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1-11 14:25:01
2008年4月以來,濟南公交先后開通運行了7條BRT線路,日均運送乘客達22萬人次,免費換乘3萬人次,初步形成了濟南市“兩橫三縱”快速公交網絡,濟南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快速公交獨立成網的城市。
濟南市公交總公司在城區主要干道構建零時公交網,滿足廣大市民夜間出行需求。
2016年6月15日,濟南公交開通509路社區公交,標志著濟南市首批10輛純電動公交車正式上路運營,濟南市民出行可享受到更加舒適、綠色環保的服務。這是濟南有史以來第一條“純電動”公交線路,標志著新能源在濟南市公共交通領域的應用邁入了新階段。同時,標志著濟南公交首座充電樁同時正式啟用。
齊魯網濟南1月11日訊(記者 張帥 通訊員 趙東云)開辟線路、建設站點,構建合理公交線網,讓市民出行快捷方便;創新服務、提升品質,讓市民享受優質公交服務;購置純電動車、節能減排,讓市民乘坐綠色公交……在濟南推動跨越轉型發展之路上,一條條公交線路在泉城的大街小巷上猶如一串串流動的音符,譜寫著屬于城市的發展樂曲。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濟南市公共交通總公司12300余名職工始終堅持安全運營、優質服務,恪守“心系乘客、服務一流”的服務理念,把乘客滿意作為最高追求,緊緊圍繞“擴大公交覆蓋,增強吸引力,穩步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這一中心目標,把“科技創新”、“ 服務創新”的戰略和理念滲透到公交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 用親情經營十米車廂,用溫暖感染八方乘客,努力為廣大市民提供安全優質的出行服務。
智能公交讓市民從容出行
10日,記者來到濟南公交。所到之處,公司員工對建立“把乘客滿意作為最高追求”的濟南公交企業宗旨津津樂道,“讓乘客市民滿意、讓黨委政府放心、讓員工快樂工作、為社會無私奉獻”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深深烙在每個員工的腦海中,落實在具體的工作行動上。
濟南市公交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薛興海向記者介紹,翻開濟南公交的歷史,已經風雨兼程走過了69年的歷程。城市發展不斷由中心向四周輻射,而公交的車輪也隨之漸次向前,滿足市民不同出行方向的需求。多年來,濟南把營運、安全、服務質量考核作為工作中的重點,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科學的調度體系。
目前,全市公交運營線路已達250條,營運車輛5300多輛,建成區500米半徑公交站點覆蓋率92.8%,日均運送乘客近240萬人次。
但是,受制于路面交通情況,正點率一直是公交的隱痛。為確保乘客出行,濟南公交不僅在線路設置上精準發力,還提出“出行可計劃、乘坐有尊嚴、服務上水平”,打造“品質公交”的目標。
事實證明,“正點”不是不可實現的夢想。目前,濟南公交已經推出“守時公交”,24條郊區線路實現了全天候的“定點發車、準時到站”,正負誤差在1分鐘之內。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濟南公交的“武器庫”里,記者看到了“守時公交”背后的大功臣——智能排班的“云調度”系統。濟南公交運營市場部部長孫涌告訴記者,過去,公交的人車排班需要靠人工比對,完成一次排班需要40分鐘。現在用智能排班系統,5至10分鐘就可以搞定,而且排班更合理,大大減少了車輛在停車場內的閑置時間。同時,該系統還可遠程實時掌握車況路況,管理人員甚至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移動管理。
