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8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三周年之際,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暢談三年來山東鄉村振興取得的可喜變化,滿懷熱情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出建議。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產業是富農之路。截至2020年底,山東累計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7個、綠色發展先行區2個、農業產業強鎮59個。來自臨邑縣的種糧大戶魏德東代表認為,產業振興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種糧食也要創出品牌。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魏德東說:“今年我帶來的建議是關于農業綠色發展和提高糧食品質的建議,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提高糧食的品質,既讓大家吃飽又讓大家吃好,通過增加糧食品質來增加農民收入。”
推進鄉村振興,吸引培養人才是助農之路。2018年,山東率先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截至今年1月底,全省已有3329名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評審取得職稱。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王銀香說:“引進人才他往往是穩定性差,但是培養自己的人才,要培養更多的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到農村去,后繼有人,只有大量的人才培養出來,農村的產業才能發展壯大。”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耿遵珠說:“人才振興關鍵是收入得有保障。我們村搭建的一個創業平臺,讓這些年輕人回來,在我們這個平臺上能夠掙到錢。不但能掙到錢,而且在家里掙的錢高于在外面打工掙的錢,他們才愿意回來。”
推進鄉村振興,弘揚文化是興農之路。2019年、2020年全省送戲下鄉演出總場次均達9萬余場,行政村覆蓋率達90%以上;在全國率先啟動省、市、縣三級聯合購買文化惠民演出,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看大戲、趕文化大集、享文明新風。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劉莉莉說:“繼續組織一村一年一場戲的文化惠民演出,特別是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我們把這種藝術形式送到了社區、敬老院以及偏遠山區,不斷的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讓人們“記得住鄉愁”,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山東持續推動鄉村記憶博物館建設、實施地方戲保護工程、開展鄉村非遺保護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引導群眾、淳化民風的作用日益凸顯。目前,全省已建成鄉村記憶博物館210多個。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王一君說:“文化名鎮文化名村,可以說也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個根基,所以說我覺得應該為這個歷史文化名鎮配備一定的專業人才,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樣能更精準的去服務鄉村振興、更好的能發展好歷史文化名鎮。”
推進鄉村振興,生態美是惠農之路。生態美既要有青山綠水,還要使美麗鄉村各美其美。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余孝忠說:“一個是要更加彰顯齊魯樣板的齊魯風情,既要對照規劃和綱要的要求,更要繼續創新完善山東鄉村振興的指標體系。要求保護地域特色多樣性,讓各個村莊各具風情。”
推進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強農之路。山東已回引9905名在外優秀人才到村任職、36429人返鄉創業。不斷派出“第一書記”、“四進工作組”,山東選派干部下基層逐漸成為常態化,去年選派9078名干部組建的“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目前正在1810個重點村和所在縣、鄉開展幫扶。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李學海說:“當時我們濰坊市委組織部派遣第一書記到我們村去住,最后決定的路子就是打造紅色基因、綠色發展,我的看法還是由各地黨委政府派遣第一書記對村里的扶持指導,因為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領頭羊。”
代表們認為,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還要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政策瓶頸,為鄉村振興釋放活力。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沈志強說:“要按照鄉村振興和新六產發展的需要來供應土地。大量的鮮活的農產品就在田間地頭加工完了,加工完了這些的副產品就成了高標準農田的資源做成有機肥,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徐錦庚說:“我們既要幫農民“富口袋”,也要幫農民“富腦袋”。要以自治增活力,共治共享建家園;要以法治強保障,定分止爭促和諧;要以德治揚正氣,春風化雨淳民風。”
住魯全國人大代表金晶說:“這幾年山東的農村無論村容村貌村集體收入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得益于政府對農村出臺的多項扶持政策,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努力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給予的厚望,爭取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