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出臺,將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明確了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引領推動、規范保障公共法律服務事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對于加強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推進全面依法治省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在會后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仲泉介紹,該《條例》是全國首部有關公共法律服務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條例》共7章49條,分別從公共法律服務設施建設、公共法律服務提供、保障激勵、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規定。
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自2014年起步,經過6年實踐探索,取得良好成效,率先在全國以省“兩辦”名義印發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率先建成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平臺,走在了全國前列。《條例》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相關單位、社會組織在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中的各自職責,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由司法行政部門一家“獨唱”到各相關部門單位多家“大合唱”的轉變。
此次出臺的《條例》明確無償公共法律服務事項包括法治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和調解等服務,對實體、熱線和網絡平臺的具體服務范圍和方式作了規定,要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配備法律顧問。法律顧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無償為本村、居治理提供法律意見,為村民和居民提供法律咨詢,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參與人民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為保障特殊群體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權益,《條例》明確無償公共法律服務應當優先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支出型貧困和低收入家庭、特困供養人員、殘疾人、農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以及軍人軍屬、退役軍人等優撫對象提供,同時鼓勵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等法律服務機構在提供有償公共法律服務時,對上述群體減收或者免收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創新性地將近年來公共法律服務新舉措上升為法規規定,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工商業聯合會、有關協會商會等團體,定期組織律師事務所、公證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為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開展“法治體檢”等活動,幫助其完善治理結構、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風險。
為鼓勵支持公共法律服務事業良性發展,《條例》還規定了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積分制度和誠信檔案,如實記錄法律服務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和人民調解員提供服務、表彰獎勵、綜合評價等情況信息,同時明確在表彰獎勵、評先樹優等方面的激勵措施。
此外,為增強社會和輿論監督作用,《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的機構和人員的監督管理,建立服務評價、教育培訓、激勵保障等機制,探索引入第三方對公共法律服務開展情況進行評估;開展群眾滿意度測評,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社會公信力;同時還對違反條例的法律責任作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