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4日訊 山東進入黃河凌汛期已經一個多月了,目前山東各地的情況怎么樣?有沒有大規模的淌凌現象?各地的防范措施又做得怎么樣呢?
上午9:30,記者來到位于濟南北部的黃河洛口浮橋。浮橋附近的河道里水流比較平緩,河面上并沒有塊狀冰凌。記者又沿著河道雙向各走了差不多兩公里,除了看到岸邊有少量結冰現象外,并沒有看到河道里有冰凌。據濟南天橋黃河河務局防辦主任姜廣勇介紹,元旦前幾天濟南遭遇罕見低溫時,濟陽附近的黃河河道里出現了一些塊狀冰凌,形成了小規模的淌凌現象,但并沒有造成危害。
記者了解到,12月29日,黃河上游,河道距山東近2000公里的寧夏石嘴山黃河河段首次出現了流凌,長度約90公里,密度10%至30%。監測顯示,今年,黃河寧夏段流凌特點是流量大、流速快,極容易在淺灘和跨河建筑物形成冰壩、冰塞災害情況。而在黃河下游,12月30日,受山東省沿黃地區氣溫大幅度下降影響,黃河東營河口河段再次流凌,流凌上首位于利津宮家險工21號壩,流凌長度104.6千米,流凌密度為10%~50%,最大冰塊面積50平方米,冰厚平均1厘米左右,這是本年度凌汛期黃河山東段第二次出現流凌。首次流凌出現在12月19日,范圍為墾利葦改閘控導至十八公里險工,長度17千米,隨著氣溫逐步升高,但僅持續了一天。
根據山東氣象臺天氣預報,受到冷空氣來襲影響,1月5日~7日,山東將迎來今年首場大范圍降溫,山東大部的最低氣溫會下降到-10度以下的水平。因為濟南在未來幾天將迎來連續多日的零下低溫天氣,濟南天橋黃河河務局防辦主任姜廣勇預測,未來幾天,黃河河道尤其是濟南濟陽地區和東營等高緯度地區有可能出現淌凌現象。為了應對凌汛期,山東各級河務部門落實群眾防凌隊伍35.06萬人,涵蓋209個搶險隊1.07萬人,組建了92個冰凌觀測組共445人,與爆破公司聯合組建了2支冰凌爆破隊共93人,其中,東營河口管理局落實群眾防凌隊伍8.9萬人,組建了15個冰凌觀測組共71人。在凌汛期中,各地部門將密切關注水情凌情,隨時做好險情搶護準備,確保山東黃河防凌安全。
淌凌,是黃河的一項自然現象,一般在冬春的凌汛季節出現。冬季氣溫驟降,河水在低溫下結成厚厚的冰塊,漂于水中順流而下,就形成了“淌凌”。淌凌造成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交通方面的渡船、通航等,嚴重時將致使冰凌沖決堤壩,泛濫成災。據了解,黃河河道在寧夏、內蒙古河段和山東河口河段最容易形成冰凌,因為這三個地區黃河水流都是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地區的,而每年封凍、開河存在時間差,當低緯度地區未封凍河段的河水流向高緯度地區封凍河段時,受河中冰壩阻擋,易發生漫灘、甚至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