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1日訊 5月28日,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在山東會堂開幕。省黨代會報告提出,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山東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一體謀劃、一體建設、一體落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2021年山東糧食總產突破1100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665萬畝,生豬產能恢復到常年水平;累計將5.17萬人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幫扶范圍,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全面完成;鄉村振興“三個模式”創新提升,新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6個、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等等,皆成為山東鄉村振興突出成效的一方鮮活例證。
當前,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已邁入第五個年頭,需要更新的奮斗目標來推動。在這個背景下,省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深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目標,扛牢維護糧食安全重大責任,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促進農民富裕富足,并將其作為聚焦聚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重點任務之一,可以說是久久為功、深耕細作,一張藍圖繪到底。
報告提出,扛牢維護糧食安全重大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創建“噸半糧”縣,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生產能力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
作為國家確定的5個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試點市之一,德州市常年糧食產量占全國1%、全省1/6,扛牢糧食安全的責任義不容辭。省黨代表,德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孫豐勇表示:“德州市農業農村系統將落實好會議精神,聚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好‘噸半糧’首季開場戰,由‘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確保顆粒歸倉。”
圖/5月30日,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小麥陸續進入收獲期,田間到處是豐收的場景。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直接關系到能否端牢“中國飯碗”。報告提出,今后五年山東將實施現代種業振興行動,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建好種質資源庫,培育壯大一批育種綜合體和種業企業,打造種業強省。
有了好種子,才能多打糧。以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了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農業大省山東的高產“秘籍”之一,就是優質的種子。省黨代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張紅旗表示,山東正在著力補短板、強優勢,加強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和保護利用,加快種業創新和新品種研發,推進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和制種大縣建設,加大種業市場監管力度,促進育種人才、技術、資源等創新要素向企業流動,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15家以上,加快實現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的跨越。
報告提出,促進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施鄉村好青年培養計劃和人才回歸工程。
連日來,以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黨組織建設為故事原型拍攝的連續劇《三泉溪暖》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映。作為劇中主角高云溪的原型,省黨代表、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對此深有體會:“促進農民富裕富足,要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實施鄉村好青年培養計劃和人才回歸工程。”報告還提出,強化鄉村能人示范引領,培育更多“新農人”。多年來,三澗溪村在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通過人才激勵機制把在外打拼的年輕人、轉業軍人、離退休人員等人才吸引回家鄉創業致富。充分整合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充分利用農村閑置的自然資源,把農村資源變成資產,資產變成資金;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逐漸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三澗溪村走出了一條農民錢包鼓起來、腦袋“富起來”、鄉村產業旺起來的振興之路。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現場聆聽了李干杰書記所作的報告后,省黨代表,菏澤市鄆城縣隨官屯鎮副鎮長、文昌苑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奉彪表示奮斗目標更明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立足鄉情民意,在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村集體經濟、環境衛生等方面下大力氣,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聚焦重點、因地制宜、突破難點,以黨建引領促進村鄉村振興,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據了解,當地通過組織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土地入股分紅、發展高效立體農業等方式,實現人均年收入3萬元左右,集體總收入也由最初不足5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20多萬元。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不是全面的現代化。統籌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一幅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的鄉村振興“齊魯畫卷”正越繪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