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0-11-10 19:03:11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9日訊 (記者 張敏敏 楊廣科 孫小茹)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近年來,山東扎實做好思想強農、文明育農、文化惠農等文章,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廣大農民精神風貌明顯改善,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山東堅持以人為本、農民主體、多方參與,著力促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文化力量。
在移風易俗中,山東通過實施全民健康普及行動、人居環境改善、文明行為養成、公筷公勺推行、心理健康促進、移風易俗深化等六個專項行動,動員廣大群眾自覺培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利用春節、清明、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民族節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踐行正確婚喪觀和中華孝道。
在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上,山東持續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送戲場次逐年增加,2019年達到9萬余場,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7.8%。同時,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齊魯文化云”平臺,在全國率先啟動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看大戲、趕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風。
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上,近年來,山東持續推動鄉村記憶博物館建設、實施地方戲保護工程、開展鄉村非遺保護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的作用日益凸顯。目前,全省已建成鄉村記憶博物館210多個。漁鼓戲、大弦子戲、周姑戲、聊齋俚曲、扽腔、哈嗼嗡、山頭花鼓戲等古老的山東地方戲曲煥發出蓬勃生機。
山東實施“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培育形成一批木版年畫、剪紙、草柳編制作等專業鄉鎮、專業村,吸納省定貧困村就業人口17.6萬人,帶動23萬人就業。
此外,山東各地區注重做好文旅融合文章,培育一批鄉村旅游集群片區、精品旅游小鎮,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0條,串聯起86個鄉村旅游規模化村莊和41個鄉村旅游精品景區。2019年全省鄉村接待游客5.4億人次,鄉村旅游消費總額2709億元。
依托文化資源,打造美麗鄉村旅游帶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青島平度市南村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鎮,人文底蘊深厚,是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相輝映地,該鎮深入挖掘品牌文化資源,以特色文旅項目帶動鄉村振興,走出一條適合鎮情的振興路。
在平度有名的文化大村沙梁村的大街十字路口西側,矗立著歷史文物沙梁文昌閣。文昌閣格調獨特,八角挑設砂鐵質風鈴,閣身浮雕造型精美,門上刻有“佑我文明”四個大字,碑文《文昌閣記》字跡清晰可見。周邊區域是古商埠,民國時期該村綦官晟曾經是青島盛極一時的民族商業家。
文昌閣是大沽河流域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依托這一文化資源,南村鎮打造沿大沽河美麗鄉村旅游帶,美化一片、帶動一片,增收一片。沿線各村以大沽河為主軸線,紛紛建起文化廣場、水上樂園,進行環境整治,綠化美化,采取合作社等形式,在街道兩側及邊角零星土地,栽培苗木,出售增加收入。引導村民開展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把閑置房屋進行修繕升級改造,發展農家樂。莊干村引進博士驛站,建起了蘋果新品種示范園,把村里的養殖區改造成鄉村親情小院,流轉土地打造風遷北野菜園。沙梁片區被提升為南村鎮新亮點和市民生活的新家園,形成了集采摘、垂釣、觀賞、農家宴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觀光休閑農業功能區。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濰坊高密市柴溝鎮堅持以“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原則,依托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自然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把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各領域,全力打造“有顏值”“有氣質”的文化名鎮。去年,高密市柴溝鎮被評為“濰坊市公共文化建設示范鎮”,高密市柴溝鎮高家村、王家大莊村被評為“濰坊市公共文化服務示范村”。
在高密市柴溝鎮王家大莊農家書屋內,每天都有村民前來看書。68歲的種地“老把式”孫欽武就是這里的常客。他常說:“自己在家悶著種地不行,有文化知識種起地來才更容易。”據悉,高密市柴溝鎮村村建有農家書屋,假期的學生、閑暇之余的村民紛紛走入其中,在閱讀中提升文化素養、塑造良好品格。
發展公共文化,必須有“真金白銀”的硬投入。今年來,高密市柴溝鎮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開展,79個村實現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50個村建有文化廣場,打造了高密市柴溝鎮黨內法規主題公園、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百姓大舞臺等文化活動陣地,形成了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網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