在52路車隊駐地的調度室里,記者看到,調度員王麗正坐在電腦前,用“云調度”系統對車輛行駛情況進行監控,每輛車是否正點發車,能否準時到站盡在“云”掌控。
車輛準不準點,不僅“云”知道,乘客也知道。在泉城廣場公交車站臺,記者看到,電子顯示牌上顯示出下一輛車到站時間。在濟南,像這樣的智能電子站牌有300余處,加上新建的智能候車亭678處,站點合計達950余處,基本做到市區主次干道全覆蓋,并輻射二環路外重點區域,方便市民出行。
2016年9月,濟南“史上最強”掌上公交——“369出行APP”上線。該系統不僅僅是查詢車輛到達時間,還為市民提供來車預報、換乘查詢、公交卡充值、出行設計、i服務、公告、機票查詢、火車票查詢、幫助共九大功能模塊,對改善濟南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城市化進程、轉變市民出行方式、推動城市轉型,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濟南公交369出行APP系統是以GPS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和電子收費系統為平臺,通過智能手機客戶端軟件和手機無線上網技術,讓乘客在手機上可以實時查詢到公交車輛實時位置信息、線路站點信息、換乘信息和周邊生活服務信息,并能夠實現公交卡充值,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截至目前,用戶已達55.7萬余人。
家住濟南西部新城的“90后”上班族蘇剛,每天早上都坐公交車去位于高新區的公司上班。最近,他用上了“掌上公交”,提前設置好提醒,每天早上出門前,都會先查詢一下離家門口站點最近的公交車到達所需的站點數,當每天乘坐的公交車輛即將到達時,手機就會響鈴,提醒他趕緊過去等車,現在她每天都可以踩準點出行了。
“有了這個‘掌上公交’,再也不用在公交車站經歷‘望眼欲穿’的漫長等待與煎熬了,出行更方便,心情也更美好了!”蘇剛嘗到了“掌上公交”帶來的交通出行便捷。他說,不僅出門更從容了,連換乘公交車在什么位置也一目了然,盡在掌控中,當車輛到達站點時,可以下車直接去換乘,會節省很多時間。
以公交指揮中心為核心、各種應用系統為支撐的公交信息化體系,讓信息化成為濟南公交發展引擎。 以前的公交管理都是單兵作戰,駕駛員將車開出車場就是“將在外”。如今,這一情況早已改變,每一輛車都是信息化的網絡節點,“可視可控可記錄”。濟南公交還設有電子巡更系統,凌晨收班時刻,車場內有哪些人,每輛車的位置在哪里都清清楚楚。
“通過推廣掌上公交軟件服務,以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服務為依托,打造公交的信息化建設,推動智慧公交的發展,同時,積極促成廣大市民養成綠色出行、健康出行的習慣。” 濟南公交信息中心主任綦忠平介紹,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管理,使整體公交運營效率大幅提升,并節約燃油消耗,為城市節能減排、緩解擁堵、惠及民生作出貢獻。
“互聯網+”和信息化,讓濟南公交走在了行業前列。作為全國城市客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單位、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單位,濟南公交主持和參與制定了若干項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增強了企業在行業內的話語權。
守時公交讓市民便捷出行
公交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改善百姓出行體驗?濟南公交的體會是,跳出公交看公交,用大數據提升服務有效供給。
