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1-28 18:42:01
28日下午,山東作家菜饃雙全(本名陳鵬)攜自己的新書《饞是一枝花》亮相濟南新華書店與讀者分享自己的美食、故事和故鄉。
作家菜饃雙全(右一)
齊魯網濟南1月28日訊 “故鄉的食物是寫進DNA里的”。28日下午,山東作家菜饃雙全(本名陳鵬)攜自己的新書《饞是一枝花》亮相濟南新華書店與讀者分享自己的美食、故事和故鄉。于菜饃雙全而言,故鄉是每個人的起點,也是每個人最早的食物原點,出生于魯西南的他,走到哪都想喝一碗正宗的單縣羊湯。在他看來,那才是故鄉應有的味道。
談美食:吃三口欲罷不能便是美食
“人的一生沒有宴飲,就像一條長路沒有旅店。”這是德莫克里特的名言,也是菜饃雙全的美食要義。
吃過的東西跟專業吃貨比,也不算多,對于口味,菜饃雙全倒很開放。既喝單縣羊湯,也喝山西、內蒙、四川等地的羊湯。既愛東北菜的大開大闔,也喜廣東菜的精致清淡;既愛川菜的生猛火爆,也喜魯菜的傻大黑粗;既欣賞南方美味的細膩,也向往北方食物的粗獷。
食物的同與不同,有地域之分,有心理之分,也有生活習慣之分。不過,對于“美食”菜饃雙全卻有自己的見解:打動我的食物,精致與否并不重要,好吃才是第一要義——就是吃第一口時便讓人有吃第二口的沖動,等你吃下第三口的時候,便已欲罷不能——它就是美食。
菜饃雙全直言:“沒一起吃過飯就建立起來的感情,大多經不起考驗。”大家不妨把自己的胃打開,各種食物都盡可能嘗一嘗,領略這個世界的豐富性和可能性。吃點甜的,也吃點苦的;吃點酸點,也吃點辣的。
談故鄉:故鄉的食物寫進DNA里
在分享會上,菜饃雙全回憶了家鄉山東鄄城的飲食傳統、自己“有機童年”那些難忘的美味。
菜饃雙全深有體會地說,那時的任何食物都是本味,沒有農藥,沒有轉基因,化肥也很少上,那時候西瓜是沙甜沙甜的,黃瓜是生脆生脆的,連莊稼都是清香清香的。
但也不排除,因為對故鄉對食物有深厚感情,心理上又將這種感情放大了,所以它美起來,成為美食。
在八十年代的魯西南,物質極為貧乏,菜饃雙全對炸糖糕、肉盒子、吊爐芝麻燒餅、胡辣湯一切好吃的東西都有著深刻的記憶,“這些食物到現在我還愛到不行,只是有些已經消失不見。”
雖在外闖蕩多年,菜饃雙全最愛的還是故鄉的美食。在他看來,故鄉是每個人的起點,也是每個人最早的食物原點,故鄉的食物是寫進DNA里的,是無法抹去和篡改的,“于我,走到哪都想喝一碗正宗的單縣羊湯”。
談書:愛吃愛寫 談吃卻不止于吃
菜饃雙全的《饞是一枝花》談吃,卻不止于吃,是一本以美食切入生活的文化隨筆集。全書共分五輯:“故鄉吃不盡”解讀生命中最初的味蕾密碼,一起潛入回不去的童年;“美味在路上”追憶人生旅途上風景、快意與豪情不散的青春;“101場飯局”記錄生命中一場場難忘的“盛宴”,曲會終,人已散,那些有趣的朋友和溫暖的情誼總會眼前浮現;“孤獨美食家”向讀者展示了蘇東坡、魯迅等文壇泰斗作為“饞人”可愛可親的一面;“吃貨的哲學”備忘一食一餐引發的感悟,分享那些藏在飯里人生智慧。
菜饃雙寫作《饞是一枝花》,緣于對美食的不可描述之愛。辦雜志時,菜饃雙全做過兩年美食編輯,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吃吃,然后把感受和體驗告訴讀者。
做美食編輯最大的局限其實是——嗅覺和味覺是非常微妙而精細的感受,很難通過文字將它準確而真切地描述出來。寫時經常詞窮,通常的處理方式是一言以蔽之,用“果真好吃”,“特別難忘”,“甚是美味”這樣特別缺乏想象力的句子來表達。
愛吃,愛寫,菜饃雙全便攢了這么一個集子。稿件包括前些年給報章雜志寫的美食專欄、豆瓣專欄以及個人公號里的文章,然后根據架構需要,做必要的修改和處理。
作者簡介:
菜饃雙全,七零后,山東鄄城人。好走路,好騎行,好咖啡與茶;好讀史,好美食,好八卦;好扯淡,好閑聊,好鮮衣怒馬。曾任《FUN!》雜志總編輯,中國網文化中國主編,當當讀書編輯總監,蜜悅運營總監等。著有《先秦猛人錄》《閑說王府舊風流》《東坡傳》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