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5日訊 今天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創新引領走在前 聚力實現新突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邀請省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華,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李新閣,省農業農村廳總經濟師魯波,省糧食和儲備局糧食儲備處處長呂明,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付蕊,圍繞“聚焦創新力 做實執行力 全力保障山東糧食安全”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山東都有哪些手段來確保糧食應急供應,下一步還有什么創新性做法?對此,山東省糧食和儲備局糧食儲備處處長呂明作出回答。
呂明介紹,近年來,山東不斷提升糧食應急加工、配送、供應能力,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等各類突發性事件,全力保供穩市,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強預案編制演練,提高糧食應急保障的精準度。結合糧食應急工作需要,加強糧食應急預案的修改完善,2019年印發《山東省糧食安全風險防控應急預案》,指導全省開展糧食應急工作。目前,全省16個市和具有獨立糧食行政管理職能的縣(市、區)全部制定區域性糧食應急預案。近三年,省市縣各級開展應急演練培訓60多場次、培訓隊伍3000多人次,增強了實戰性和精準度。
完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構筑糧食應急供應保障網絡。按照“每人每天1斤糧、1兩油”的消費標準設定加工能力,確定應急加工企業300家,占全省成品糧加工企業的60%;堅持應急供應網點每個鄉鎮(街道)全覆蓋,應急配送、儲運能力有保障,全省設立應急供應網點2090家以上,設立應急配送中心196家,應急儲運企業210家。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增強糧食應急加工供應能力。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承辦、財政扶持”模式,先后投入財政資金2.24億元,支持建設各級糧食應急供應項目162個,全方位提高糧食加工、儲存、配送、供應能力,僅小麥加工產能就達到1000億斤/年,食用油加工產能500億斤/年。“十四五”規劃又將4大區域性糧食應急保障基地建設和應急供應網點改造升級納入其中,從政策和資金上予以保障。
建立糧食協同保障機制,提升區域應急保障能力。積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糧食流通大循環,與北京、上海、廣東、黑龍江等15個省市建立產銷合作關系,在糧源保障、訂單采購、倉儲物流、加工轉化、銷售網絡等方面深度合作,努力擴大省內原糧供給,拓展糧油產品銷往省外。據統計,每年從外省調入原糧約400億斤左右,銷往省外成品糧油600億斤左右。統籌建立省際間糧油對口支援和互助機制,代北京、海南、廣東、浙江儲存地方儲備糧近7億斤,去年以來先后同北京、河北、陜西等省市建立糧油供應協同保障機制,展現山東糧食大省責任擔當。
下一步,山東將創新方式,加大投入,進一步提升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創新性動用省級糧食風險基金節余,圍繞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和黃河流域,在濟南、青島、臨沂、濱州建設4個省級區域性糧食安全應急保障基地,財政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按總投資70%的比例給予支持。督促指導各市縣統籌利用糧食風險基金結余約1億元,在每一個縣(市、區)政府駐地投資30萬元建設1處較大示范網點,其余每處投資3萬元建設普通網點,對全省2090處糧食應急供應網點進行改造升級,增強糧食應急投放供應能力。強化糧食安全風險防控。通過完善糧食應急監測預警網絡體系,密切關注全省糧食供需、價格情況和群眾消費意愿變化,加強各類風險隱患排查,定期召集糧食市場監測預警委員和專家團隊研究會商、分析研判,對出現的苗頭性糧食應急事件早發現、早判斷、早處置,控制事件影響范圍,降低應急成本。針對近期山東部分市縣疫情暴發現狀,山東省糧食和儲備局將把糧油應急保供作為重中之重,強化糧源調度,增加成品糧貨源,全力保障糧油等生活必需品供應,確保市場不脫銷不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