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楷模之光,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之光;楷模之光,是一心為民、情系百姓的使命之光;楷模之光,是敢于創新、永不停歇的擔當之光。8月31日晚, “齊魯時代楷模”發布,發布儀式上,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被授予“齊魯時代楷模”稱號。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1日訊 周兆君是“連鋼創新團隊”的一員,負責土建工程,作為第一批成員進入全自動化碼頭項目組。回憶起報道那天的動員會,周兆君表示,張連鋼表示我們要建就建世界上最好的全自動化碼頭!“最好”這兩個字,就像一把標尺深深刻在了周兆君心里。
抱著“要給中國人在行業里爭口氣”的堅定信念,青島港組建起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團隊。“連鋼創新團隊”追求完美,干到極致,在一輪又一輪的自我突破中磨礪成長,引領中國港口全自動化碼頭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
為了做好流程測試案例,團隊的IT工程師和業務分析師們就編寫了七千多個,反復測試了十萬多次,可謂兢兢業業、嘔心瀝血。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一支有著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的鋼鐵團隊。正是這支鋼鐵團隊,僅僅用了15個月就完成了國外用時3年的設計周期,僅僅用了3年半就完成了國外常規8-10年的全自動化碼頭建設周期。
“研究碼頭設計方案是最難的,全自動化碼頭不同于人工碼頭,它全部是智能化運作,一個環節考慮不周全很可能建成以后就是個‘廢碼頭’。為了達到最好,我們召開了無數次分析論證會,有時為了一個細節大伙兒能爭辯好幾個晚上,爭得面紅耳赤,那時連鋼總的口頭禪就是‘不服來辯!’。”就這樣,經過無數次討論碰撞,2015年初,符合青島港實際的總平面布局方案完成,業內專家都豎起了大拇指。
周兆君表示,“但這只是開了個頭,在碼頭建設過程中還有很多難點。大家可以看我手中的這枚硬幣,厚度只有2.5mm。自動化碼頭堆場混凝土梁面平整度的誤差標準,只有2.5mm,相當于一枚硬幣的厚度。按照規范要求,誤差允許控制在15mm以內。”為了能讓自動化設備在抓取集裝箱時定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周兆君和同事們硬是把這個標準控制到了±2.5mm的范圍內,“這樣堆場上的集裝箱幾乎都在一個平面上,碼頭作業更流暢,我們也因此創造了一個新的行業標準。”
把一項項業內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一路走來,周兆君和同事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激勵整個團隊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就是那句:要建世界上最好的全自動化碼頭。今天,他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