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拿起畫筆 用心描繪和美新山鄉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2023-04-19 09:15:04

原標題:拿起畫筆 用心描繪和美新山鄉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拿起畫筆 用心描繪和美新山鄉

來源: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編者按

下地是農民,提筆是畫師。近年來,廣袤鄉間逐漸形成這樣一道“亮麗風景線”——不少農民在農閑時鋪開畫紙、拿起畫筆,描繪了站起來的自豪、富起來的喜悅、“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向往,在豐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找到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甚至形成了本鄉本土的特色產業,提高了共同富裕的含金量。讓我們走進四地農民畫師的日常生活,在他們的畫作之中,感受新時代山鄉的蓬勃與美好。

擦亮“中國畫虎第一村”金字招牌

講述人: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北關鎮王公莊村農民畫師 王建民

手拿毛筆,蘸上少許墨汁,細心勾勒間,一只猛虎長嘯著躍然紙上……一有空,我就在自家畫室悶頭作畫,尤其喜歡畫姿態各異、威風凜凜的虎。

王公莊村有“中國畫虎第一村”的美譽。這里是農村也是畫院,我們是農民也是畫家。多年前,我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家生計全都維系在地里的收成上。為了貼補家用,我還打過零工,穿街走巷做過小買賣。

我打小喜歡畫畫,每到臘月,總會畫些灶王爺、門神、年畫,鄉親們很喜歡,漸漸地就有人來定購。1998年是農歷虎年,有人向我訂了一幅猛虎圖。雖然虎畫起來比較復雜,卻賣了個好價錢。于是,我和幾個農民畫師開始轉型,專門畫虎。在我們的帶動下,王公莊村漸漸成了遠近聞名的“畫虎村”。

從剛開始一幅畫賣幾塊錢,到后來賣數千元乃至數萬元;從民權到開封,再到鄭州、西安、北京……“老虎畫”越賣越遠,生意越做越大。我們的新房蓋了、家具添了,小轎車開進院門了,日子也越來越好。

很快,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一個個繪畫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長”滿全村。短短幾年間,僅有1000多居民的小村子就有七八百人從事繪畫和相關產業,夫妻畫家、父子畫家、姐妹畫家層出不窮。如今,全村已有中國美協會員2人、省級美協會員56人、繪畫經紀人60多人。此外,村里還抓住發展文旅產業的機遇,打造了王公莊藝術小鎮,創建大學生文創研發基地,和清華大學共同創辦清華美院農道學堂,創建藝術品類電商產業孵化基地。村里還“量身定制”了一批不同風格的農民畫院,吸引游客住下來,在這里畫虎、賞景、品民俗,感受洋溢著藝術氣息的農家樂。

這幾年,村里的新生代畫家越來越多,他們不但在繪畫技藝上敢于突破創新,還特別會利用網絡平臺推介打開銷路,讓我們的“老虎畫”走向千家萬戶。

拿起希望的畫筆,蘸滿激情的墨汁,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農民兄弟姐妹和我們一起描繪美好新生活。

“農民畫+”走出產業范兒

講述人:浙江省衢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衢州市柯城區余東村村民 余紅梅

這兩天,我正在畫一幅以春天為主題的農民畫,準備參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我家里祖祖輩輩都是手藝人,在濃郁的藝術熏陶下,父親、我、女兒,都先后和農民畫結下了緣分。“白天扛鋤頭,晚上拿筆頭,臥室當畫室,門板當畫板”,說的就是我們的日常狀態。

20世紀70年代,我父親余統德在衢縣文化館老師的指導下,走上了農民畫創作之路。去年年底,父親畫的8.6米農民畫長卷《清明上河圖》著實火了一把。他高興地告訴我們:“我畫了快一年,畫的都是身邊事,我想留住鄉村記憶,傳承給下一代。”

十年前,我開始跟著余東農民畫創作協會的老師們學習畫畫。2021年,我參加市里舉行的余東農民畫創作公益廣告大賽,獲得優秀獎;當年年底,我成為衢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去年年初,中國文促會農民畫專業委員會落戶余東,余東農民畫的名氣越來越大,讓我們這些農民畫師更有信心了。

