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歷經上百次戰斗、拖重殘之軀帶鄉親致富...“人民楷?!敝鞆┓虻臉O限人生

來源:齊魯網

作者:高亞南 柴慧娟

2019-09-29 09:21:09

齊魯網9月29日訊 他歷經上百次戰斗,動過47次手術,失去雙腳雙手左眼,右眼視力僅0.3

他本可安享優撫,卻拖著重殘之軀,進田間整地養地讓村民都能吃飽飯。

他為省錢每天步行50多里路,打井挖渠改變落后村的面貌。

“他沒有手,卻把群眾的事辦得更實;

他沒有腳,卻把根扎在了群眾的心里;

他用嘴咬著筆,寫下33萬字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保爾”。

他用殘肢、用雙拐寫下了為民、親民、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懷……”

他自詡為“肉轱轆”,但人們把他贊譽為“太陽”。

他是“人民楷?!敝鞆┓?。

111.jpg

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42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在獲得國家榮譽稱號的28人中,5人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3人被授予“人民教育家”,3人被授予“人民藝術家”,4人被授予“人民英雄”,9人被授予“人民楷?!?。 

今天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700.jpg

朱彥夫,1933年出生于淄博市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位老兵。在抗美援朝的戰場,年僅17歲的他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建設鄉村的戰場上,他拖著傷殘之軀,帶領村民治山修水庫、脫貧致富;在與命斗的戰場,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寫出了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有人把他譽為中國的保爾;有人說,他的一生與天斗、與地斗、與命斗,雖然飽經磨難卻從不認輸。

回鄉

毅然放棄了在榮軍院生活、療養的機會 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山村

633.jpg

1956年,朱彥夫為了不給國家增添負擔,毅然放棄了在榮軍院生活、療養的機會,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小山村。

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山山水水依然滿目荒涼,朱彥夫的內心怎么也無法平靜。朱彥夫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找來木匠做了一塊木板,用鍋底灰把木板涂成黑色,辦起了夜校當起了老師,每天晚上召集村里一些思想活躍的青年到村前的白果樹下學習。

奮斗

為省錢步行50里路打井挖渠、辦夜校自任教員教鄉親們識字...當頭雁帶鄉親們改山治水

辦夜校自任教員教鄉親們識字

332.jpg

“當年,朱書記就是用自己的一雙殘臂夾著粉筆,一筆一畫地把字寫在黑板上,然后一遍一遍地領著大伙念,等到大家把字念熟以后,他再講解字的意思。”村民說,那時候,村里沒幾個人認字,絕大多數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都很渴望認識字,會寫自己的名字。朱彥夫每次講完課后,回家那段路雖然只有短短幾百米,他也難免摔跟頭,假肢磨得雙腿鮮血直流。

朱彥夫用血汗澆灌出了碩果,經過兩年的學習,100多名村民學會了寫信、看書、算賬,有十幾名村民先后當過會計。1957年秋天,張家泉村選舉村干部時,全村共有9名共產黨員,除朱彥夫外,其余8名黨員一致推選朱彥夫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對于黨員們的信任,朱彥夫卻犯了難:自己是一名黨員,如果不干,就違背了黨員大會的決議;如果干,自己能夠帶領大伙把工作做好嗎?畢竟,自己高度殘疾,不可能與常人一樣干重體力活,更不可能身先士卒,帶領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之中……

“既然大家對我這樣信任,那我就擔任‘代理書記’吧?!敝鞆┓蛟偃剂亢筮@樣說。

這一代理,就是25年。

他拄著雙拐,爬山頭,進田間整地養地讓村民都能吃飽飯

622.jpg

朱彥夫一上任,就看準了土地不平整、地力貧瘠是糧食產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于是,他拄著雙拐,爬山頭,進田間,帶領全體村民戰斗了3個秋冬,把幾百畝土地整成了平整的大塊糧田。

在千余天的整地奮戰中,朱彥夫天天出現在工地上,對地堰的壘砌、勞力的調配進行部署,插空也去搬石頭壘地堰。

朱彥夫帶領大家做的第二件事,是發動全村父老鄉親一

如果一個黨員,一生一世坐在房子里不出去,不經風雨,不見世面,這種黨員,對于中國人民究竟有什么好處呢?一點好處也沒有,我們不要這樣的黨員。——— 朱彥夫日記

起收集各種糞便,原來散落在街道上的禽畜糞便都被收集起來做了肥料,把平整出來的土地全都養成了肥田。

通過整地,村里多出了200多畝糧田;通過養地,村里的土地成為十里八鄉最肥的沃土。

為省錢步行50里路打井挖渠

790.jpg

胃病發作數天了,今天去池泉峪尋找水源,不巧把腿碰破出血,頓時疼痛難忍,可一想到我們的革命先驅,在牢房里面對著死亡還那樣樂觀,發出爽朗的笑聲,我心里就欣然平靜了下來?!?朱彥夫日記

