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日訊 早晨七點,藏族小伙塞科起了個大早。帶著同伴,他開上一輛貨運車,急匆匆趕往阿斯漢小河。
23歲藏族小伙 拯救擱淺湟魚5年
阿斯漢小河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泉吉鄉。小河河道很窄,但塞科到時,已經有一群村民“趴”在了河道旁。村民左手掏掏,右手再摸摸,甚至有村民直接拿了桶伸進去。再一出手,竟出來不少小魚。
這些小魚,幾乎已經奄奄一息。塞科迅速拿來水桶,小心翼翼地將魚兒放進去。又迅速加入了“撈”魚的隊伍。
“這些魚兒叫湟魚,都是從青海湖那邊漂過來的”,塞科給我們看了條魚,又小心翼翼地放了回去。他告訴我們,由于天氣逐漸炎熱,導致青海湖周邊地區降水少,入湖河流的水位下降。“眼下正是青海湖湟魚溯河洄游產卵的旺季。魚多,水淺,才有那么多的魚被困。
塞科將救起來的小魚放進水桶里,馬上放進貨運車,來不及等第二桶小魚,他立馬開車前往泉吉河放生。早晨八點到下午六點,賽科來回運了五趟。大概是三千條魚。
這個皮膚黝黑的小伙子,告訴我們,他今年23歲,家里養了200頭牛,以放牧為生。但他已經在泉吉阿斯漢小河邊,救了五年的湟魚。
像塞科這樣前來救起擱淺湟魚的人并不少,這幾年,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近40人的自發團隊,哪里有魚,哪里就有他們。
“我們老一輩人流傳下來有一個說法,一條湟魚的生命,等于一萬條小魚的生命。”塞科告訴我們。
三州四縣 齊協力 護湟魚 復漁業
前來泉吉阿斯漢小河的,不僅僅有塞科這群人,還有泉吉鎮漁政檢查站的站長洛藏。他開來警車,往塞科那群人里湊了過去。
“還好,今年斷流的情況并不是很嚴重,擱淺的湟魚比去年少。”洛藏臉上有笑意。來到這里二十幾年,每天24小時進行河道巡邏,湟魚的狀況越來越好,這讓他很高興。
早在1960年,湟魚是允許被捕撈的。1960年捕撈湟魚2.8萬多噸,1961年捕撈湟魚2.3萬多噸,1962年捕撈湟魚1.8萬多噸,青海湖湟魚的儲藏量由此開始銳減。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青海湖湟魚的數量更是急劇下降,最低時偌大的青海湖中湟魚總數竟然不足3000噸,資源量極度衰竭,已經到了種群滅絕的最低臨界線。
老一輩人都知道,青海湖湟魚曾經是青海人的救命魚,幫助青海人戰勝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3年自然災害。因此,青海人對湟魚的特殊感情也由此而生。
為了保護青海湖湟魚,從1982年起,青海先后5次對青海湖進行封湖育魚,尤其是2001年以來的兩次為期10年的封湖育魚工作,使青海湖湟魚的資源量一直穩固上升,在2020年底青海湖湟魚數量預計達到16萬噸。
全面封湖育魚,使青海湖湟魚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多。“老百姓環保意識也在增強,法律意識也在增強,現在基本上已經看不到有人捕撈湟魚了。而且年年救擱淺湟魚的人也越來越多。”洛藏說。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同時,青海湖環湖三州四縣政府部門與各級農牧部門出臺各種保護措施,加強執法力度,共同促進了湟魚資源的恢復。
“湟魚洄游,生命的奇跡”
青海漁業資源的恢復,在全國形成了典型。不僅如此,漁業資源的恢復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每年的5月下旬到8月中旬,青海湖中的湟魚會沿著入湖河流逆流而上,進入河流淡水區域產卵,然后再回到湖中。湟魚洄游會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群鳥獵魚”“鯉魚跳龍門”等奇特的景觀,這些奇觀,吸引了無數全國各地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
“老家海拔33米,這里的海拔3300米。在海拔高出100倍的青藏高原,看到湟魚洄游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和偉大。”從山東聊城莘縣到青海海北州剛察民族中學支教近一年的物理老師田春清感慨道。
閃電新聞記者 袁勇 陳一釗 青海省海北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