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4日訊 黃河奔流,生生不息,激蕩著古今文化氣象。
11月13日—14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暨鄉村文化振興現場推進會召開,對外發布了山東“文化體驗廊道電子地圖”和《山東文化體驗廊道故事叢書》。不但以數字化形式展示出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中的亮點特色,還用兼具權威性、故事性、可讀性、趣味性的歷史文化故事將其串聯了起來,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山東的人文自然風貌。
如何讓公眾在親近黃河的同時,充分挖掘齊魯大地上黃河文化的時代魅力?
山東,拿出了一套新“玩法”。
01/“不夜城”
位于泰安東平湖畔的大宋不夜城,業已成為周邊群眾乃至不少外地游客夜間消遣的新選擇。而在此之前,它另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水滸影視城。
2009年,這里因電視劇新版《水滸》選址拍攝興建而成,此后陸續承接了張智堯版《楚留香新傳》、梁冠華主演的《神探狄仁杰5》等影視佳作的取景拍攝。2022年初,為順應夜經濟風口,充分拓展游客的體驗空間、挖掘消費潛力,水滸影視城開始探索向“不夜城模式”的升級;年末開城后,在短視頻等媒介的催化下,大宋不夜城的名號一炮打響。
不同于一些跟風打造、復制粘貼的“大唐不夜城”,大宋不夜城的水滸IP底色,穩住了古城發展的文化內核;夜間考究的燈光視效設計,為拍照打卡提供了豐富的取景素材;而當年熱播的以“北宋年間”為背景的電視劇《夢華錄》,更為這座不夜城添了一把“天時”。
數據顯示,大宋不夜城今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超270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近萬人,最高單日接待游客13.09萬人次,有力帶動全域旅游消費實現“井噴式”增長。
而在文化和旅游部已公布的兩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中,山東有12處夜游景區入選,齊魯大地的夜間文化休閑和旅游消費需求正在被喚醒、被滿足、被創造。其中如濟南的古城特色文化街區、印象濟南·泉世界、方特·東方神畫,濟寧的曲阜尼山圣境,泰安的泰山秀城·老街,淄博的周村古商城等,皆處于沿黃市縣,以“千燈夜市喧”點亮黃河夜色。
02/“研學游”
“汶流不許東歸海,引入南湖運口糧。千里帆檣明月夜,薰風吹送棗花香?!?/p>
曾治黃十年的清代名臣,在戴村壩上如此描摹了入夜后運河上仍然千帆競發的繁盛景象。橫臥東平縣汶水河道之上的戴村壩,將汶水一分為二,三分南注經東平湖進入黃河,七分北流最終進入運河,被譽為京杭大運河的“運河之心”。它曾在明清時期的運河漕運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隨著沿黃文旅資源串珠成線、沿黃旅游“一盤棋”格局逐漸形成,依托黃河中下游最大湖泊東平湖的自然稟賦,大宋不夜城、戴村壩、黃石懸崖等湖岸沿線旅游節點的吸引力正不斷提升。
在戴村壩,已經建成了集科普教育、休閑度假、文化展示、游客集散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服務區。游客可以通過逛館、看展、觀壩、聽壩、游壩等一系列游覽活動,感受豐水季“高崖飛瀑、戴壩虎嘯”的奇觀,沉浸式體驗歷史在運河之上留下的刻痕。
不止于此,在山東“一廊一帶四區多點”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的建設格局中,入海文化展示區、儒家文化展示區、東夷文化展示區、革命文化展示區等四大特色文化展示區,將見證千年文化傳承的曲阜、“海上仙山”蓬萊、紅色沃土革命老區沂蒙等地串聯起來,為各類文旅產品的潛在消費者提供了“研學游”的充足資料庫。
當然,這里不僅可以研學,還能夠滿足你的美好想象。
03/“非遺之旅”
山東文化資源豐富、傳統工藝品類齊全,既是人文沃土,更是手造沃土。如今年輕一代當中的“文化覺醒”風潮,更是催生了“民俗文創熱”的消費取向。穿著小花襖去趕大集、在早市上吃“流水席”,已然成了一些社交平臺上的“流量密碼”。
2022年,山東省啟動實施“山東手造”推進工程,依托非遺或傳統工藝,通過創新創意,構建體現山東文化創意和齊魯文化內涵,能夠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個性化、品質化、情感化消費需求的手造產品體系,并納入“好品山東”品牌體系。
除了早前因紀錄片爆火的章丘鐵鍋、隨著燒烤重新進入大眾視野的淄博陶琉、走向國際的濰坊風箏、山東娃的“童年記憶”隆盛糕點等實用消費品,不少地區還重點打造了線下平臺,集中挖掘整理非遺文化資源、促進非遺傳承人間的溝通交流、拓寬展銷渠道、增強大眾與非遺工藝的互動體驗。
如位于濟南的山東手造展示體驗中心,注重打造沉浸式、互動式、場景化的展銷空間,致力于構建線上服務、線下體驗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東平縣的大運河非遺傳習中心作為全國首家大運河非遺保護傳承利用綜合體,則重在打造一個文化展示平臺、文創交易平臺、非遺傳承平臺,從而推動傳統工藝的創新發展。
好看、好玩、好買的非遺之旅,讓旅客在滿載而歸的同時,也讓非遺通過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方式,得到更多的了解、更好的傳承。
04/“好客山東”的底氣
今年10月,《山東省沿黃生態廊道保護建設規劃(2023—2030年)》印發,提出山東將圍繞打造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展示帶,串聯沿線文化體驗廊道重點村、各類文化資源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美麗鄉村等旅游資源……打造黃河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
不管是上文中提到的夜經濟、研學游,還是非遺之旅,這都只是承載黃河文化的一種具體的體驗,更是齊魯文化探索之旅的方案之一。
在山東,沿著黃河不僅能遇見海,更能遇見風姿各異的人文之美。 歸根到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建設不僅僅是弘揚文化,更是在謀長遠發展。村莊“串起來”、配套“建起來”、活動“搞起來”、文化“火起來”、文明“創起來”,做這些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條大河,流淌古今;一條廊道,串聯起黃河文化的活態傳承與鄉村生活的現代化發展。
就在上周,在“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2023北京推介會上,山東提出從今年農歷臘月開始,將舉辦鄉村文化旅游節。屆時家家貼春聯、戶戶掛紅燈、村村有好戲,并向全國發出了誠摯的邀約:歡迎來山東,回村過大年!
“回村過年”的邀請,是一種底氣。
近年來,山東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繁榮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力求促進農村群眾物質精神的“雙重富足”。
如在“山東手造”工程的牽引下,一大批手造專業鄉鎮、村莊形成,“山東手造”越來越成為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長點;如去年山東組織的群眾性小戲小劇“大擂臺”活動帶動群眾參與約290萬人次,今年,山東正式啟動群眾性小戲小劇全省巡演活動,預計將巡演2萬場次以上,為文化惠民樂民提供了新的方案;再如山東以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為牽引,加強鄉村文化振興展示帶建設,首批集中打造民俗文化重點村130個,并策劃推出了四季主題的“黃河大集”,讓黃河大集成為人氣爆棚的年貨大集、好品大集、文化大集。
如何讓游客同黃河文化、同山東建立深度連接?山東將它“出”成了一道“多選題”,用“好客山東”的底氣、“好品山東”的魅力,助力游客們解鎖全域旅游新“玩法”。
閃電新聞記者 王思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