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8-08-03 18:17:08
齊魯網(wǎng)8月3日訊 今年73歲的于殿作老人從3年前開始,騎上這輛摩托車,靠著這些紙質(zhì)地圖,走了4個省份,行駛了一萬多公里的路程,找遍了十幾個烈士陵園,尋找烈士的安葬地,再把烈士的信息送回到故鄉(xiāng)。說起他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他說自己就是一位烈士的后人。
于殿作說,他才3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就去參軍了。一年后,戰(zhàn)場上傳來了父親犧牲的消息。在于殿作的成長過程中,他對于父親的印象,就是烈士證上的一個名字。
“從照片里邊,我現(xiàn)在能隱隱約約知道我父親什么樣子,細(xì)條條,大高個,一米八五左右。我鄰居那個老奶奶告訴我,我父親抱著我那個姿態(tài),那個傻呵呵的樣子,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殿作動情地說。
退休后,于殿作騎上一輛摩托車,踏上了尋父之路。但對于于殿作父親的犧牲地點,老人們說法不一。于殿作只能一個一個烈士陵園去尋找,最終,他在河南陳官莊烈士陵園找到了父親的墓碑。
找到了父親的安葬地,于殿作跪倒在地哭得一塌糊涂。雖然了卻了半生的心愿,然而在尋找烈士的道路上,他卻并沒有停下腳步。“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期望找到父親的渴望心情,我也就知道他們這些烈士后人也會有這種心情。我就覺得應(yīng)該讓烈士魂歸故里,只要找到親人了,魂就回家了。”于殿作真摯地表達(dá)自己的初衷。
于殿作每到一個地方的烈士陵園,都會在當(dāng)?shù)亓沂苛陥@的墓碑上尋找膠東地區(qū)烈士的信息,并用相機拍下來。三年多以來,他一共拍攝了一百多位烈士的信息。墓碑照片加上名單資料,他搜集了大量家鄉(xiāng)在膠東地區(qū)的烈士的信息,然后再次騎上摩托車,把這些烈士一位一位“送回家”。
烈士的家鄉(xiāng)分散在膠東各地,于殿作經(jīng)常一天就要行駛幾百公里,風(fēng)餐露宿是常有的事。看著古稀之年的老爺子?xùn)|奔西走,做兒女的雖然心疼,卻也無法勸阻,因為于殿作老人自己好像樂在其中。
記者跟他一起也幫著送兩位烈士的信息回到家鄉(xiāng),他們的家鄉(xiāng)可能已經(jīng)沒有后人,但有人還記得他們。于殿作說,讓更多的烈士英魂回到家鄉(xiāng)、回到親人身邊,他感到很欣慰。
“每次找到他們,除了傷感意外,還覺得好像如釋重負(fù)似的,心情非常輕松。我覺得我?guī)椭@位烈士找到家以后,就好像他的靈魂就回到家了似的。”于殿作說。
【編者的話】許多正值青春年華的戰(zhàn)士犧牲在戰(zhàn)場上時,最年輕的不過十七八歲。為了后代的幸福,他們毅然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現(xiàn)在能為他們做的,就是幫他們找到家鄉(xiāng),找到親人。懇請大家持續(xù)轉(zhuǎn)發(fā)關(guān)注,幫烈士尋找親人,讓英魂早歸故里!
附:《華野九縱(二十七軍)淮海戰(zhàn)役烈士名錄》(18位海陽籍烈士信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dá)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