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9-09-27 11:35:09
齊魯網(wǎng)曲阜9月27日訊 商周十供、戰(zhàn)國夔龍榖紋青玉璧、戰(zhàn)國蜻蜓眼紋料珠......本月初,孔子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一系列經(jīng)典館藏文物正式亮相。
據(jù)了解, 孔子博物館擁有各類館藏文物70萬件,藏品主要來源于孔府舊藏,其中聞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來的30萬件孔府私家文書檔案、宋代以來4萬多冊古籍圖書、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以及大量的與祭祀孔子有關(guān)的禮樂器等。館藏文物中,保存有大量的祭祀禮樂器,著名的有康熙御賜的八卦紋鎏金編鐘、雍正御賜的畫琺瑯五供、乾隆御賜的“商周十供”等等。
館內(nèi)都有哪些經(jīng)典館藏文物,又有何亮點?今天上午,孔子博物館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對館藏經(jīng)典文物作了詳細介紹。
商周十供
商周十供
為清高宗弘歷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到曲阜祭祀孔子時御賜孔府,包括商木工冊銅鼎、商亞弓觚、商“冊父乙”銅卣、東周錯金銀夔鳳紋銅豆、東周錯金銀夔鳳紋銅豆、周饕餮紋銅甗、周銅犧尊、周“伯彝”獸面紋銅簋、周夔龍紋銅簠、周竊曲紋銅簋,共十件。此套孔府珍藏乾隆御賜“十供”形制古樸典雅、莊重大方,做工精致、考究,紋飾刻劃精細,銘文秀美典雅,器表泛紅伴綠,古韻洋溢,集兩代禮器恭祭孔子,凸顯了帝王對孔子的尊崇備至,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其中商“冊父乙”銅卣在本次展出的五件文物中為歷史最悠久的商代文物,成為本次展出的五件文物中的C位擔當。
清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
清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畫琺瑯五供
歷代帝王尊崇孔子,對于孔子的祭祀延綿兩千余年未斷。清雍正皇帝尊孔崇儒,興修孔廟,并頒賜大量禮器,雍正十年(1732年)賜五件御制琺瑯禮器于孔廟。《曲阜縣志》記載:“雍正十年奉領(lǐng)養(yǎng)心殿制造琺瑯供器銅香鼎一、香盒一、燭臺二、花瓶二,黃色瓷質(zhì)銅胎,細繪五彩牡丹……”其中琺瑯香盒已無保存。《曲阜縣志》《闕里文獻考》《圣門禮志》等文獻對此都有記載。
清“康熙五十二年制”八卦紋鎏金編鐘:是康熙五十七年(1518年)皇帝頒賜孔廟中和韶樂樂器中的一組,中和韶樂,樂器八音俱全,符合儒家“大樂與天地同和”的禮樂思想,是清代最高規(guī)制的樂曲,規(guī)制極高、制作考究、保存完好,對研究祭孔禮樂以及清代禮樂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明藍織花紗綴繡仙鶴補服
明藍織花紗綴繡仙鶴補服
一品補服。交領(lǐng)、右衽、長闊袖、左古開裾、暗折。藍實地紗織四合連云、花卉暗花紋衣料。白羅護領(lǐng),右側(cè)腰間有系帶。胸、背綴仙鶴紋方補,方補釆用魯繡工藝,彩繡雙鶴,雙鶴口銜靈芝草上下相對,周圍間飾五彩祥云。衣料亮麗華貴,織造精致細膩,彩繡鶴紋生動。
明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緒畫像
明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緒畫像
絹本設(shè)色,工筆重彩。繪衍圣公孔弘緒頭戴烏紗帽,身穿圓領(lǐng)四合如意暗花云紋大紅蟒袍,里著白色單衣,腰束玉帶,腳著皂靴,正襟危坐椅上,藏手于袖放于腰間。上部篆書題“明六十一代襲封衍圣公南溪公遺像”,豎行小楷“六十一代衍圣公”,左側(cè)豎行小楷“江左后學(xué)胡二樂敬題并篆”,白文印兩方“胡二樂”、“篆虛”。所繪人物栩栩如生,神態(tài)端莊,面部線條堅毅細勻,間有暈染,須發(fā)畢現(xiàn),服飾描繪細膩入微,繪法嫻熟。
清六十六代孔興燮畫像軸
清六十六代孔興燮畫像軸