土地改造好了,旱情卻依然存在。

朱彥夫去縣城請來水利工程師幫助測量和規劃選址,修建水池。朱彥夫帶領村子里的壯勞力大干了兩個冬天,建成了兩個大水池,保證了來年的春播用水,附近的村子也跟著受了益。

1969年又是大旱,水池附近的土地能澆到,而由于人力有限,遠處山地里的莊稼還是旱死了,100多畝地絕產。

看著枯死的莊稼,大家伙很心疼,朱彥夫下決心一定要把水利灌溉搞好。此后,他六進省城,十進縣城,來回奔波,一年后,他的努力有了結果,水渠一直修到了山上,山上的農田也不用擔心旱災了。

去省城里跑灌溉設備時,為了節省費用,他每天花10多個小時走50多里路,對于一個沒有雙腿雙手的重度殘疾人來說,這種艱辛可想而知?!贝迕裾f,晚上為了省下住旅館的錢,朱彥夫常常卸下17斤重的假肢當枕頭,天為被地為床躺在路邊睡覺。

朱彥夫的外甥趙圣貴說,舅舅就是用他的殘臂、假肢支撐著,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把瘠薄的土地變成了肥沃高產的農田;打機井、修道路、搞副業,帶領全村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鄉親們:黨員就應該是朱彥夫這樣的大丈夫

百姓心里是明鏡,誰盡心盡力為自己做事,就真心擁戴誰。鄉親們說:“在俺們眼里,村干部和黨不分家,黨員就應該是朱彥夫這樣的大丈夫。”

朱彥夫女兒:父親的精神和意志,父親的品格,是留給子女最大的財富

“以前,我曾埋怨父親,為什么女兒結婚都沒給嫁妝,可長大后才明白,父親的精神和意志,父親的品格,是留給子女最大的財富,是給我最好的嫁妝?!?br style="color: rgb(37, 37, 37); 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2014年3月31日,全國道德模范李素芝為朱彥夫同志頒發“時代楷?!奔o念章和榮譽證書,朱向欣代表父親上臺領獎,這是她的一段感言。

299.png每月36元傷殘金成了全村人的“小金庫”

多讀毛主席的書,少走彎路,多做工作;少要報酬,多挖缺點;少提功勞,多為革命;少為個人,多為別人。——— 朱彥夫日記

在張家泉村民心中,朱彥夫就是最關心群眾疾苦的好書記,是村民心中的一座豐碑。

今年64歲的老會計張吉才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1977年,他年僅5歲的孩子得了肺炎,他借遍了所有的親戚,也沒能湊足10元錢。朱彥夫得知情況后,從自己每個月36元的殘廢金中,拿出10元錢到鄰村的走馬坪醫院看望張吉才的兒子。

村民苗加才告訴記者,當年他們家住在村子最西頭,家里一點糧食也沒有了,全家人正在為口糧發愁的時候,朱彥夫從家里拿著十幾斤紅薯送了過來。苗加才說,幸虧有了這些紅薯支撐,要不然,他們全家人都得靠啃樹皮生活。

村民張太元說,張家泉村的父老鄉親幾乎都受過朱彥夫的資助,朱彥夫當年每月36元的傷殘金,成了全村人的“小金庫”。

告別村支書崗位后,詮釋“極限人生”

殘臂夾筆,寫下了總計超過50萬字的兩部自傳小說

999.jpg

告別村支書崗位后,朱彥夫沒有停歇,也不會停歇。他以殘臂夾筆,寫下了總計超過50萬字的兩部自傳小說——《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

這就是朱彥夫,永遠將生命定格在最壯美的極限深處,一言一語中,人們感受到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

“人活著,就得奮斗;奮斗著,就是幸福;奮斗不止,幸福不斷!”

“用自己的微弱的光溫,把這塊土地搞得好一些,讓廣大群眾能吃得上、穿得上,能過上溫飽的日子,這也是我對廣大群眾的一種報答吧。有一種感恩的想法。”

“清正廉潔不是一項榮譽,也不是做給誰看的。要通過務實勤干、埋頭苦干,讓群眾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p>

……

堅守

他是“人民楷?!保屓瞬坏貌幻C然起敬

666.jpg

250高地,每一次回憶自己的故事,朱彥夫都會從這里講起,這是他和連里30多名戰士像釘子一樣死守到底的地方。

第一天,還剩19人。

第二天,還剩6人。

第三天,僅剩1人。

……

這份堅守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精神高地,一份神圣又沉甸甸的使命。

如今,朱彥夫已經走進人生第86個年頭,舊傷新病倍加折磨著這位堅韌的老人,但他的腰板依然挺直,用殘臂敬出的軍禮依舊標準。

他是“人民楷?!?,

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

閃電新聞記者 高亞南 柴慧娟

[責任編輯:楊凡、張帥、高亞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朱彥夫被授予“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速來Get這些知識點

朱彥夫被授予“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速來Get這些知識點

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42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在獲得國家榮譽稱號的28人中,5人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詳細]
齊魯網 2019-09-2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