來源:齊魯網
2017-12-09 21:45:12
齊魯網12月9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最近,山東137個縣區通過國家驗收,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黃河灘區的鄆城縣李集鎮第一實驗小學發生了這些變化。
黃河灘區的新學校
于雅為這兩天正忙活著給孩子轉學,他要把女兒從縣城學校轉回家門口的李集鎮第一實驗小學。鄆城縣李集鎮第一實驗小學學生家長于雅為告訴記者:“學校面貌各個方面建設非常好,以前沒有微機室,現在有微機室了,老師水平也很高。”
轉走,再轉回來。這學期,像這樣“回流”的學生已有25個。鄆城縣李集鎮第一實驗小學校長仲洪波說:“原來是找我辦轉學手續,我要簽字,作為校長,就感覺到人家社會上家長不認可我們學校,現在回來以后心里感到很欣慰,說不出來的高興。”
仲洪波所說的“原來”是指2014年之前。那時候,李集小學教室很舊,燈光只有幾瓦,課桌很舊,上課時老是吱吱呀呀。多年不變的破舊,讓不少師生都生出了離開的念頭。鄆城縣李集鎮第一實驗小學教師李艷華說:“當時的教室蓋的時候都是那種松木梁,那個就招螞蟻,這個螞蟻就老往下掉。掉到誰臉上,誰身上,一咬就是一個紅疙瘩。”
讓人失望不僅是校舍,還有老化的教師隊伍。2014年前,李集小學沒有一名40歲以下的教師,音樂、美術教師缺乏,只能靠其他教師客串。校長仲洪波介紹:“可以說是趕鴨子上架,有很多不太專業的,你比如說音樂,原來不太專業,開始跟著錄音機在班里放,學生跟著學,老師也跟著學,后來慢慢地能夠領著教學生了。”
教育不均衡,成為民生事業最大的短板,也考驗著政府的決心。2014年,旨在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的“全面改薄”工程在齊魯大地拉開序幕。鄆城縣累計投入11億多元,用于農村學校改擴建。李集小學也迎來蛻變,新建起教學樓、塑膠操場、多媒體教室等。李艷華說:“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什么樣子的,他們打起來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學生肯定是難以想象的。但現在我們可以去播這些視頻、課件、小課堂,他們就感受非常深刻。”
要讓老百姓買賬,光建新樓不行,還得有新教師。三年來,在全縣普遍壓縮編制的情況下,鄆城縣每年拿出指標,優先保障教師編制。
鄆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編辦主任孟凡軍介紹:“我們充分挖掘編制資源,通過清理僵尸事業單位以及部分事業單位轉企等方式,挖掘出873名編制,全部用于中小學教師的招考。”
鄆城縣教育局局長李宗玉說:“近三年來招聘1600多名教師,比以前八年的總和還多。”
得益于這個政策,20多名年輕老師先后補充到李集小學,他們在工資發放、職稱評定上都被優先照顧,在鎮里還分到了周轉房。李集鎮第一實驗小學教師張丹丹說:“宿舍是3室1廳,目前來說住了四個人。真是完全超出期望值,原來挺愁的,就想著每天坐車回家特別麻煩,因為要坐40分鐘。”
如今,李集小學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有27人,占總教師數量的接近一半,教師學歷也從中專為主變為本科為主。
鄆城縣副縣長張俊閣稱:“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在工作中做到組織保障優先、資金保障優先、用地保障優先、師資保障優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表示:“十九大提出來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下一步,我們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新時代、在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下,把基本均衡向更高層次的高質量的均衡來推進。”
【記者手記】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一個黃河灘區的小學,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如果不是親身采訪,很難想象,一個財政困難縣,推進教育均衡會有如此大的力度。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更多像李集小學一樣的故事,是山東改造農村薄弱學校的生動寫照,更是山東在新時代有新作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動實踐。
創新機制 破解大班額難題
農村學校條件薄弱,而城區中小學則面臨著大班額難題,山東通過機制創新、統籌解決教師編制,改善教學條件。
在淄博,張店區祥瑞園小學是一所城區“名校”,但教師力量卻嚴重不足,上學年17名體育老師中9人是從農村學校抽調來的。淄博市張店區祥瑞園小學校長李靈芝說:“到我們學校來支教,待一年。”
祥瑞園小學教師缺口還在進一步擴大:首先秋季開學新增3個班,同時有32名老師根據當地要求輪崗到農村任教;再加女教師集中休二胎產假,全校教師缺口近60人,這樣的情況在當地并非個例。
淄博市張店區教育局組織人事科科長龐月琴告訴記者:“化解大班額,老師數要增加,我們這邊還有外來務工入學子女,每年凈增1000人,今年好像統計4000多人,明年就可能到5000人。”
學生猛增,教師自然也要增加;而增加教師,就意味著要增加編制。但根據國家規定的師生比例核算,全區教師編制已經超編近160人。
淄博市張店區編辦工作人員石巖介紹:“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這是紅線,這是底線,不能突破的,我們就只能在現有的編制限額內調劑,你本身教育需要,就自然而然地要壓減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制使用量,我們必須要首先保障教育。”
通過撤并、改企轉制等方式收回事業編制,2015年山東在全國率先設立臨時周轉編制專戶,兩年來調劑事業編制1.88萬名,用于滿編超編中小學補充緊缺的專任教師。學校教師自然減員后,補充的教師改為占用中小學編制,再相應核減專戶編制。
淄博市張店區教育局組織人事科科長龐月琴稱:“在總量范圍內給教育局調整了110個臨時周轉編制用戶,去年已經用了75個了。”
像祥瑞園小學,這學期就新來了59名教師。而山東全省,兩年來通過購買服務等各種途徑補充師資達到11.86萬名。目前,全省137個縣全部通過國家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成為通過評估縣數和人口最多的省份。
破解教育發展不均衡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十九大報告提出,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山東積極破解教育發展不均衡難題有什么樣的意義?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徐艷玲教授這樣說。
徐艷玲表示:“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的供給側矛盾由原來的落后社會生產轉變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其中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可以說近年來山東省在教育領域中不斷發力,而且成就斐然,堅持一個孩子都不能少,實現了九年義務制教育全覆蓋。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人民對于優質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同時在破解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的同時,又為實現更高層次的均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么,從這一意義上說,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意義重大而深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