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7-17 16:42:07
2019年已經過半,伴隨著畢業季的來臨,又有一批畢業生步入職場,為職場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但這也讓不少35歲以上的職場中年人感到不安,進而導致“職場中年危機”現象愈發凸顯...據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雖然 “職場中年危機”已有年輕化趨勢,但是35歲以上依然是當前的高發人群,其中年齡在36-40歲的人數最多,其占比已高達40.14%!
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35歲背后的意義,它意味著某天你會突然就收到被辭退的郵件,理由是我們需要年輕的血液;它意味著你不自覺就會買好枸杞放進自己的保溫杯里,因為高強度的工作加班會讓你身心俱疲。為此山東本土招聘網站調研了3萬名山東省35歲以上職場人,為您解密35歲以上的職場現狀。
近半職場人無下屬,中高層管理者不足一成
對于一個35歲左右的職場人來說,經過人生上半場的煎熬奮斗,最期望的自己能有一個“功成名就”的成績單,披上一件閃耀著“成功”光芒的外衣,好像才對得起自己早年的奮斗之苦。因此成為高管并和社會各界的頭面人物談笑風生基本上是每個職場人的夢想。但是往往“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骨感的現實就是很多人“三十五未立”,仍在基層崗位上日復一日。
據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當前山東省35歲以上職場人中,有48.98%的屬于無下屬并在基層崗位工作的狀態,對此有不少人表示:白白活了三十幾年,小組長都沒當過,活得好失敗啊!除此之外,也有半數以上職場人已步入管理層,但是大多數從事的仍是基層管理工作,其中下屬人數在1-10人的最多,占比為32.31%;下屬人數在11-20人的占比為10.91%;下屬人數在21-50人的占比為3.67%。而成為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則是鳳毛麟角,目前下屬51-100人、101-200人及200人以上者,占比僅為1.9%、1.28%和0.95%。
拿高薪?近4成職場人月薪不足7000,青島領跑全省
“高管”的頭銜其實無須刻意追求,但“高薪”對中年人來說,卻是真實不空的目標。有句話說的好“80%的危機根源,就是因為收入不夠”,一旦足以支付各項開支的收入穩定了,中年危機的問題也就自然消散。而就山東省35歲以上職場人薪酬數據可見,6成以上職場人薪酬在7000元以上。其中薪酬在7-9K元者最多占比為34.88%;有16.98%的職場人薪酬在9-10K元,另有9.69%的職場人已經月入過萬;除此之外有25.76%的職場人薪酬在5-7K元;10.02%的職場人薪酬在3-5K元;僅有2.67%的職場人薪酬在0-3K元。
而就山東省16地市數據來看,各地市35歲以上職場人薪酬排名基本與當地平均薪酬排名相符,青島市依然位列全省第一,當地職場人平均薪酬為8598元;濟南、濰坊位列二三,其薪酬分別為8335元和8147元,僅以上三城市職場人薪酬超過8000元;除日照和棗莊外,其他城市職場人薪酬基本在7500元左右。
總體來看,山東省35歲以上職場人每月收入情況相對可觀,本不應該出現“職場中年危機”的現象,但結合實際情況卻發現并非如此。35歲的人已在職場奮斗多年,房貸沒還清,孩子上小學,家里老人需要照顧,一座座大山壓的人透不過氣來,因此漲薪也是眾多中年職場人夢寐以求的事。
不滿現狀又不想改變,職場中年已不敢跳槽
每年年中,不少公司都會進行薪酬調整,但職場中年的漲薪情況卻不容樂觀,有32.87%的職場人表示未漲薪;漲薪幅度在10%的為12.75%;漲薪幅度在10-20%的相對較多,為17.66%;漲薪幅度在20-30%的為16.28%;也有一部分職場人薪酬有較大上漲,漲薪幅度在30-50%和50%以上,其人數占比分別為7.68%和2.89%;更有9.87%的職場人表示薪酬不升反降,出現下滑。針對這一現象有不少人表示:相對于我們,公司更青睞給年輕人漲工資。如果35歲之前沒有進入管理層,就會慢慢被邊緣化,被看成影響公司活力的“老古董”,作為公司負資產一樣慢慢的被淘汰,這就是工資不漲反降的原因。
