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6-17 20:07:06
齊魯網6月17日訊(記者 何則偉)標準引領質量提升,也是質量提升的抓手,產品質量不合格,往往是因為沒有先進的標準。國家標準委最近公布首批15項產業扶貧國家標準,山東主導制定2項,助力山東高質量、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
這兩項國家標準分別為互聯網+種植服務和精準扶貧車間項目運營管理規范。其中,互聯網+種植服務標準由山東豐信農業主導制定,該標準是以互聯網+、大數據的模式,把田間地頭的專業型農民和農業專家聯系起來,搭建移動互聯網種植服務系統,向農戶提供及時高效的種植服務。
山東豐信農業服務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金峰告訴記者,他們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手段,然后匯集農業生產的這些管理的大數據,通過集合農業上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的戰略模式,用最簡單的方式,最低的成本能夠到達每個小農戶。
把新技術傳遞到小農戶,豐信的運作方式把每個縣的耕地按照3000-1萬畝進行網格化劃分服務區,每個服務區聘任一名當地的專業農民作為線下服務人員,通過線上專家和技術支持,到田間地頭為農民解決遇到的問題。
“播種的時候注意什么事項?然后我們通過這種互聯網工具就傳遞到服務人員的手機端,移動端,然后他把這些服務指引,一對一的傳遞到他周邊的農戶手中去,播種啊,施肥啊。”山東豐信農業服務連鎖有限公司商品總監俎先濤表示。
目前,這種扶貧模式已應用于全國68縣78萬戶農戶,其中小農戶占比83.2%,同時,吸納貧困戶3146人參與項目就業,人均年收入增加2萬元以上。
國家標準委農業食品部巡視員徐彥軍認為,這個模式特別是服務對象是要把千家萬戶的小農戶,通過大數據技術,標準化的方法,提升農產品的產量,使貧困戶脫貧受益,這個起點很高。
而扶貧車間國家標準,則是在不久前已發布實施的山東地方標準上進行總結提升,規定扶貧車間必須建設在鄉、村,從事農產品初加工,車間內貧困人口就業比例應不少于30%,在6個月內實現脫貧。
山東省質監局副巡視員郭大雷認為,特別是這次上升為國家標準,使山東模式成為了國家的模式,這是山東在鄉村振興戰略當中打造齊魯樣板的一個具體的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