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5日訊 今日出版的《經濟日報》“兩會特刊”發表文章《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煙臺市市長鄭德雁說,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煙臺市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恢復,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多目標動態平衡。全文如下:
包機出海“搶訂單”、工廠機器轟鳴、景區人頭攢動、商家顧客盈門……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流動的中國處處煥發生機活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持續流動、匯聚,涌動著濃濃春意與強大活力。
“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我們走過了艱苦卓絕的3年,戰勝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紛紛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做好今年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用好抗疫斗爭經驗
進入疫情防控新階段,各地一方面保健康、防重癥,另一方面用好抗疫形成的經驗,加快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恢復,進一步促進經濟循環起來、運轉起來。
回顧疫情防控,全國政協委員、江蘇蘇州市副市長張橋感觸頗深,“去年上半年蘇州也遇到較大困難,我們從市一級到縣區,再到鄉鎮乃至村、街道,構建了比較完備的防疫體系,加強統籌,體系運轉比較順暢,抗疫取得了較好成績。今后,我們有信心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一仗”。張橋委員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對接個人與企業,蘇州推出了“蘇周到”“蘇商通”“蘇政優”等APP,數據摸清楚了,服務能觸達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這一系列打法還將繼續發揮作用。
前不久,蘇州市代表團出訪新加坡,這是疫情后的首次出訪,受到了新加坡政商界的歡迎。張橋委員說,蘇州與新加坡有多年良好合作基礎,此次出訪,雙方簽訂了40個合作項目,合作從蘇州工業園區的“一枝獨秀”擴展到全市的“滿園春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建議,擴大互聯網醫療覆蓋范圍,豐富互聯網醫療服務內涵。推廣APP、小程序、公眾號等,細化發布互聯網醫院診療攻略,為慢病患者提供線上復診服務。提升服務能力,為患者提供藥品專遞服務,患者無需到院即可享受送藥到家,外地患者診療更方便。同時,多學科協作,中西醫結合,提高救治能力,進一步健全疫情防控體系。
補短板鄉村是重點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在于“統籌”,難點在于“更好”。“更好”體現在實現更加精準有效的疫情防控。代表委員們表示,應著力提升農村地區醫療服務能力。
今年,農工黨界別提交了小組提案《關于“知、防、治、救”聯合發力,提高鄉村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提案》。提案提出,目前,在一些鄉村地區,仍然面臨著疾病認識水平低、疾病預防水平低、疾病治療水平低、疾病救治水平低等問題。提案建議,在“知”字上下功夫,著力加強鄉村健康教育,提升居民認知水平;在“防”字上下功夫,著力加強鄉村慢病防治體系建設,擴大重大疾病早篩查、早發現的覆蓋面;在“治”字上下功夫,著力完善鄉村疾病診療體系,拓展鄉村群眾就醫渠道,深入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在“救”字上下功夫,著力完善綜合救援體系建設,提高鄉村急危重癥患者發現和上轉能力,著力提升縣級急危重癥救治水平。
來自云南的全國政協委員張寬壽建議,要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尤其是對鄉村醫生,讓他們了解掌握疾病防控知識;完善監測預警報告系統,及時掌握疫情變化情況;進一步建立健全醫防融合體制機制,及時發現上報和上轉重癥患者。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湖坊鎮進順村黨委書記羅來昌說,下一步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歷史主動。
如何更加精準有效防控?來自基層的羅來昌代表認為,鄉村衛生室應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的“哨點”監測作用,“我們將進一步提升村級衛生室醫療服務能力,積極落實衛生網底功能。具體而言,首先,要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對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給予重點關注,及時上門入戶開展健康監測,建立重點人群健康檔案。其次,對村級醫務室進行提檔升級,增加醫療設備,儲備必要醫療物資。此外,加強與上級醫療機構的對接,加大對村醫的培訓力度,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實現多目標動態平衡
“更好統籌”還體現在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要拿出更多真招實招,抓住窗口期,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煙臺市市長鄭德雁說,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煙臺市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恢復,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多目標動態平衡。
談到拼經濟的實招,鄭德雁代表說,將著力抓工業穩增長。煙臺今年將加快推進裕龍島煉化一體化、萬華系列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和能源項目及100個過億元重點技改項目,培育形成2個2000億元級、4個千億元級、3個百億元級優勢產業集群。他表示,煙臺把全生命周期服務企業作為促進經濟恢復增長的重要抓手,全面實施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努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實施企業倍增計劃,計劃用5年時間,推動煙臺工業總產值實現倍增。
“2022年殊為不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要搶先進行產業戰略布局,占領先發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閔衛東認為,在促進傳統產業向數字經濟轉型的同時,還要促進數字產業化,根據我國核心產業鏈的重大需求,培育、扶植新一代數字經濟技術成長和發展。要注重核心技術國產化,解決“卡脖子”問題。產業要特色化發展,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優勢產業和資源,以點帶面推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閔衛東代表表示,當前的重要任務是聚焦科技創新,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在回歸正常軌道的同時實現跨越式發展。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卡脖子”技術,也要聚焦疫情后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攻關。特別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