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 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十月中旬,國研智庫、山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發起的“高端智庫看山東‘十四五’規劃調研行”來到德州,調研項目中的松果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皆位于德州的禹城市。
近年來,禹城一直在產業鏈、產業生態上下功夫。這座功能糖產量占據全國七成的城市,并不滿足于“一招鮮,吃遍天”,升級產業布局,奮力打造“高端制造業新城”。今年前三個季度,禹城的各項工業生產指標逆勢上揚。
本期《品牌山東》出禹城的品牌觀察,看禹城如何來打“產業牌”。
謀定——
“刀刃要薄,針尖要尖,精力要集中”
禹城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濟南城市群經濟圈,上承京津冀,下接濟南及周邊地區,在這樣的“朋友圈”里,禹城瞄準“省會周邊最適合高端制造業發展”的縣域定位,持續三年布局,致力于打造“高端制造業新城”。
產業選擇上,禹城把原來的近十個主導產業壓縮成高端裝備制造、醫養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將產業向高精尖集聚。禹城市委書記滕海強接受閃電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刀刃要薄、針尖要尖,把精力用到最值得做的事情上。在全國、在世界形成我們獨特的優勢,做單項冠軍。”
2015年,德州被正式納入京津冀經濟圈,并明確了“一區四基地”的戰略地位,即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
在京津冀產業結構轉移中,禹城提出做產業重構,但根據自己的產業規劃有條件的選擇“鳳凰”,然后把它組成禹城自己的產業鏈條。“每個選擇都有機會成本,選擇的時候會‘忍痛割愛’,但選擇之后會出現疊加效應。”滕海強說。
筑巢——
鳳凰“拎包入住”,武功唯快不破
國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以及山東省會經濟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個戰略疊加,為德州、為禹城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提升發展空間、承接政策紅利方面提供了難得歷史機遇。
記者走訪了禹城的松果汽車新能源產業園,這里已入住企業24家,都互為上下游關聯產業鏈。這種圍繞產業上下游“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的“以商招商”模式,已經成為禹城招商的一大特色。根據禹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數據,2015年至2020年10月新增工業企業856家。五年平均增幅155%。
機遇亦是挑戰。
以京津冀產業結構轉移為例,搬遷的企業大多是成熟企業,有成熟的團隊、成熟的技術、成熟的市場,而且不缺資金。但他們往往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生產中斷。滕海強說,“如果生產中斷,很多企業寧可買同行的產品,也要給下游供應。所以說誰快、誰好,他們就到哪里。”
將企業搬遷的“空檔期”壓縮到1個月,讓項目方“拎包入住”,力爭“拿地即開工”……禹城在“軟環境”和“硬措施”上下功夫,力圖滿足“快且好”的要求。
項目的推進離不開機制的保障,離不開務實且高效的推進體系。
現在,禹城的重點項目都在實施“項目經理制”,將責任項目從洽談到竣工分解為21道“工序”,從項目上墻開始進行掛牌揭榜,每半月一調度。在圖表督戰、標旗督導、滾動排名中,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
升級——
傳統產業“老樹新枝”,新興產業“插柳成蔭”
禹城擁有山東省內唯一一家設在縣級的國家高新區,禹城把它當作產業的“發動機”,沿鏈聚合、打造集群。禹城實施產業鏈長制,將3大主導產業拆解為24個鏈條,市級領導任鏈長,對上報到、對下服務,把大項目好項目向強鏈延鏈靠攏。禹城集中發力,推動新材料產業向規模化、高端化推進;高端裝備產業向終端化、整機化發展;醫養健康產業向品牌化、終端化發展。
以重型裝備企業通裕重工為例。一直以來,通裕的主導產品為風電配套,其風電主軸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只做配件,發展難免遭遇掣肘。一臺2.5兆瓦的風電,通裕生產的重量是其中的60%,但是銷售收入只占20%,同時配件運往總裝基地,每年還會產生4800萬的運輸費。在產業鏈整機化的發展思路下,通裕重工和東方電氣組建北方的總裝基地,總部設在禹城。這樣,禹城每年增加上百億銷售收入的同時,還會節省巨額運輸費,充分體現了做內循環、產業集群、產業鏈的優勢。
圖/禹城功能糖產業吹響二次創業的號角
振興——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這張牌”
記者走訪了位于禹城倫鎮的山東視界牧業的牧場。這個牧場集奶牛養殖、鮮奶銷售、有機肥銷售、飼料收購、農業生態觀光于一體,而且是亞洲唯一一個通過了法國AFNOR認證的企牧場。實際上,禹城的其他鄉鎮,也都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園。
而這,源自于莒鎮的探索。莒鎮距離禹城市區最遠,經濟條件最差,而試水產業園后,第一年就進園項目80余個,“落后生”一躍進到了前列。榜樣的力量帶起了其他鄉鎮建設產業園的熱度。截至發稿,禹城的鄉鎮工業園區已建成10個,入駐項目320余個。
在定位上,鄉鎮園區主要抓鏈條、抓集群、抓配套,這與主要抓龍頭企業,抓骨干企業,抓研發的高新區產業園相得益彰,形成了產業互通、功能互補、發展互動的產業空間布局。
滕海強說,“這些產業園,本質是一回事,歸根結底是建設產業體系,產業集群,進行新舊動力轉換,高質量發展。而且產業只是手段,目的是群眾的美好生活。”
近年來,禹城增加了36000多工人,其中30%是初次就業。截止到10月份,禹城居民儲蓄增加了近27億,為近年來增幅最高。
聚焦“產業鏈”,高效“搭平臺”。禹城定下了三大主導產“三年騰飛、五年翻番”的目標。
對此,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