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3日訊 近日,華夏銀行聊城分行建設支行的工作人員突然接到來自北京警方的一通電話,表示有一張銀行卡涉嫌過渡涉詐資金,希望銀行方面能夠協助排查,防止資金被轉移。很快,在警銀聯手之下,20萬元詐騙資金被成功凍結,為受害人挽回了損失。
華夏銀行聊城建設支行副行長鄭曉娟告訴記者:“當天下午兩點半左右,我們接到北京大興警方張警官打來的電話,稱我行某客戶可能存在涉詐嫌疑,看我行是否能夠協助排查。當時民警還跟我們說希望我們在非法資金流入前不要采取任何措施,以免打草驚蛇,中斷了線索?!?/p>
接到電話后,鄭曉娟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對警方提供的賬戶進行核實和密切監(jiān)測,果然發(fā)現就在當天下午5點37分時,有一筆20萬元的資金匯入該賬戶,匯款人為外地個人。銀行工作人員立即對該賬戶采取了暫停非柜面交易的管控,并把情況向北京的張警官進行了說明,由于反應迅速,措施得力,成功保護了20萬元被騙資金。
就在華夏銀行對涉詐賬戶進行管控的第三天,卡主吳女士來到銀行大廳,聲稱手機銀行轉賬失敗,要求柜臺提現20萬元。銀行工作人員立即向吳女士進行了情況說明,詢問她這20萬元資金的來源及用途。吳女士卻含糊其詞,始終沒有說清楚。工作人員耐心給她講解了國家關于反電詐的法律法規(guī),告訴她目前賬戶涉嫌過渡涉詐資金或洗錢資金,希望她能夠積極配合警方,但當時吳女士拒絕提供任何信息后離開了網點。
在接下來的兩天里,吳女士又多次向銀行打來電話,希望能夠使用該筆資金,工作人員一次次耐心向她解釋,終于,吳女士同意配合,向聊城市公安局東昌府分局反詐中心報案。
原來,吳女士前不久收到一個快遞,里面的一份文件顯示,她可以申領國家發(fā)放的“扶貧金”,于是,手頭緊張的吳女士信以為真,與一名“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系,在對方的言語誘導下一步步落入陷阱。
客服告訴吳女士,她可以申請90多萬元的“扶貧款”,前提是吳女士先用自己的銀行卡去給別人進行捐贈,也就是所謂的給自己增加“善心值”,而且“扶貧款”是不用她本人出的,由“扶貧基金會”出錢。吳女士就按照客服的安排,把自己的銀行卡提供給對方,她銀行卡里邊進入了20萬元的款項,其實這個款項是其他電信詐騙受害人被騙的款項。
針對此類詐騙,民警提醒市民,平時要增強反詐意識,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銀行卡等信息,以免淪為詐騙分子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