為了把村莊裝點得像畫一樣美,2018年起,我們開始在村里空地上畫畫,打造家門口的“一米菜園”;在白墻上畫畫,建設村莊里的“十里畫廊”。現如今,余東越來越漂亮,成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看著余東的變化,多地紛紛前來邀請父親等老一輩農民畫家,創作農民畫墻畫、開展古建筑修復,這也讓我們后輩更有自豪感。

成長于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我,比較擅長畫新農村、智慧鄉村等主題。可我總覺得自己對傳統鄉村生活的詮釋沒有老一輩畫家好。于是,我用心留意農家生活、村莊變化,努力積累更豐富的素材,把鄉村振興的繁榮景象展現出來。

去年,溝溪鄉黨委書記陳建鋒告訴我們,這幾年,溝溪鄉和中國美院等單位合作,開發農民畫工藝品、紡織品、紀念品等文創衍生品,已經開發了近百種。這深深觸動了我:只畫畫也不行,為了打響余東農民畫的知名度,必須在產業化上做文章。于是,我們嘗試與文創企業合作,將農民畫元素設計成文創產品,到現在,已經吸引了20多個藝術家工作室入駐,由賣畫轉變為賣文創、賣版權、賣風景、賣旅游。2022年,“農民畫+”帶動的文創、旅游、研學等產業產值達2000萬元,人均收入比2021年多了5000多元。

我的小女兒張欣怡,今年讀七年級。她從小接觸農民畫,還學習了素描、國畫、動漫等知識和技法。她告訴我,長大后,想去高等學府系統學畫畫,學成歸來后,也做一名“扮靚”家鄉的農民畫師。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畫作中交融生活與藝術

講述人:重慶市綦江農民版畫院原院長 桂煥勇

構圖、木刻、調色、拓印,這是綦江農民版畫的基本工序,幾十年下來,我已經爛熟于心。

還記得1983年,在原蓋石鄉第一次參加版畫培訓時,老師教了我們刀刻技巧,卻對內容不作要求:“你們想畫什么就畫什么。”老師的話讓我頗感意外,我索性把最熟悉的農村趕場場景畫了下來。那是我第一次放下鋤頭、拿起畫筆,心里激動又緊張。出乎意料的是,那幅畫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后來,我被縣文化館選中參加深入培訓,雖然只是做一名臨時工,但還是從中學到了很多。綦江農民版畫吸收了木版年畫、壁畫、扎染、剪紙、雕花等民間美術技法。早期的農民版畫,大多為屋檐坎歇涼、看川戲、碾米等農村生產生活場景,既保留了原生態的文化要素,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古樸稚拙、夸張浪漫。1984年元旦,綦江農民版畫首次亮相中國美術館,極大鼓舞了我們這些農民畫師。這些年來,綦江農民版畫還先后赴美國、日本、法國等40多個國家展出。

綦江農民版畫發展一步,我也跟著成長一步。后來,我從臨時工變為正式工、從協助員變為版畫院院長。為了讓綦江農民版畫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積極爭取,成立了以農民版畫為主要產品的綦江工藝美術制品廠,農民版畫作品開始銷往全國各地。

如今,綦江農民版畫不但是山城重慶的城市名片,更是講述新時代中國農民故事的重要窗口。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版畫創作中來,有農民,也有教師、學生等等,版畫還被納入了綦江中小學課程。

文化是綦江農民版畫的根與魂,生活與藝術的交融讓這朵藝術之花灼灼綻放。我雖已年過花甲,仍愿成為愛花護花的園丁,用心用情守護。

做常寧版畫的“鄉間播種者”

講述人:湖南省衡陽市常寧版畫創作者 劉娟

說起常寧版畫,真是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從20世紀60年代發展興起至今,經過幾代人的堅守、傳承和創新,它已經成了常寧熠熠發光的“文化名片”。

我是土生土長的常寧人,深深地喜愛常寧版畫。我曾師從常寧版畫創始人吳國威先生,還曾現場聆聽版畫家王瓊講授水印版畫,觀摩大師示范。漸漸地,我成為一名農民畫師,對版畫創作更加癡迷。

