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8日訊 4月5日—8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山東省話劇院出品的原創大型話劇《買河村的七月》在山東省會大劇院上演。圍繞黃河灘區的“買河村”的搬遷展開,通過年輕代校長林七月的視角,描繪了一個充滿矛盾與溫情的鄉村振興故事。
藝術表達上,在平靜的生活中挖掘豐富的戲劇元素,構建內在的戲劇張力,展現鮮活的人物性格。為增加歷史縱深感,劇中創造了村戲“懸鼓調”,通過祭河神的手法植入古代治河故事,搭建起一條貫穿歷史的隧道,探索黃河文化與民族文化脈絡。
在舞臺呈現上,打破傳統話劇舞臺多以“大段落幕式”“橫向調度”為主的特點,打造360度旋轉舞臺,采用全開放、多向調度結合、不切光、無場次的形式,以電影蒙太奇為手段,用主觀視角和電影化表達,如同“萬花筒”般呈現流暢、靈動的戲劇人物和情節,與觀眾共同營造真摯共情的假定性空間。“序”和“結尾”中遠古祭河場面的設計,將黃河與黃河人、現在與遠古緊密相連,鏗鏘有力又略帶蒼涼的“懸鼓調”唱腔,既致敬傳統戲曲藝術,又體現了黃河人的寬廣敦厚。
總導演曉蜚表示,旋轉的舞臺既是時間軸也是心中的“萬花筒”,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買河村的故事如同萬花筒中的一幅幅畫片,誠實真切地表達他們用心過日子,期盼過上好日子的愿望,還有就是炙熱的七月心里涌動著的那純粹的飛揚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