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04-11 08:44:04
原標題: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強音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讓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強音
來源:中國青年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闡釋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和實現路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上,城市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創新浸潤著城市的品格和追求。
創新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培育創新人才,孵化高端企業,優化政策支持,為城市創新賦能增勢尤為重要。城市創新在宏觀上應樹立全球視野,科學謀劃創新發展的前瞻性、戰略性與系統性;在微觀上應精心布局,深挖優勢資源,以人才創新為根本,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制度創新為保障,切實提高城市創新引領力、城市創新硬核力、城市創新動力、城市創新活力、城市創新實力。
創新的根本是增強人才創新力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人才是城市創新的核心動力。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的后疫情時代,沖破逆全球化思潮陰霾,開辟經濟增長新路徑,凾須創新人才革故鼎新,為經濟發展探索方向、厘清思路、精準發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城市創新應聚焦四個面向,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環節,就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結構等方面強化戰略導向和目標引導,構建體系化發展格局。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我國人才規模、存量很大,但人才的產業服務體系不完備,導致大量的人才浪費。要在空前激烈的戰略競爭中搶占創新高地,關鍵是依托國家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努力鍛造一批德才兼備的科技拔尖人才和科技領軍人物,特別是戰略人才的中青年高級專家。注入人才活水,一方面要全球布局,聚力引進代表世界科技潮流的頂尖科學家,另一方面要堅持市場導向與供給側需求,加強重點領域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在重點行業、重點學科與重點領域廣納賢才,廣聚智力,力爭做到引進一個人才,帶起一個學科,實施一批項目,發展一個產業。人才的競相涌現也離不開體系化、優質化培養平臺的有力支撐。營造高質量平臺應堅持多元化評價體系、打造多形態人才培育平臺、注重人才激勵保障,對卓越人才予以重點扶持。全面關注與充分滿足創新人才的各種需求,多元化破解人才難題,為人才提供個性化服務,著力打造引人、用人、助人的創新服務模式,為加快建設高質量城市注入強勁引擎。
創新的關鍵是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企業是創新創造的主力軍。目前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相當部分的科技創新工作依然由高校、科研院所承擔,且國際創新型領軍企業數量較少。新征程新階段,應將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擺在更加重要位置,營造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學研相結合、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主體,技術創新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主體。同時應大力培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支柱的工業結構,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戰略調整。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作為我國經濟根基的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要素生產率低,產品品質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夠,這些成為阻礙質量強國戰略實施的關鍵掣肘,凾須企業以產品創新為基礎,以品質提升、品牌保護、標識管理為核心,筑牢質量發展內核,做強做大企業品牌,塑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高端產業核心競爭力,塑造新動能,再創新優勢。
創新的支撐是深化體制改革
創新要求全方位、多層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創新既要求資本、人才等生產力層面的創新,也需要制度與機制等生產關系層面的配套創新。創新發展利器在科技,關鍵靠制度。好制度是激發內生力的“發動機”,它遵循規律,與時俱進,推動創新要素合理匹配、有效協調,形成有序運行、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
加速轉變政府職能。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新戰略新形勢迫切需要城市發展緊扣科技變革需要,把中央的舉國體制要求落到實處,破除制約創新的一切思想瓶頸和制度藩籬,政府應加快創新轉移轉化機制的形成。堅持以服務創新為價值目標,以城市特色為出發點,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兩翼,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健全人才機制,推動高效、智能、精細化制度格局的構建。只有優化制度設計,活化體制機制,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發展和治理效能,才能將城市打造為科學新突破、技術新變革、產業新優勢的重要策源地。
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歷史進程中,城市發展必將牢牢扭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軌道上吹響奮進新征程的沖鋒號。
(作者系濟南市委黨校副教授)
常晶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