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2日訊 山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多措并舉驅動產業轉型。從傳統種植到現代農業產業,從單一養殖到產業融合賦能,山東農業總產值過萬億的背后,是持續動能轉換帶來的產業質量提升。
這幾天,利津縣鹽窩鎮肉羊養殖戶季官勇的1000只育肥羊出欄了,每只有400多塊錢的利潤,僅這一季養殖,他就賺了40多萬元。而因為交易是在剛落戶的網上平臺達成,所以,除了季官勇的養殖小賬,當地還多了一筆服務業大賬。
“我們鹽窩鎮每年的(肉羊)出欄量在300萬只以上,從小羊的買到育肥完了300多萬只羊賣出去,這樣一進一出,這樣的交易額是100多個億,我們平臺上面會嫁接信息咨詢服務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山東大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童方杰介紹。
而在以往,養殖模式散亂小,當地肉羊產業還只停留在養殖環節。去年,鎮里爭取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政策支持,發行政府專項債籌資3億多元,建設4000多畝的黃河口灘羊產業園。像季官勇這樣的養殖戶入駐后,不光用上了自動化飼養裝備,管理上也有了統一標準。
季官勇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人喂這兩個棚,有差不多兩千只羊,在家的話我一個人是喂四五百只羊。”
依托不斷提升的養殖規模,今年,當地還發布了地方養殖標準。規模化加標準化,串起了一頭羊的三產融合產業鏈,不光吸引到大童科技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還招來了屠宰、飼料等加工型企業。
利津縣鹽窩鎮鎮長裴吉剛說:“我們配套的相關產業從去年到現在一共總投資28.6億,進一步地強鏈補鏈延鏈,力爭把這個產業做成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放眼整個山東,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已經達到79%,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走融合發展路徑,山東還用占全國10%的畜牧產業,帶動近2700家屠宰和飼料等配套企業發展,圍繞畜牧業形成的一二三產總規模超過1萬億元,多年位居全國第一。如果說三產融合做大了畜牧產業蛋糕,農業園區平臺建設則提高了山東土地的畝均產出效率。
最近,聊城經濟開發區小屯村黨支部書記王天平,到當地一家農業合作社里跑了好幾趟,他代表村民,想把150多畝土地流轉出去。
原來,這家合作社是當地現代農業產業園里的經營戶,因為農業設施配套完善,種植管理科學,平均畝均效益超過了2000元,土地流轉費也水漲船高,一畝地達到了1500元,而守著傳統種植模式不放的小屯村,畝均收益才不到1000塊錢。
“(村民)每天都有打電話咨詢的,這個地怎么著了,有音了嗎?找到企業了嗎?來了嗎?咱流轉不?我說快快快,別慌別慌,得一步步地來,咱得找到合適的企業。”王天平說。
把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和動能轉換的載體,目前,山東獲批8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累計創建74個省級產業園,同時指導建設了1300多家市縣級產業園,形成四級聯創、梯次推進的產業園區發展格局。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表示:“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一個是產業載體建設,打造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鄉土產業名品村,還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示范區,田園綜合體等等一些載體,發揮好產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從融合發展到平臺搭建,山東持續推進農業動能轉換,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的省份,用約占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了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和13%的水產品,扛牢了農業大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