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4-03 21:51:04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Davanci is ready!”隨著一聲清脆的語音,4月3日8時,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式啟用。身高一米八、手臂纖細靈活、穿著白色“隔離衣”的它開始了手術生涯。胃腸外科主任丁印魯通過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成功為一位胃大彎側間質瘤患者進行了手術。
患者系一位年輕男性,上腹疼痛不適半年多,因擔心手術風險及可能的并發癥的出現,遲遲不敢考慮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到來,為患者解決后顧之憂。患者全身麻醉后,助手們在患者的腹部打了4個黃豆大小的小洞,將機械手臂伸入腹腔內,丁印魯正式操作達芬奇機器人。丁印魯通過“醫生操控臺”的三維成像系統確認手術部位,由機械臂實施手術。結合術前增強CT等輔助檢查,手術中,機器人與醫生團隊配合默契,手術部位精準,解剖層次清晰分明,操作行云流水。手術時間約20分鐘,患者各項生命體癥平穩,腹壁幾乎看不到創傷。
TA會說話嗎,可以獨立思考嗎?
其實,達芬奇機器人并不是具備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功能的人形機器,而是一種由醫生操控臺、床旁機械臂系統、視頻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的人工智能手術操作系統。它會利用床旁機械臂代替術者的雙手進行手術操作,穿過胸腹部皮層、腹壁等到達手術部位。操作桿能同時控制兩條臂,進行移動、切割、止血、縫合、打結等各種操作。而主刀醫生會坐在手術室無菌區之外的操控臺,通過雙手操作兩個主控制器、雙腳控制腳踏板來控制器械和一個三維高清內窺鏡,通過“過濾”、“放大”等機械手的操作,達到手術器械尖端與外科醫生的雙手同步進行運動。醫生通過主控臺的目鏡看到的3D顯示效果逼真,立體感強、層次感好,能夠獲得準確的空間距離。
丁印魯介紹,相比傳統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在手術的精準度上優越很多,手術視野纖毫畢現,機械臂可以隨心所欲完成人手不可能做到的動作,“下手”特別穩定,快且準,能處理人手無法處理的細節和區域。手術創傷小,患者可以更早下地、恢復活動和進食,更快地康復出院。對于突破傳統外科微創技術發展瓶頸,實現常規手術微創化、關鍵操作智能化、復雜手術安全化,推動醫院微創手術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TA的核心技術優勢是什么?
微創是目前外科手術發展的主流方向,但是臨床上也發現了一些短板,比如鏡下視野為二維圖像,沒有景深感;由于手術器械所限,部分精細操作無法完成;醫生手部的震顫通過套管和器械被放大等。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優勢就是主刀醫生自行控制鏡頭,且裸眼三維高清視野,可以15倍光學放大、4倍數碼放大,相比5倍放大的通常腔鏡,其高清晰圖像可以為醫生提供更真實的手術感受,并利于術中實時信息整合顯示。同時,機器人擁有七個自由度,540度旋轉,每種儀器工具均作特定任務設計,如夾緊、切割、凝固、解剖、縫合及其對人體組織進行的相關操作,突破了人手極限的可轉腕手術器械,可以在狹窄解剖區域順暢操作,比人手更靈活。不僅靈活,機器人還可以自動過濾人手的震顫、眼手協調無延時準確重現人手動作,克服了傳統腔鏡的固有缺點,讓醫生的操作更穩定,使腔鏡下精細的血管、腸道吻合等操作成為現實,具有創傷小、出血少、并發癥少、恢復快等特點。
TA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達芬奇四代手術機器人適用于所有可以通過腔鏡微創手術治療的疾病,還可以解決一些傳統胸、腹腔鏡無法開展微創手術治療的復雜病例,以及絕大部分腫瘤病例,覆蓋普外科(肝膽胰、胃腸)、泌尿外科、頭頸外科、婦科等各個領域。例如胸外科的食管切除術,泌尿外科的前列腺切除術、膀胱切除術,胃腸外科的胃旁路術、結腸切除術,肝膽外科的膽囊切除術、膽道探查、脾切除術,甲狀腺乳腺外科的乳房切除術、甲狀腺切除術,婦產科的卵巢囊腫切除術、子宮肌瘤切除術,心臟外科的心臟不停跳旁路術、房間隔缺損修復術、瓣膜修復,耳鼻咽喉科的扁桃體根治性切除術、舌根切除術等以及相應專科的淋巴結清掃術等。
此次手術,標志著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精準外科微創手術新時代正在到來。醫院將會通過計算機技術、精密機械技術、遠程通訊技術和現代醫學知識的結合,推動醫療技術水平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開創機器人外科新時代。也會以機器人的引用為平臺,引導人工智能科研創新研究,促進新技術新業務的研發和應用,使人工智能真正成為醫院提質升級的新引擎,為滿足山東省患者的就醫需求注入新動能。
閃電新聞記者 蘇發東 通訊員 饒經倫 林雨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