統計顯示,近年來,濟南公交積累了濟南市超過200萬名聯通用戶、近170億條手機數據以及同時段的約3.6億條公交IC卡數據和約1.7億條公交GPS數據記錄。經過大數據分析,濟南公交逐步掌握了居民出行的動態特征,有針對性地改善公交供給,優化出行體驗,全面提升公交規劃設計與服務水平。
站位決定眼界。通過擴大城市公交廣度和深度,提升出行便利性;通過加快構建城市公交快速通勤系統,提升出行快捷性;通過優化運力配置和換乘環境,提升出行舒適性;通過完善多元化公交服務網絡,滿足公眾出行多樣性需求……擁有“大數據”這把“金鑰匙”,濟南公交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提升公交智能化運行能力,把傳統的公交行業做出了技術范兒。
作為全國首家由公交企業成立的研究院,濟南公交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公司立足大數據和公交行業相結合的“大腦”。全院30人全是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26人。院長鞏麗媛告訴記者,依托“基于手機大數據的濟南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的研究成果,濟南公交科學謀劃公交布局,優化公交線路設置,精準匹配公交出行需求。
數據分析顯示,濟南市呈東西帶狀格局,城東高新區工作崗位越來越多,而南部居住區居住功能日益凸顯,“南居東工”現狀誘發了強烈的出行需求,主要客流走廊呈現出“中心網格狀,外周放射狀”的分布特點。這意味著,要改善居民公交出行習慣,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主要矛盾”。
而在局部地區,大數據也可以輕易捕捉到擁堵點。比如,通過將現有公交網絡與居民出行需求進行“疊合分析”可以看到,高新區、泉城路、洛口服裝批發市場等地方公交線路投入不足。為此,濟南公交不光增加投車頻次,還換用大型車輛,使運力更匹配。
2016年,濟南公交一舉開辟公交線路17條(常規公交7條,臨時擺渡線路7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20條次,填補了南部山區、西客站片區、龍奧片區、七里山路西段、奧體西路北段等區域的公交線網空白。截至目前,公交線路共250條(含旅游線路5條),線路長度4178.3公里,較2015年增加185.4公里,線網長度1293.4公里,較2015年增加33.5公里。
據介紹,近期,濟南公交新開設了4條巴士路線,都是根據大數據測算出來的。相較于傳統的調研方法,大數據掌握數據既快捷又準確。基于人口、空間、客流分布的數據,濟南公交建立起“快線、干線、支線”三層次一體化網絡結構。快線功能為長距離跨服務區的快速直達聯系,干線功能為臨近服務區間中距離聯系以及公交客流通道沿途集散,支線功能主要負責提高覆蓋、加密網絡及與上層網絡接駁。快線、干線、支線均依據客流需求進行優化調整,目前已有百余條次公交線路作出調整。
事實上,濟南公交在精準出行上的努力遠不僅于此。
比如,不斷完善高峰通勤線網。記者隨車體驗濟南首條高峰快速通勤巴士T3線時看到,這條少站直達、定時定點的通勤快速巴士線,僅限高峰時段運營,全程設6站,1小時即可到達高新區。“比開車上班節省半個多小時,我已經放棄自己開車上班了。”家住濟南西部新城的乘客孫冰告訴記者。“目前,濟南高峰通勤線網長度已達83.6公里。下一步,濟南公交將重點加強東西兩翼、擴大高峰通勤網的覆蓋范圍,有效滿足市民高峰長距離通勤出行需求。”
又如,填補最后一公里出行空白。針對社區越建越大,居民出行不便問題,濟南公交適時推出了社區公交。在濟南西蔣峪片區公租房小區,居民張大爺告訴記者,這里是濟南首個竣工入住的大型公租房小區,入住人口約2000戶。過去,小區住戶要到社區外最近的公交車站乘車,需步行約1.5公里、20分鐘才行,現在只需花上1元錢,就可以坐車直達公交換乘點。“真是太方便了!”
