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9-24 15:59:09
編者按:
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于9月22日-24日舉行。
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省重點新聞網站的編輯記者深入一線,挖掘典型,生動展示沿線各地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最后一站——東營,探尋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走進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些矗立的“電線桿”是干啥的?還不時有一種漂亮的鳥落在上面。
記者了解到,這種鳥叫東方白鸛,是世界瀕危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僅剩不到3000只。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些“電線桿”就是專門為東方白鸛人工架設的“繁殖巢”。
2003年,保護區工作人員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它們正在油田的電線桿上做巢。大家興奮極了,奔走相告,觀鳥協會、游客爭相前來觀看、拍照,結果把東方白鸛嚇得棄巢逃走。
經過研究,工作人員發現,每年春夏之交,東方白鸛進入繁殖期,它們習慣把巢穴建在相對安全的高空,差不多在12-15米高的地方。
保護區管委會生態旅游中心主任于麗萍告訴記者,東方白鸛之所以這樣選址,是因為高處視野開闊,而且安全,可以避免雛鳥被水蛇所害。
“除了高,再就是周圍的食物還需豐富。”于麗萍說。在摸清東方白鸛的筑巢習性后,工作人員決定幫幫它們。
于麗萍介紹,他們為東方白鸛建造了“半成品”人工巢,按照它們的習性,架設多根水泥桿,頂端用角鐵焊上碗狀的巢托,讓東方白鸛在上面銜枝做巢。
“人工巢除了讓東方白鸛更省時省力,還避免了電線桿短路的危險。”于麗萍告訴記者,“并且方便我們科研人員觀察它們的繁衍過程。”
2005年,東方白鸛首次在保護區野外繁殖成功,孵了2巢7只幼鳥。此后越繁殖越多,今年孵了115巢315只。
如今,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已建起了60余個人工巢,其中85%都受到了東方白鸛的“眷顧”,在上面安了家。
15年來,保護區累計繁殖東方白鸛幼鳥1954只,將其種群擴增了65%。東營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
閃電新聞記者 辛晟瑋 楊麗 王淥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