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9-30 09:31:09
原標題:五千年古樹 見證中華文明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五千年古樹 見證中華文明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陜西記者 秦 毅 通訊員 趙明楠
古樹名木是中華民族5000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綠色的國寶,是活著的文物。它們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更是綠水青山中最有資歷的生態文明代言人,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生態、景觀和經濟價值,同時為城市鄉村綠化、旅游發展、文化藝術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生命滋養。
如果有人問,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樹有多少歲?答案是5000多歲,與中華文明同齡!近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公布的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是云南,超過100萬株,陜西、河南、河北超過50萬株,浙江、山東、湖南、內蒙古、江西、貴州、廣西、山西、福建超過10萬株。全國散生古樹的樹齡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間,共有98.75萬株;樹齡在300-499年的有16.03萬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樹齡多少能稱古?《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明確,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因此,對于這5000多歲的“老壽星”,廣大網友紛紛留言:“他們真是植物界的國寶,是稀世珍寶”“那可是地球寶藏”“務必保護好”……
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必然要求。記者從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獲悉,國家將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建立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一張圖”,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
與此同時,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9月15日召開視頻會議,聯合部署開展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行動,采取堅決有力措施,切實維護古樹名木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
在9月25日啟動的以“保護古樹名木 共享綠水青山”為主題的2022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上,活動主辦方針對保護古樹名木的價值和意義,開展了廣泛的科普宣傳,以增強公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各地各有關部門嚴格落實養護責任,及時實施搶救復壯,持續強化監管執法,營造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氛圍。
陜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秦嶺植被茂密,名山大川縱橫,古跡文物眾多,古樹名木群分布廣泛。根據此次公布的普查結果,5株5000年以上古樹均在陜西省。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其中的三株,通過與當地老人、相關人士的對話,了解古樹背后的故事,展示一棵棵“神樹”在群眾心中濃郁的文化情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