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2-13 00:31:02
齊魯網2月13日訊 新春伊始,由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物局)主辦,山東博物館承辦的《海洋之心——有孔蟲科普展》2月12日下午正式開展。此次展覽是山東省文旅行業助力海洋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山東博物館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加強合作的又一次嘗試,對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有孔蟲是有殼或無殼的單細胞動物,由一團原生質構成,隸屬于原生生物界粒網蟲門有孔蟲綱。殼表或殼口上有一個或多個開孔,供偽足伸出。有孔蟲不同房室間隔壁上常具孔,因此得名有孔蟲。其單一成體細胞最小的僅0.02mm,最大的可達110mm,是原生動物中個體最大、種類最多的類群。有孔蟲自寒武紀至今已有5 億多年的歷史,已知化石種類有4 萬余種,現生種類有6千余種,絕大多數為海生種類,營底棲或浮游生活。
此次展覽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院士團隊的大力支持。鄭守儀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長期從事海洋生物學研究,開展中國現代有孔蟲研究已有60余年,是中國這一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2003 年獲國際有孔蟲研究最高獎——“庫什曼獎”。鄭守儀院士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研應用,開發出國內首創、國際罕見的有孔蟲模型,將一個個原本只在顯微鏡下才看得清的有孔蟲,雕刻成如今有的像貝殼、有的像陶罐、有的像哨子、有的像花環的模型,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大眾眼前,成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紀念品和大型雕塑。
展覽籌備期間,鄭院士和她的團隊與山東博物館業務人員對有孔蟲標本種類的選擇與鑒定、陳列大綱的編寫和展示方式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既保證了展覽的學術性,又增強了科普效果。
為了將平均大小只有1毫米的有孔蟲通過展覽的方式呈現給廣大觀眾,山東博物館邀請山東畫報社高級記者、著名攝影家侯新建研究員一起攻堅克難,從掃描電鏡,到超景深顯微技術,再到顯微攝影拍攝,逐一嘗試,最終達到了科學與藝術的完美融合,呈現給廣大觀眾一個精彩而又別致的微觀海洋生物世界。
此次展覽共展出有孔蟲標本126件、標本放大模型50余件、標本顯微攝影照片100余幅,多角度呈現了有孔蟲的藝術之美、種類多樣性、生存適應性,以及其殼體所指示的環境意義。春節期間,該展覽進行了預展,日均接待觀眾超過1萬人,成為山東博物館眾多展覽活動中的一大亮點。
閃電新聞記者 尹承謙 實習記者 鄭博月 高立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