“跳槽已成為漲薪唯一途徑”,這句話可謂是“職場鐵律”,據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目前山東職場人每跳槽一次薪酬將上漲32%左右,但35歲職場人卻更安于現狀。就當前各年齡段跳槽人數占比來看,35歲以上人群不足兩成,其實這不是不想跳,而是不敢。
35歲以上職場人工作多年,原本以為憑借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跳槽本應易如反掌。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企業都只招應屆生或者30歲以下的。哪怕你經驗再如何豐富,技能如何熟練,對學習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只要你年齡超過30,對不起,不需要你。因為每時每刻都有年輕人入職,帶來新鮮的氣息和活力,員工低齡化甚至被當作一個企業優勢的賣點不斷宣傳。很多跳槽去了其他公司的人也往往發現,就算來到的新地方,自己是里面最年長的,連公司領導都是比自己年紀小,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年職場人不得不安于現狀。
30歲之前“香餑餑”,35歲后面臨失業
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雖然現在的人均壽命越來越長,但是職場中對年齡的歧視也越發嚴重。從整體趨勢來看,山東省人才需求量從22歲左右開始迅速攀升,最高峰為30歲,之后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35歲后出現急跌。受市場需求影響,職場人在25歲到30歲之間跳槽比較占優勢。30歲以后,市場能夠給提供的崗位越來越少,而35歲后找工作會很更加困難。
當前社會的知識體系已經不像從前那樣,認為經驗是寶貴的財富,知識是可以累計的。相反,現在的社會普遍認為經驗也是一個累贅。因為在信息社會里,信息爆炸,知識的更新換代已經慢慢跟電腦硬件的更新換代看齊,每時每刻都要學習新的知識。也就是說,你工作了10年后還是要學新的編程語言和方法,而畢業一兩年的新人也跟你在同一起跑線上學一樣的東西。而且這些年輕人沒有舊的知識體系的牽絆,也沒有了家庭的顧慮,獲取知識的渠道也更加多元。一年后,對于新的工作職責,他們比你更有優勢,而這也正是整個職場對年齡歧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直面中年危機,成為“斜杠中年”最受青睞
35歲以上職場人的一大尷尬是年紀剛好處于進退兩難的“半山腰”:辦公室里人嫌老,現在退休又太早。從現在到退休前,還有十幾二十年,如何成功度過“職場中年危機”已成35歲職場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調查,顯示成為“斜杠中年”為當前山東職場人最青睞的方式,其占比為29.92%;除此之外,適當理財、加強學習、增強核心競爭力等傳統方式青睞度也相對較高,分別為25.23%、19.29%和13.65%;僅有5.76%和3.54%的職場人會選擇更換工作或個人創業。
面對職場中的壓力和危機,35歲以上職場人更需要尋求新的突破口去得到放松、娛樂以及額外的收入,而互聯網的發展給了他們更多的機會。與其被動的享受不如主動的參與,所以越來越多的職場人成為“斜杠中年”,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和才藝紛紛做起了自己本職工作之外的職業或副業,如新媒體撰稿人、設計師、插畫師、微店微商等等,其中都不乏成功者。
小編想說
中年危機不可避免,
但老與不老是由你自己決定,
人生并不像一年四季那樣分明,
40歲的相撲選手就算老,
但50多歲的政客會被稱之為菜鳥,
很難確切區分多少算是老人,
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自己老了沒有。
下半場的人生賽場,
其實才剛剛開始,
仍然需要繼續奮斗。
閃電新聞編輯 高亞南 柴慧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