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9月14日至18日,第四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第二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將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為提高博覽會的知名度、參與度,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8月29日,“博覽盛會·文旅同行”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由中央、省級、市級主流媒體記者組建而成的全媒體探訪團,將陸續走進濟南各區縣有特色的文旅產業園區、文旅企業、手造工廠,挖掘生動故事和鮮活典型,展現山東、濟南在文旅融合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8日訊 當我們向往鄉村的時候,我們實際在向往著什么?初秋時節,走在鋼城的鄉間,你或許能找到答案。純粹自然的生態風光、安適悠閑的田園生活、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的自然饋贈……這座以工業聞名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描繪著一幅嶄新的鄉村振興畫卷,讓鄉村成為越來越多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9月7日,中央、省級、市級等眾位媒體記者走進“博覽盛會·文旅同行”主題采訪活動的第十站——鋼城區,來到山鄉花雨瀾山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齊魯源·不覺曉營地和傳友陶刻研究會,去體味我們向往中的鄉村生活。
鋼城,因鐵而生、依鋼而強,一直以來,農業并非強項,鄉村振興該如何發力?鋼城區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將鄉村振興列入區委“1364”工作體系,作為六大攻堅行動之一重點推進,錨定全區農業農村“一軸、兩帶、五區”的總體規劃,全面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真正蹚出了一條鋼城路徑。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鋼城區堅持“項目帶動、產業推動、品牌驅動”,謀劃實施了涉農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63.5億元,真正為鋼城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如今,游客來到鋼城區會驚喜地發現,大汶河畔流水叮咚,九龍山下滿目青翠,大棚里采摘繁忙,鄉間庭院錯落有致……以往臟、亂、差的景象一去不復返,鄉村的“顏值”有了極大的提升。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山鄉花雨瀾山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位于顏莊街道,這里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依托山鄉集團國企資源優勢,導入“六進村、六能、七變”的“667”鄉村振興發展模式,利用休閑度假聚集人氣的優勢,打造景觀吸引核,開展高效農業種植、生態觀光、農業采摘、科普研學和鄉創實踐、旅居度假,促進城市人群聚集消費,形成購買力和服務支撐,拉動產業發展,形成三產帶一產促二產的聯合發展模式。
山鄉花雨瀾山農文旅融合示范項目副總經理郄香告訴記者,該項目主要依托瀾頭村的自然人文資源,創新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一產板塊即高效農業種植區,占地438畝,主要建設1個玻璃陽光棚、20個智能溫控棚、30個高檔溫室大棚及配套輔助設施,目前5個智能溫控棚已建成,其余大棚正在進行基礎施工;二產板塊主要建設農副產品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對當地花椒、山楂、金墜子梨等特色農產品及一產區域種植產品進行初加工,目前已完成基礎場平;三產板塊計劃建設高標準民宿度假酒店1座,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目前主體工程已完成。
每逢節假日,汶源街道龍鞏峪村便熱鬧起來,全省第一家水邊露營地——齊魯源·不覺曉汶源野奢露營地的落戶,讓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變成了城里人口中的“網紅打卡地”。背靠山野,面朝水庫,視野開闊;營地集草坪、水庫、楊樹林、百合園、連綿群山于一體,獨處一隅,幽靜安寧。營地坐落于群山環繞的山谷之間,占地近2萬平,距離鋼城區僅半小時車程,營地遠離城市的喧囂,融入鄉野大自然,山間微風習習,綠意盎然,能聽山間蟲叫鳥鳴,也能聽山間溪水潺潺。
設計希望運用輕介入的手法,使場地只具備露營該有的基本功能,升級安全系數與服務體驗,其余的都交還給山野。這里強調場地的自然、野趣屬性,尊重場地的原始地貌,盡量少的干預場地,在設計中延續場地質樸原鄉的特質,讓自然永續。因此,在材料選擇上盡量就地取材選用當地材料,利用當地特色毛石打造營地具有標識感的毛石logo墻,大樹劇場;利用原木打造的營地入口大門、標識牌、營地圍擋,都很好地融入場地。由于場地處于洪水淹沒區,除了垂釣平臺、床帳帳篷,打卡秋千以及觀景平臺都設置在高水位上以上,保證不被洪水淹沒。同時在植物選擇上,也選用了低維護、耐水濕、天然野趣的植物種類。
民宿融入于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中,讓前來住宿的游客體驗到了“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的歸隱之感.……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悠悠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