此外,濟南公交還開創了我國北方城市中首個“零時公交網”,并推出“零點公交”。基于大數據總結出的夜間出行需求,公司開設了覆蓋主要客流走廊的共13條零時公交線路,構建了“井”字形和“米”字形夜間服務網絡,極大地方便了市民晚間出行,推動了濟南市民晚間休閑生活的繁榮。
技術創新讓市民溫暖出行
近年來,全國公交行業節能減排風起云涌,濟南公交的單車消耗量更是大幅降低到一般單耗的三分之二。這是怎么做到的? 源于公司力推“結構性節能”和“操作性節能”。
什么是結構性節能?濟南公交技術設備部部長何彬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定制的“公交版發動機”。在此前的調查中,公司發現,城市公交需要特殊的低速大扭矩的發動機,于是,他們通過采集路譜對發動機、傳動系統提出改進需求,又請來柴油機廠和變速箱廠技術人員進行會診,實現個性匹配,油耗一下子就下來了。第二個是車身輕量化。比如,全車玻璃一般都用5毫米玻璃,但濟南公交經過實驗發現,4毫米的玻璃就能完全實現相同的性能,但重量減輕了20%;又比如,公交輪胎一般都用雙排輪胎,濟南公交又發現,用厚的驅動輪寬體單胎,不僅重量減輕了,性能還不打折。
濟南公交技術設備部部長何彬介紹說,以前公司節油達標率不足10%,用上車輛遠程管理系統后,半年時間,全公司節油率超90%。“節能就是節錢,在濟南公交,節油有獎勵,人人爭當節油能手。”
濟南公交還鼓勵技術創新降成本。在濟南公交維修公司有個“勞模創新工作室”。一大早,“勞模服務熱線”就鈴聲不斷,接聽各營運站點在車輛維修、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疑難問題。統計顯示,自4月份熱線開通以來,已為公司節約維修費用9萬余元。
維修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維修車輛,拆個七零八落是“必須的”,現在推行不解體檢測,運用信息化進行技術攻關,涌現出一大批節約之星。比如“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之一的安偉,就創新提出了一種焊接車身線路時不破壞絕緣層的新方法,單車維修就可節約4000元。
濟南公交之所以能夠在節能降耗方面形成好的氛圍,關鍵是建立起科學的體制機制、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制度系統。 有效激發了公交職工的創造活力與工作熱情,形成了“人人努力學技能,人人爭當大工匠”的濃厚氛圍,讓更多職工從昔日小工匠,向今日大工匠轉變,為企業在實現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追求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之路上,培養和儲備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才。
不斷滿足乘客需求,是濟南公交一直努力的方向。為進一步提高乘客乘坐舒適度,打造暖出行環境,近期,濟南公交針對部分存在的暖風系統升溫速度慢的車輛提早動手,投資200余萬元對812輛車實施技術改造,將車輛暖風系統的供熱方式由燃油加熱改為尾氣加熱,保證車輛10分鐘內溫度能升到17度。據悉,目前濟南能提供較好供熱效果的車輛可達2900余輛公交車,未來普通車暖風系統也有望改造。
據濟南市公交總公司技術設備部部長何彬介紹,這次車輛技術改造主要涉及K96路、K52路、BRT等K系列公交車的老舊車型,共涉及到812輛。據悉,這些車都是空調車,但是暖風系統升溫速度較慢。何彬說,這些車輛技術改造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車輛的快速升溫。
“這批車的車型也比較復雜,既有汽油車、柴油車,還有新能源車,在每種車型安裝尺寸數據不一致的情況下,我們針對每種車型分別進行測繪、設計,并制定詳細的改造方案。”何彬說,在濟南公交維修公司全體維修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在11月20日完成全部812部車的改造任務。
他介紹,這次車輛技術改造工作期間,正值濟南市多條道路施工,造成公交車輛道路運行時間長、回到車場停車時間較短,為保障營運班次,保障市民順利出行,濟南公交將此項改造工作時間安排在夜間車輛停駛后進行,一線職工加班加點挑燈夜戰。
