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4-26 20:21:04
齊魯網濰坊4月26日訊 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用斗牛士的精神推進改革,敢于亮劍、鐵腕治軍,趟出了國企創新發展新路子,創造了企業從負債3億元到去年年入2300億的奇跡。從今天起,《山東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 《譚旭光:心無旁騖攻主業》。
濰柴退休老職工袁慶平說:“95、96、97是濰柴最困難的三年,各個專業廠基本上都停產。”在濰柴,每一批新入職員工,都要走進老工廠,重溫21年前那場改革風云。1998年,濰柴面臨前所未有的生死危機,機制僵化、人才流失,技術落后、產品滯銷……企業賬上只有8萬塊錢,職工半年發不出工資。怎樣才能“活”下去?受命于危機之時,37歲的譚旭光首先以“約法三章”立信。
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說:“第一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當太平官;第二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為企業干實事,為職工辦好事;第三以身作則,清正廉潔,要求干部職工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不允許職工做的,我堅決不做。”
只有改才有活路,可在一個50多年的老國企中,改革談何容易?譚旭光,這個喜歡西班牙斗牛曲的山東漢子,憑著一股子牛勁,從水電氣暖的收費開始,拉開改革序幕。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自己的父親。
譚旭光說:“他就說濰柴人可以把你罵死,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把你淹死,第二天我說先拿你開刀,把他拿下去,有的老干部找我父親,說,你看你們譚旭光怎么還這么狠,最后我父親說他連他爹都不認了,你找我有什么用。”
改革,只有敢于觸動深層次矛盾,才能真正實現鳳凰涅槃。譚旭光對準內部機制之弊,啟動人事、用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濰柴干部由750人減到219人,職工總數由13600人減至8000人。
劉元強1999年進入企業中層,是濰柴歷史上最年輕的中層干部。2004年,因為工作失誤被降職,他又成為濰柴第一個被降職的干部。
濰柴動力副總裁劉元強說:“做質量的年度評審,我們鑄造的一個數據直接弄反了,把合格品弄成了不合格品,譚總對數據很敏感,一下子看出來。”
此后,“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成為濰柴的常態。劉元強先后被派到4個專業廠任副職歷練,后來成長為副總裁。
劉元強說:“有一句笑話嗎,三天不上班,不知道誰當官,三天不上樓,不知道誰當頭,創造了大家都想做事,而且想做成事的生態環境,所以濰柴才有了今天的高速發展。”
如果說“三項制度”改革去除了“大鍋飯”機制,后來的“三三制”產權改革,則沖破了困擾濰柴多年的體制枷鎖,共剝離出13家單位、近6000名職工,讓濰柴蛻變成一個主業突出、市場化運營、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的上市公司。
當時已經是濰柴高管的劉祥武,帶領零部件廠800多名職工完成輔業分離,成立濰坊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后來,公司成功研制了國內第一款八檔自動變速器,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并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濰坊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祥伍說:“參與這個改革就相當于從副廳級到零了,譚總的這個做法必須得有人支持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勇敢的邁出了這一步,只有改革國企才能生存,只有像譚總這樣的國企干部,企業才能生存。”
心無旁騖攻主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濰柴從當初的負債3億多元,到2018年收入2360多億元,煥發出勃勃生機。
山東臺短評:
帶領濰柴創造了很多傳奇的譚旭光自稱“斗牛士”,越是遇到困難,遇到挑戰,他就越有激情,越有斗志。他用破釜沉舟的勇氣、干事創業的精神,趟出了一條國企改革的成功路子。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種改革不是因為譚旭光膽大,而是因為他有擔當和責任。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期的山東,我們需要更多像譚旭光這樣敢闖敢試、勇于擔當的優秀企業家!
閃電新聞記者 高昌潔 伊力 濰坊臺 王宗法 趙凱峰 濰坊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