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立夏來了!萬物的“青年節”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黃垚 郭雅茹 薛欽峰 周穎

2022-05-06 09:01:05

原標題:立夏來了!萬物的“青年節”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立夏來了!萬物的“青年節”

( 2022-05-06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深讀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我們迎來夏天第一個節氣——立夏。

如果說春天是播種,夏天便是生長。在這個明媚的時節,草木和農作物都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的綠,更為飽滿、層次更為豐富,滿目繁茂,萬物并秀。

【餞春·夏日才露尖尖角】

立夏,一年中的第七個節氣,與立春、立秋、立冬并稱“四立”?!傲ⅰ?,代表著季節的轉換與過渡。雖然立夏從天文學上拉開了夏天的序幕,但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并沒有開始真正的夏天。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表示,如果一個地方的滑動平均氣溫在連續5天都達到或超過22攝氏度,就判定該地入夏。立夏到來時,我國只有南方部分地區的氣溫達到這一標準,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攝氏度之間。

我國古代把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這一節氣,可先聽到螻蛄在田間鳴叫,聒噪著夏日來臨;接著躲藏在地下的蚯蚓也耐不住掘土而出;王瓜的藤蔓開始快速攀爬生長,廣袤大地各類瓜果謝花結果,生機勃勃。

立夏之后,日照漸長,氣溫升高,雷雨增多?!拔逡弧奔倨谝詠?,西北、華北、黃淮等地氣溫回升明顯,讓大家感受到溫暖的夏日氣息。

【迎夏·萬物至此皆長大】

春爭日,夏爭時。節氣里蘊含著傳統的農時智慧,至今仍是我國農民安排生產生活的重要依據。

立夏時節,“萬物至此皆長大”,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水稻栽插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大忙季節。

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祈愿豐收。而在現代,人們則用更加科學的田間管理應對時節變化。

吉林省近日天氣轉暖,稻農們也忙碌起來。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建國村大農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內,育苗大棚里滿是綠油油的稻苗,幾個稻農正把大棚兩側的棚膜打開通風。村頭水田里,幾臺拖拉機正牽引著旋耕機進行整地作業。該合作社負責人李英斌說:“今年合作社將種植2000多畝水稻,再有幾天就可以插秧了?!?/p>

在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臨江鎮勝利村,400多畝曾被撂荒的土地如今已被流轉為玉米種植基地。立夏時節,今年4月初播下去的種子已長出二三十厘米高的玉米苗。正值作物生長旺盛期,田間地頭,農戶們正忙著施肥、除草。

由于氣溫回升、降水漸增,此時也是農作物病蟲害多發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茶棚鄉一處小麥種植基地,兩臺無人機在麥田上空勻速飛行,旋翼轉動產生的強大氣流推動藥液呈霧狀散開,均勻落在小麥葉面上……

農民在勞作的同時,也期待著辛勤耕耘的饋贈。

【祈愿·向陽而生向未來】

在民間,立夏有“斗蛋”“稱人”等習俗。人們認為立夏時吃蛋可以增強體質和耐暑,孩子們之間還會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地進行斗蛋游戲。立夏當天,我國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們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吃過“立夏飯”,人們會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凳,大家輪流坐上去。司秤人一面稱人,一面講著吉利話。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

不管是哪種形式的習俗,無不寄寓著美好祈愿——生命在這生機勃勃的季節能夠絢爛綻放。

立夏前一天,恰逢五四青年節。新時代中國青年在平凡崗位上奮斗奉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沖鋒在前、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他們的人生旅途猶如行至立夏,絢爛的未來正徐徐展開。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人,必將不負時代,不負韶華,循夢前行。

今天,“五一”假期剛過,各行各業工作者再度奔忙在各自崗位上。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科研一線……疫情當前,縱使困難重重,他們仍不懼挑戰,向陽而生。

每一個追夢的姿態,都將被定格為歷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將澆灌出未來。在這萬物的“青年節”,讓我們向陽而生,共赴美好未來。

(記者黃垚、郭雅茹、薛欽峰、周穎)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從“一棵菜”發力,蔬菜之鄉壽光綻放“新氣質”

從“一棵菜”發力,蔬菜之鄉壽光綻放“新氣質”(2022-05-06)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新華社濟南電30多年砥礪奮進,...[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2-05-06

電影“五一檔”有點冷

今年的“五一檔”有點特殊,受疫情影響,北京上海兩大票房重鎮缺席“五一檔”。受疫情影響,一線城市中最大的兩個票倉,北京和上海均沒有上...[詳細]
中華工商時報 2022-05-06

傳化:讓物流“動起來”

傳化公路港是傳化這些年打造的貨運網的線下城市物流中心。近些年,傳化貨運網這一線上數字化平臺與線下城市物流中心網絡相協同的物流服務體...[詳細]
中華工商時報 2022-05-06

山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實施方案(摘編)

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2.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對...[詳細]
中國文化報 2022-05-06

建好黃河大保護的干部隊伍(治理者說)

要有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干部隊伍,拿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5-06

勞動創造幸福(新時代畫卷)

“勞動創造幸福,實干成就偉業?!痹趶V袤農村田間地頭,在重大工程施工現場,在高新企業生產一線,在科研院所實驗室里,廣大勞動者大力弘揚...[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5-06

案件網上辦 智慧又方便(法治聚焦)

核心閱讀為進一步提高審判質效,優化司法服務,近年來山東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建成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通過開通網上庭審、改革辦案流程、加...[詳細]
人民日報 2022-05-06

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青島恒星科技學院緊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步伐,瞄準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青島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學校與行業企業、研究院所開展合作,...[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06

一個人與一座城、一條河、一個國家

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很多地方沒走過,北京實在太大了。不過,沒去過郭守敬紀念館,還真說不過去,原因有三 其一,郭守敬紀念館坐落在一個...[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06

我實現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和光纖振動傳感

本報合肥5月5日電(記者常河、丁一鳴)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劉洋等合作,實現了一套融合量子...[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06

夯實海洋強國的生態根基

【我與祖國同奮進】??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遼闊、岸線漫長、島嶼眾多、資源豐富、生態多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06

看美麗中國畫卷徐徐鋪展

水杉、杜仲樹、珙桐、春蘭、墨蘭……2022年4月18日,我國首個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這些珍稀的重點保護植物紛紛入駐,將得到更為妥善...[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06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

’我反復強調,糧食多一點少一點是戰術問題,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全句大意為糧食是天下百姓生命之所系,是國家之至寶。先秦思想家和統治者...[詳細]
光明日報 2022-05-0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