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2-08-10 09:38:08
山東省鄒平市長山鎮張旺村,村民劉甲岳的小賣部換上了嶄新的門頭。現在的小賣部除了賣東西外,還“身兼多職”:快遞收發、家電回收等。
這是小賣部加盟供銷綜合服務社后的變化。更大的變化是收入,“這幾年大家出行都方便,買東西都去鎮上或者縣城,買賣不好干,小賣部差點開不下去。”劉甲岳說,現在,每天的營業額能達到3000元,比原來翻了一番。
小賣部門口被修成了小廣場。記者8月3日上午來到這里時看到,不少老人搖著蒲扇在這里閑聊,“現在干凈多了,來小廣場上玩的村民也愿意逛逛我這個小店,還有來拿快遞的,小廣場招攬了不少生意。”劉甲岳笑呵呵地說。
小廣場上停著一輛供銷社的送貨車。長山鎮供銷社副主任馬輝告訴記者,早上三四點,他和同事們就摸黑出發,趕往種植養殖基地和市場采購肉、蛋、蔬菜等生鮮食品,然后再送往各個加盟的小賣部和直營店。
“我們這個鎮級中轉配送站每天需要給十個村配送貨品,各村在網上下單,我們匯總后發送給合作的種植養殖基地和市場,再將貨品配送到各村級綜合服務社。”全部配送完再返回鎮上已近中午,馬輝和同事們稍微喘口氣,又開始統計起明天的訂單。
“以前哪種貨缺了要挨個聯系供貨商或者自己去市場進貨,現在只需要在微信列個清單,就可以等著供銷社一次配齊送貨上門,統一采購的價格比自己進貨更便宜,質量也更放心。”劉甲岳說。
在農村,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兩個小賣部,它們本是村民最便利的購物點,但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許多小賣部越開越差,不少都倒閉了。
曾經,供銷社是農村商品流通的主力軍。通過盤活小賣部,打通流通服務網,正是如今供銷系統的謀新之策:重拾老本行,瞄準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布局縣域商貿流通服務網。
鄒平市供銷社的商貿流通服務網分縣、鎮、村三級布局建設。在縣級,2萬平方米的日用品、農資集配中心以及庫容2.5萬噸的冷鏈集配中心,是全縣統倉共配的大本營。日用品由縣集配中心統一采購配送到鎮。肉、蛋、果蔬等由鎮級綜合服務站直接采購,縣級集配中心統一對接種植養殖基地,并按照大批量采購約定價格。
作為縣和村之間的中轉站,鎮一級的機構職能頗多。在長山鎮供銷綜合服務站,近1000平方米的地方被分成了好幾塊,既有超市,也有快遞收發、家電回收區域。這樣的鎮級綜合服務站,現在鄒平一共有16處,覆蓋了全部鎮街。
村一級綜合服務社作為配送的最末端,有的是供銷社開在村里的直營店,有的由村民自營商店加盟改造而來。這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鎮級的功能基本都具備,商品也跟鎮上同質同價。
小賣部里的收發快遞功能就是“五臟”中的一個。記者了解到,盈利難題是制約快遞進村的一大堵點。長山鎮一快遞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快遞公司的站點配送一件快遞提成在8角到1元左右。村里的人口居住分散,若全部配送進村,消耗的時間和成本都過高。
專門送快遞不賺錢,就要考慮“搭便車”。在長山鎮,郵政快遞都集合到了鎮上的供銷綜合服務站,借著服務站每天向村里配送生鮮、日用品的運輸車,快遞進了村。
“這就是搭建流通網的好處。”馬輝說,此外,有些供銷超市的營業員,晚上下班后自愿充當起了送貨員。
“我就在超市附近的村里住,平時負責在超市理貨賣貨,下班回家順便把街坊四鄰的快遞和在小程序、微信群下單的商品捎帶回去。”高新街道供銷綜合服務站營業員董巖說。
搭上這張網,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里”也被打通。“村里的供銷超市就能收購我們農戶的蔬菜,隨時來,隨時收,不用自己去趕集了。”長山鎮大省村村民劉洋家里種了幾畝山藥,以前賣山藥需要等五天一次的集市,擺攤一天也不一定能賣完。現在把山藥直接賣給村里的供銷超市,節省的時間就去勞務市場打工。
鄒平市的村級和鎮級供銷超市都設置了農產品回收專區,每天按市場價收購農戶自產農產品。收購量較大的明集鎮曹家坪村綜合服務社,每天可收蔬菜500余斤,雞蛋300余斤。收購上來的農產品可以在本村的供銷超市出售,供銷超市根據每日銷售量預估當日能否售罄,若不能則會提前聯系鎮上的運輸車送到鎮級綜合服務站或者再分配到其他網點。
除了坐等農產品送上門,供銷社還主動聯系種植合作社下訂單。焦橋鎮后三村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專業村,黃瓜是該村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當地供銷社在年初就根據往年數據,統計黃瓜需求量,及時與后三村種植合作社對接,黃瓜成熟時按當日市場價及需求量采購。
“比起現去市場采購,直接對接合作社既保證了質量又降低了采購成本,也能增加種植戶收益,給群眾帶來實惠。”鄒平市供銷社經合聯超市公司副總經理賈勇說,供銷社按照當日市場收購價加5%支付給種植戶,再按當日商超售價減5%銷售給顧客,即使這樣,超市還能有較為可觀的利潤,比在市場采購毛利多出5%。
“以下行帶動上行,以商流帶動物流,這張網有效解決了農村流通效率低、成本高、便民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抓手。”省供銷社現代流通處處長孫豐帥說,這也正是供銷謀新的成果。
截至目前,全省已新建和改造縣域供銷綜合集配中心32個、鄉鎮供銷綜合服務站261個、村級綜合服務社1997個,今年以來,已帶動農產品上行300多萬噸。根據計劃,今年山東省還將商貿流通服務網絡示范縣擴展到30個,并從中選取16個重點培育推薦全國供銷合作社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強縣。(張文婷)(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