“通過技術改造,這批車實現了直接通過尾氣對發動機循環水進行加熱。”何彬介紹,原來這些車都有加熱裝置,相當于燒油的小鍋爐,這次技術改造之后,車輛不再設置專門的加熱裝置,而是采用尾氣,車輛運營更加安全。
何彬說,技術改造之后最大的改變在于,車廂內暖風升溫速度較之前有了明顯提升,經現場檢測數據顯示,改造后從車輛發動到循環水溫度達到60℃,比改造前減少5-10分鐘。“現在車輛行駛兩三站,也就是10分鐘內,車廂溫度就能達到17-18度,肯定比車廂外能高出10度左右。”他說,之前出現過因車輛暖風不熱導致乘客投訴,此次濟南公交投資200余萬元對812輛車實施技術改造,將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同時,通過改造,減少了原先的燃油加熱方式對柴油的消耗,未改造前采用燃油加熱的車輛按照每天消耗柴油1L計算,改造后812部車每天可節約812L柴油,冬運期間按120天計算共計節約柴油97440L,可實現減少碳排放308噸,節能環保效益顯著。
無私奉獻讓市民乘客滿意
“起不完的3點半,吃不完的半截飯”是公交駕駛員們自嘲的話。每到特殊天氣,人們都往家趕,然而公交人卻要往外跑
今年48歲的徐西軍是101路線的一名老駕駛員,去年11月21日,濟南出現中到大雪,本來上晚班的徐師傅中午就來到車隊,和突擊隊員鋤雪、撒沙,等他出車時,他在車門臺階上放一塊小地毯,他說“下雪天乘客鞋上會帶著冰雪,在臺階上結冰之后容易滑倒,特意準備了一塊棉布或著地毯放在這里,就不會滑了”
運行中徐師傅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雖然深夜馬路上人少車稀,他跑最后一班車時,每一站他都仔細觀察站牌前后有無趕車的乘客,因為他知道,錯過了這一班車會給乘客帶來很大的麻煩。
收車后已是將近凌晨1點半了,他依然堅持按照標準把車輛檢查一遍,打掃車輛衛生、關閉車輛電源。由于是雨雪低溫天氣,為確保早班安全運行,也為了不影響深夜家里熟睡的妻子和孩子,徐西軍總是選擇留宿車隊,一大早便起來與值班人員、線路高星級駕駛員、團員青年一起,對院內停車場、車輛風擋玻璃、維修區、出場路面等位置的積雪進行清理,帶領大家上站撒沙、鋤雪。
今年37歲的王英(化名)是濟南公交75路線一名女駕駛員,10日下午1點多,公交女駕駛員王英跑完了3圈車的任務,指著大塑料杯里的水說,"六七個小時就喝了這么點水,不敢喝,怕上廁所".
75路線由全福立交橋發往省體育中心,途經二環東路、閔子騫路、文化東路等路段,道路狹窄擁擠,堵車嚴重,這讓很多駕駛員犯愁。"王英表示,一堵車就壓縮了吃飯、上廁所的時間,有時候甚至跑3圈8個多小時不能下車。"上廁所"的問題雖然說出來尷尬,但"人有三急"又不得不面對。"說有駕駛員穿著尿不濕開車,雖然挺少,但確實有。"王英說,有時候駕駛員停車后,"嗖"就跑出去了,當乘客們還沒反應過來才匆匆上車,一般是憋不住了才這樣做。
女駕駛員更不好解決,只能一路憋著,不少人憋出了毛病。"前段時間老想上廁所,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尿道炎,囑咐多喝水、多上廁所。"王英說明了自己的工作后,醫生只能建議她下班后多喝水。
開車不喝水,開車前上好廁所。王英指著自己的大塑料杯說,"開車前灌滿了水,跑了六七個小時回來,就喝了幾小口,基本還是滿的。嘴巴干了就喝點水抿抿嘴,滋潤一下。
2016年12月28日凌晨0:00,室外溫度低至-7℃,寒風割得臉頰生疼……此時的濟微路上,濟南公交供電分公司供電所的線網工們正站在5.5米的高空徒手巡查著102路公交電車線網,檢查電車線表面有沒有坑洼或線路(損。供電所現有的41名巡線工,擔負著4條電車線路、33公里電車線網的安全排查和供電保障,每人每年用手“走”過的線網里程超過1000公里。巡線工每天夜里至少要“摸”線8公里,以4天為一個周期巡查全市所有的電車線網。“天氣越惡劣越要在第一時間排除線路隱患,保證每天凌晨5:00早班車順利發車。”干了30多年巡線工的蘇建國說。
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人。這就是我們的公交人,每到出現明顯雨雪、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濟南市公交啟動雨雪惡劣天氣應急預案,全市250條公交線路上的5300多輛公交車將全部出動,12300余名公交員工堅守工作崗位,確保公交正常運行,保障市民順利出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