絹本設(shè)色,工筆重彩。繪孔興燮立像,戴紅寶石頂冬朝冠,穿云蟒紋袍,戴披領(lǐng),佩朝珠,外罩藍地蟒紋對襟褂,腳著皂靴。衣服形制特殊,不合官服規(guī)制。上部篆書題“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六十六代襲封衍圣公超呂公像”。左上豎行小楷題“六十六代衍圣公諱興燮字超呂號輔垣”。左下豎行題“江左后學(xué)胡二樂敬題并篆”,白文印兩方“胡二樂”、“象虛”。人物刻畫生動,服飾描繪華麗精細。
孔子博物館館藏文物中還有魯故城出土的珍貴文物,造型精美絕倫,做工精細,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戰(zhàn)國夔龍榖紋青玉璧
戰(zhàn)國夔龍榖紋青玉璧
曲阜魯國故城遺址位于曲阜城區(qū)內(nèi),始建于西周初年。1977年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勘探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歷史先秦城市遺跡,并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該玉璧是其中一件。此璧形體較大,玉質(zhì)溫潤,紋飾精美,刻畫精細,拋光精湛,實為戰(zhàn)國玉璧之珍品。
戰(zhàn)國蜻蜓眼紋料珠
玻璃質(zhì),器球形,深藍色,泛青,中部貫穿一孔。周身紋飾以褐色幾何紋作襯地,中間滿飾白色蜻蜓眼紋。料即琉璃,玻璃的一種。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因其珠子上疊加的圓圈很像是蜻蜓的復(fù)眼而得名。此蜻蜓眼紋料珠造型別致,色彩亮麗,流光溢彩,品相俱佳,“蜻蜓眼”有跨越時代和地域的絕世之美。
西周“侯母”銘象紋銅壺
盤龍形雙系蓋、子母口、短頸、垂腹、四系、圈足外撇;器身紋飾四層,一、三層為夔龍紋,二、四層為葉脈紋;圈足飾垂鱗紋。蓋沿、口沿外側(cè)鑄對銘十五字:“侯母乍(作)侯父戎壺用征行用求福無疆”。此銅壺造型敦厚秀美,紋飾整肅大方,盤龍形蓋頗具特色。
戰(zhàn)國鎏金銀猿形帶鉤
戰(zhàn)國鎏金銀猿形帶鉤
銀質(zhì)鎏金,猿形。猿側(cè)身前視,作攀援躍進狀,猿身微拱,前掌略曲成鉤形。雙目嵌藍色料珠,炯炯有神,背有一釘狀鈕。帶鉤是腰帶的掛鉤,古又稱“犀比”。帶鉤也是身份的象征,依主人身份地位的不同,其制作和裝飾工藝也有所區(qū)別。帶鉤以猿形而制,構(gòu)思巧妙,造型生動,做工精細,生趣盎然。
館藏孔府檔案飽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為研究封建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提供了有效途徑。
清孔廟地圖
清孔廟地圖
縱142厘米,橫65厘米。中國歷代王朝多將尊孔崇儒作為國策,最直接的表現(xiàn)即皇帝親臨曲阜祭祀孔子。清朝以少數(shù)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為確立及鞏固政權(quán)合法性,對孔子的尊崇遠超前朝。清圣祖與清高宗兩位皇帝先后駕幸闕里,躬行釋奠之禮,其中清高宗更是八次來到曲阜,創(chuàng)下歷代之最。
據(jù)《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高宗第五次駕臨曲阜祭孔,他從大成門處開始步行,至大成殿前行三跪九拜之禮;后又到孔林,從林門處步行,至孔子墓前行三拜之禮。
孔府對清高宗此次祭孔極盡虔誠周備。衍圣公事先將路線一一踏察,記下了主要路線間的距離,并在孔廟及孔林新添了幾處甬道和御路,以便皇帝行走。這件孔廟地圖及部分文字就是清高宗此次祭孔之行的直觀反映。
清嘉慶四年謄黃
清嘉慶四年謄黃
縱61厘米,橫280厘米。舊時皇帝下詔,接詔者用黃紙謄寫,頒行下屬的一種文書,相當于地方政府代皇帝下的布告,目的是最快的速度把皇帝的旨意傳達到全國各地。此件檔案反映的是嘉慶四年正月二十三日,鑒于和珅攬權(quán)納賄對朝廷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嘉慶帝下了一道諭旨,除日用所需外,嚴禁向朝廷呈進貢品,尤其是珍奇物品,如有違諭,決不稍貸。整個檔案的內(nèi)容反映了嘉慶帝要樹立風(fēng)清氣正、勤政廉潔的社會風(fēng)氣的決心和魄力。
閃電新聞記者 李淼 賈鑫 濟寧臺蔡珂珂 相旺 曲阜臺 湯赟瑞 實習(xí)生 張晴 曲阜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