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7日訊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山東省人民政府日前發布2023年1號文件,打響提振經濟的第一槍。
記者梳理發現,這份1號文件從6項重點方面提出37條具體任務,涵蓋加大援企惠企力度、加快恢復和提振消費、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優化提升供給質量、有效釋放改革動力活力的方方面面、各領域各環節,為提振消費“把脈支招”。
部署重點工作、明確任務目標。實干的山東,呈現出“開年就開跑”的新氣象。
圖/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2023年1號文件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是穩定就業的“壓艙石”。山東1號文件把加大援企惠企擺在首要位置,對企業的重視可見一斑。
從一組數字可以看出,山東在援企惠企方面力度頗大。文件提出,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暫免征收2023年一季度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單戶授信額度最高3000萬元,給予不超過4%的優惠貸款利率;對行駛山東省內高速公路安裝ETC設備的貨車和納入監管平臺的營運大型客車實行85折通行費優惠,對航空公司在山東省設立運營基地或子公司的給予最高500萬元一次性補貼等。
從加快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達產到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從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政策到優化企業用工服務、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等,這些讓市場主體更有獲得感、更為解渴的一攬子舉措,釋放一系列穩經濟、促發展的積極信號,有效助推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山東在1號文件中對擴大內需、促進有效投資等發力更為精準。
在加快恢復和提振消費方面,山東提出包括實施“山東消費提振年”行動、開展文旅消費促進行動等在內的5項具體措施,充分體現了山東對于消費作為經濟增長內在持續動力的極大重視。其中全面推行二手房交易“帶押過戶”登記模式頗受關注,通過優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激發二手房市場的交易活力,進而促進住房消費。
此外,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山東盯緊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開展技改提級行動,加力實施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行動,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發展“九大工程”,定下一系列具體目標。比如確保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一季度完成投資6000億元以上;比如加快2023年提前下達的2184億元專項債券發行,力爭上半年全部使用完畢;再比如抓好20個事關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建設,再謀劃10個左右支撐性引擎性項目等等。
如果說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和投資為內需,那么出口則為外需。在全力穩住外貿外資方面,山東路徑也很清晰。無論是分批次組織企業“抱團出海”、加大境外展會支持力度、助力企業搶訂單拓市場,還是制定跨境電商躍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鼓勵存量外資企業增資擴股,皆彰顯出全省提振外資信心,期待孕育更有韌性的營商環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這一要求,為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如何優化提升供給質量上,山東1號文件推出了許多硬核舉措。比如設立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資金,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高端化工等重點領域,對2023年一季度新增工業產值超過3億元、增速不低于15%的,在一季度末按產值規模、增速等指標復合計算前100名工業企業給予獎勵;比如制定單項冠軍培育提升工作方案,明確新增省級以上單項冠軍企業2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瞪羚企業4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家以上,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集約集聚發展;再比如編制實施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311”工程方案,加快濟南、青島、淄博3大生態環保產業集群建設,培育壯大10個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100家龍頭骨干企業等。
優化提升供給質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山東抓重點補短板,在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上下功夫,切實增強供給體系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旨在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撐。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只有有效釋放改革動力活力,經濟運行才能“氣血充盈”。1號文件還聚力要素集成改革、營商環境集成改革、企業集成改革等方面,在深化改革上主動破題,這背后暗合了山東對充分釋放發展潛能、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迫切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份文件意義深遠。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開好局、起好步,對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眼下,山東廣大工業企業復工積極性高、啟動速度快,呈現出齊吹沖鋒號、奮奪“開門紅”的火熱狀態。數據顯示,截至2月初,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已由春節期間的不足20%提升到98%,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開局起勢邁出堅實步伐。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爐的山東1號文件任務更為清晰,即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上半年全面向上向好。拼經濟時不我待,當一個個政策措施陸續落實落地,將撐起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