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9-26 17:27:09
70年,風雨兼程、滄海桑田;70年,波瀾壯闊、春華秋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東人民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經濟社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改革創新、解放思想,調整優化發展思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山東70年,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哪些歷史成就?來看這份成績單!
經濟結構:從“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三次產業結構由1952年的67.4:16.6:16調整為2018年的6.5:44:49.5,實現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全省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43.8億元提升到2018年的7.6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344.4倍;現在山東省1天創造的財富量,相當于1952年全年的4.8倍。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91元提高到2018年的7.6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82倍,年均增長8.2%;
1952年,山東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僅為121元和60元,2018年分別達到39549元和16297元,分別是1952年的326倍和270.7倍。
婦幼衛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標達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新中國成立后,全省婦幼衛生保健機構從無到有,基本形成遍布城鄉的婦女兒童保健網絡,為婦女兒童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
2018年底,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1.9%,住院分娩率達到99%以上,孕早期檢查率和產前篩查率分別達到93.3%和95.3%。
全省3歲和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分別為92.6%和92.3%。孕產婦死亡率由1949年的1500/10萬下降至2018年的9.83/10萬,嬰兒死亡率由200‰下降至4.01‰。
婦女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8歲提高到79.06歲,婦女兒童主要健康指標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
城鎮化:從不足8%到61.18%
山東堅持城鄉統籌、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就地就近城鎮化道路。
全省城鎮化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不足8%,增加到2018年的61.18%,形成了2個特大城市、8個大城市、7個中等城市、80個小城市、1092個建制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省人均住房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2平方米提高到現在的37.5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由1996年的37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0066億元,逐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主導、住房保障為補充,與城鎮居民住房需求相適應的住房制度。創造性提出了“721工作法”(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并被住建部在全國推廣。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2018年比1952年增長了270倍
山東農業用占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了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和12%的蔬菜。糧食總產量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70萬噸,達到目前的5319.5萬噸,連續5年穩定在5000萬噸以上。
蔬菜及食用菌總產8192萬噸,園林水果總產1673.8萬噸,均居全國第一位。
2018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97元,比1952年增長了270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978年的94元提高到2018年的11270元。
1978年,農村居民家庭幾乎沒有任何電器。截至2018年底,全省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電冰箱和空調等耐用消費品分別達到107.2臺、99.5臺和83.3臺,每百戶擁有手機、計算機、汽車分別達到229.1部、37.7臺和31.5輛。
文化: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建成數量居全國前列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有20個劇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 7個劇目獲文華大獎, 3個雜技節目獲“金小丑”獎;22人次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其中2人獲“二度梅”。目前,全省共設立國有藝術表演團體105個、從業人員5539人,現有戲曲劇種28個。
全省共有154個公共圖書館, 157個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建成數量和等級標準均居全國前列。省、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基本建成尼山書院,共計150個。全省182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成率達到99.3%,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活動室)建成率達到97.5%。
法制:全國首批試點行政復議體制改革
山東省在全國首批試點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率先推行“省、市、縣一級政府只設立一個行政復議機構,集中受理、集中審理、集中決定”的行政復議模式,行政復議公信力不斷提升。
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認真抓好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創辦全國第一所特殊學校,首創罪犯百分考核辦法,實施教育改造“雙先”戰略,成功教育改造罪犯67萬名,創建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12所,數量全國第一,全省監獄系統實現連續16個安全年。
交通:公路通車總里程居全國第2位
經過70年的建設,全省公路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7.56萬公里,居全國第2位,是1949年的87.4倍;1998年-2008年,在全國率先突破1000公里、2000公里、3000公里大關,連續10年領跑全國,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市通高速”。
鐵路營運里程6222公里,居全國第5位,其中高速鐵路1747公里,居全國第3位。全省共有濟南遙墻、青島流亭等9個運輸機場,是華東地區運輸機場數量最多的省份,形成了“兩樞一干六支”的民航運輸格局。
教育:從“沒學上”到“有學上”再到“上好學”
新中國成立初期,山東教育基礎較為薄弱,適齡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1949年,全省僅有普通初中66所,在校生3.89萬人;小學2.74萬所,在校生19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0%。70年來,山東省義務教育經歷了從建立、完善、鞏固、提高的一系列巨變。
1986年《義務教育法》實施后,全省義務教育覆蓋面、入學率、鞏固率持續提高,城鄉教育差距不斷縮小,適齡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得到充分保證。
2018年,全省中小學布局趨于優化,小學教育在校生增長到725.97萬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76倍;初中教育在校生增長到345.72萬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8.87倍。 137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評估認定,實現了“滿堂紅”,成為整體通過人口最多、縣(市、區)數量最多的省份。
歷經70年春華秋實,山東風華正茂、朝氣蓬勃,一代又一代各族兒女正接續奮斗、砥礪前行。這份張成績單,您還滿意嗎?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李雅姝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