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1-11-26 19:27:11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傳山東省緊緊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目標任務、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全面回顧山東沿海各市在經略海洋特別是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的重大成就,11月25日-27日,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承辦、省內各市各網站和新媒體客戶端協辦的“云上打卡最美海岸線”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舉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6日訊 曾經,這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2020年,這里的海洋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如今,肩負“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使命的山東,又一次逐夢“深藍”。
山東“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而近日印發的《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則從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生態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發展目標。根據《規劃》,到2035年,山東基本建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
從奮力“向海圖強”到建設“海洋強省”,是山東開創經略海洋新征程的戰略選擇,更事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國等戰略實施。
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山東的光榮使命。山東全省上下牢記囑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
【01】向海圖強,其勢已成
在很多人眼里,相比海岸線最長的廣州和海域面積最大的海南,擁有3300多公里海岸線的山東似乎并不具有發展“海洋牧場”的絕對優勢。
可事實卻是,山東已建成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項目)105處,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44處,占全國的40%;并且早在2017年,山東全省海洋牧場綜合經濟收入達到2100億元,位居全國首位。
作為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煙臺是擁有國家級海洋牧場最多的城市。根據公開數據,煙臺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占全國總數1/8,數量居全省首位。
如今這里的休閑型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一號”將漁業養殖、智慧漁業、休閑漁業、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機結合,構建了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
圖/大型海洋牧場“耕海1號”在煙臺投用
如果說“海洋牧場”讓眾人看到山東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熱情,那么科技助力下現代海工裝備制造業的迅猛發展則成為山東“向海圖強”行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同樣是在煙臺,如今已經形成了以中集來福士、蓬萊巨濤重工、蓬萊大金等為骨干的海工裝備制造集群。作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業(船舶及海工裝備)制造基地,出自這里的海工產品已走向北美、南美、巴西海域、北海冰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國際主流市場高度認可。
而在距其不遠的青島,也誕生了多個世界最大、中國第一的海洋工程裝備,全球最大40萬噸新型礦砂船、世界最大噸位“海上石油工廠”P70等世界頂級產品的建成交付,成為其實力的一則展示。
在濱州,渤海灣一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了無棣海洋貝瓷、魯北鹽場、脊嶺島鹽田蝦、海緣海馬等一系列的一村一品、一縣一品,海洋有機產品、特色產品暢銷全國以及世界各地,品牌濱州建設越來越強。在自我革新、艱苦創業的基礎上,濱州涌現出了友發、渤海、海源、科勒海等一批投資創業的企業巨頭,沾化、無棣、北海逐漸成為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人才創業的沃土。
在科技支撐下,同樣往前奔跑的還有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無論是已經成功上市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海洋藥物“GV-971”,還是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在研抗腫瘤藥物BG136,都成為山東經略海洋道路上璀璨耀眼的“鉆石”。
在科學謀劃定位的棋局上精準落子,鞏固、提升傳統海洋產業的同時把功夫下在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山東正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一步步壯大新興海洋產業。
【02】前瞻布局,創新驅動
從奮力“向海圖強”到建設“海洋強省”,不僅是目標的升級,更是觀念的更新,其勇毅來自背后的創新驅動力。而其外化表現,便是一系列國之重器的產生。
在去年3月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采取得成功并超額完成任務的消息令人振奮。實現這個任務的便是由中集集團全資子公司——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2號”。
作為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2號”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采”向“試驗性試采”的重大跨越。
圖/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2號”,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事實上,“藍鯨2號”只是山東藍色海洋動能的一方側影。今天的山東沿海城市,正在發起一場關于海洋動能轉換的革命——借助人才和科創的巨大力量,積極搶占海洋關鍵技術領域制高點。
《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中,“堅持創新驅動”被列在其發展基本原則的首位。根據《規劃》,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山東要深化海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全省海洋科技資源優勢,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數字海洋,積極搶占海洋關鍵技術領域制高點。
