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wǎng)
2018-05-14 16:24:05
齊魯網(wǎng)5月14日訊 2008年“5.12”特大汶川地震,北川成為最嚴重的災(zāi)區(qū)之一,也成為唯一一個異地重建的縣城。“再造一個新北川”的任務(wù)交給了山東,近4萬民援建者在相距1500多公里外的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北川奇跡”。他們,是真正的“勇士”。
王智永,原援川辦計劃組組長,現(xiàn)山東省發(fā)展投資控股集團董事會秘書。聽他講述10年前的故事。
“很多兄弟們、姊妹們 在送我們這些援川干部到前線的時候,反復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在前方盡忠,我們在家盡孝’。”王智永說。
第一次去調(diào)研是6月8號,當時18個人在飛機上、對于北川一無所知,甚至連地圖都很難找到。“在飛機上有的悄悄地寫下了內(nèi)心的話、寫下了自己一些身份的標識,在我們里面也號稱18個勇士。”
援建任務(wù)一經(jīng)下達,援川辦的隊伍在短時間內(nèi)正式成立。在余震不斷的北川,援川小組走進了封著城的老縣城。“可能是封城以后第一波非醫(yī)療搶險人員和非解放軍戰(zhàn)士,進入到北川的老縣城。”王智永清晰地記著當時的情景:“非常沉重、非常壓抑、整個縣城一片死寂、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消毒水肅殺的味道、而且還有一些隱隱的腐臭味道、到處都是斷垣殘壁!”
面對滿目瘡痍,援川辦更加堅定了恢復重建的決心,在當?shù)馗刹咳罕姷膸椭拢犖樗鸭搅说谝皇仲Y料,很快起草了恢復重建的方案,并立即投入施工建設(shè)。
選址地方叫板凳橋,那時候只有一片油菜花地,一片爛泥塘,草到齊腰的地方,很難進去。援建隊伍成為了拓荒者。北川氣候濕熱,濕疹的疼痛和蚊蟲叮咬讓很多人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
他至今都記得被濕疹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老李,那是他們的司機。“(因為濕疹)癢得受不了,就到廚房里邊拿一把鹽灑到這個創(chuàng)口上來止癢,當時這種病痛是很難忍的。”
雨季多,趕工期,地質(zhì)條件差,成為項目施工當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但隊伍已經(jīng)形成默契:只要趕上天好,就多干一點,很多人都是撇家舍業(yè)。
王智永介紹道:“像我們鄉(xiāng)鎮(zhèn)村組的張須義,在期間他家人老人去世,簡單處理完喪事以后立刻返回了前線,戴著黑紗戴著孝。四川領(lǐng)導同志非常感動,眼含熱淚說‘你這是戴孝出征’。”
3萬多民工程建設(shè)者把根扎在北川,在帳篷、板房里一住就是兩三年。援建隊伍跑遍了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在不可預(yù)料的余震和塌方中,不斷錘煉“我們安排了369個項目,總的形成工作量是123個億。從設(shè)計施工到最后驗收交付,我們大量的項目都是交鑰匙工程,(我們用了)兩年半到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很多世界上不可能完成的一些事情。”
既充滿羌族風情,又滿足現(xiàn)代化生活要求的基礎(chǔ)設(shè)施,在北川拔地而起,從最初在一張白紙上畫的圖,逐漸變成了現(xiàn)實。山東人民和北川人民一起走過風雨,也建立起了割舍不斷的情誼。
王智永去巴拿恰 很多不認識的人看到他的證件,主動打招呼、問好,這讓王智永感動不已。“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援建者的最高的榮譽和獎賞。”
“山東的兄弟真好真好/黑黝黝的臉龐/掛著孩子的微笑……”唱起這首北川人民創(chuàng)作的《山東兄弟》王智永感慨到 :“我們到北川我們不叫出差旅游,我們就叫回家!”
近4萬名援建者,千百個援建的日夜,北川的新生里有他們的身影,而無論在山東,還是在四川,他們永遠是真正的“勇士”。
(閃電新聞記者 錢云飛 孔冠軍 白少光 吳婉聰 韓瑩 李平 編輯 劉桂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