向好的苗頭已經顯現,從一些數據指標上能清晰看出山東沿海城市的“科創”動能非常強勁。
在青島,目前已擁有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近30個,國內一流海洋科研機構占全國1/3以上;擁有涉海兩院院士20余位,占全國總數的近70%。根據《2021年海洋科技指數》報告的中國大陸海洋科技指數排位中,青島穩居首位。
而山東的其他沿海城市,也利用各自產業優勢打造科創研發中心,涌現出一批海洋發展的領軍企業。
在濰坊,致力于開發、制造船舶動力和發電設備等產業的濰柴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產品系列最全、功能覆蓋面最廣的船舶動力供應商;東寶重工研發生產的觀光潛艇、蛙人輸送艇、水下智能平臺及載人潛水器,填補了國內民用潛器領域空白。
在日照,日照港達的挖泥船和山東冠卓的船用裝卸臂入選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名單;潔晶集團主導產品褐藻酸鹽系列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5%,是世界上最大的褐藻酸鹽和印花糊料生產商……
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興海戰略的指引下,以創新驅動為底色,構建全鏈條海洋科技創新體系的山東正在進行一場新的出發。
【03】海清灣藍,“貴”在生態
深紅色的堿蓬簇擁成為一塊塊的“紅地毯”,大片的濕地里蘆花飛雪,草叢間飛鳥云集。
在位于黃河入海口處的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內,便是此時此景。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強調,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發揚光大,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增光增色。
如果把風景與潛能比喻成山東海洋發展這枚硬幣的兩面,可以發現,它的兩面共生共存。這也是任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回答的命題——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生存環境為代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圖/黃河三角洲濕地
青島西海岸,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其綿延280多公里的藍色海岸線上,有著諸如齊長城、瑯琊臺等諸多歷史古跡。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文旅局局長任憲雨看來,將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海洋元素相融合,是發展海洋文化旅游業的機遇。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已成山東沿海城市的共識。山東全面實行灣長制,扎實抓好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清海灣藍”的畫卷正在山東沿海各地鋪展。
在日照,海龍灣退港還灘生態修復整治項目恢復了1882米的生態岸線,再造46萬平金沙灘的同時,周圍海域水質提升到國家海水二類標準,成為新晉旅游打卡地。
在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長島,生態旅游魅力初顯,先后榮獲“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金獎”、“2018年度中國十大全域旅游示范縣市”、“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
藍色海岸,“貴”在生態。如何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威海交出一張成績單,“我們在挖掘鹽生植物經濟價值同時,正加緊制定海藻養殖碳匯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進一步發揮藍色碳匯價值和潛力,助力威海打造碳中和先行樣板區。”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院長趙明波說。
發力不止必有回響。山東用“十年磨一劍”的功夫,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生態環境,隨之而來的“虹吸效應”和“溢出效應”,更成為山東綠色發展海洋生態的真實寫照。
【04】以“海”為媒,東西互聯
最近幾年,對地處“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的山東,正在以“海”為媒構筑起對外開放“大格局”。
這其中,港口成為山東實現陸海聯動的重要支點。
作為我國北方第一外貿大港,青島港有著明顯的海運優勢。從東南亞、日韓入境的集裝箱,經過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轉運至中亞和歐洲,成為如今一條最便捷的物流通道。
“我們的貨物大約用時6天就可以抵達目的地,相較于選擇海運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達歐洲港口,再轉運至中亞地區,中歐班列能節省2/3的時間。”山東膠運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汪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說。
據膠州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共開行中歐班列455列,同比增長42.6%,國際班列集裝箱到發3.7萬標箱,同比增長72.2%。
圖/始發自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的中歐班列,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其實對山東來說,沿海城市的優勢十分明顯:這里是距離日韓兩國最近的中國省份,是日韓在中國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這里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雙向橋頭堡等。
而如何放大區位優勢,創新機制合作,逐漸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成為最近幾年對重要議程。
突破固有思維、路徑依賴,實現創新發展,如今在山東沿海有許多生動案例。
在煙臺港,來自東南亞的木片集裝箱堆放有序。隨著滿載著木片集裝箱的“煙臺-桓臺”木片散改集“海鐵聯運”新模式班列日前從自貿煙臺首發,標志著以“港口+航運+鐵路+陸港”全新模式搭建的煙淄東西雙向物流大通道正式開通。
依托煙臺港優勢,煙臺瞄準大宗散貨核心,已開通至韓國、日本、東南亞乃至歐美、非洲的班輪航線,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個港口保持著通航和貿易往來。
而對 2019年完成整合、成就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團的山東省港口集團來說,如何構建“覆蓋山東,輻射沿黃,直達中亞、南亞、歐洲”的多式聯運物流大通道是其一大發展思路。
如今,山東港口成功把“出海口”搬到西安、蘭州、鄭州、烏魯木齊等內陸城市,先后增加班列16條、班列總數達72條,布局內陸港14個、總數達21個,海鐵聯運箱量連續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長。
按照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培育內引外聯大產業、構筑互聯互通大門戶、搭建先行先試大平臺的思路,山東牢記囑托,將開放合作縱深推進,正在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