創作一幅版畫需要三道工序:畫—刻—印。先要在紙上畫出底稿,轉印到木板上,然后在木板上刻出這幅畫的模板,再用模板拓印出一幅畫。

在我心中,水印木刻版畫,兼具中國畫的“柔”和木刻的“剛”,猶如一位剛柔并濟的女俠。我很享受刻刀在木板上雕刻的感覺,刀刀干凈利落,恣意灑脫;我也喜歡凝視水彩在宣紙上渲染的過程,慢慢顯印的水彩,仿佛擁有了生命。

為推動版畫藝術發展,常寧市成立了常寧版畫原創基地和兩個少兒版畫培訓基地,常年免費開展培訓,并設立了8個創作室和展覽室。以常寧版畫原創基地為中心,全市建立輻射基地8個、鄉村傳習所75個,并啟動了常寧版畫數字化建設。

版畫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百姓生活的一面鏡子。我習慣于把本地民俗荷花燈戲、油茶榨油等農村生活場景一刀一刀刻印下來,自然風貌、民族風情、鄉村變化,都是我們的創作主題。

版畫還給常寧人帶來了很多驚喜。比如,常寧版畫作品《油茶花開》多次在全國展出,2013年在深圳的一次展覽,讓常寧籍在外商人對家鄉油茶產生了濃厚興趣。不久后,回鄉創辦了油茶文化產業園,帶動村民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農民畫師也創作了2000多幅關于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題材的版畫作品,多幅入選全國各類美展,并被多個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常寧市還將版畫融入4A級景區“中國印山”,設立版畫研究基地、創作基地、展示展覽館、交易中心等,實現文化元素載體化、文化產品進景區。

為了讓版畫藝術更好地惠澤山鄉、傳承發揚,我加入了“播種者”的行列,在常寧開設了“版畫公益學習班”,經常進社區、進幼兒園、進農民夜校,現場教授版畫制作,還拍攝制作了一些短視頻,讓更多人感受到常寧版畫的魅力,讓藝術的種子在人們心田扎根。

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張勝、王勝昔、陸健、張國圣、龍軍、禹愛華、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張增峰、鄭晨、成蓉、郭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筑牢黨建堅強堡壘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關于“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的要求,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新...[詳細]
經濟日報 2023-04-19

以工業思維念“農業經”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茂興家庭農場負責人呂茂興正在大田里調試噴灌設備。“我們農場是數字化地埋式伸縮噴灌示范區,實施面積1000畝,建有中控...[詳細]
經濟日報 2023-04-19

賀蘭山深處的綠色煙嵐(遇見)

雨后的天空高遠瓦藍,淺灰色的賀蘭山似被誰擦過,清晰、巍峨。他邊開車邊向我們解釋,說這條路原來很寬的,封山后走的人少了,風吹雨淋,有...[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川橘花香

透過橋洞,橘樹、農家和遠處的龍泉山脈,吸引著你走進去,走進橘香里。樂山多丘陵,周坡正處淺丘與深丘的過渡帶上,土質含硒,遍種橘子。童...[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山東東營舉行黃河文化論壇

本報濟南4月18日電(記者侯琳良)4月1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山東省人民政府等共同主辦的黃河文化論壇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行。本次論壇以...[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數字技術助力產業升級(新時代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開展(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開欄的話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是黨中央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動員全黨同志為完成黨的中...[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形成穩就業的強大合力(人民時評)

把穩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推動各地方各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江蘇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服務”進校園活動,...[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王緒恭同志逝世

新華社青島4月17日電副大軍區職離休干部、原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王緒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3月20日在青島逝世,享年90歲。革命生涯中,他...[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第七屆中非青年大聯歡開幕

本報北京4月18日電(記者陳尚文、包晗)由外交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七屆中非青年大聯歡18日在京開幕。本次中非青...[詳細]
人民日報 2023-04-19

別讓“電商果”成為劣質水果代名詞

這幾年,許多電商平臺開始加入銷售生鮮水果大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從電商渠道購買水果。在市場上占多大比例。一方面,水果是生鮮農產品...[詳細]
農民日報 2023-04-19

抓面積提產能 山東高位推動糧油生產

今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春季農業生產各項工作,...[詳細]
農民日報 2023-04-19

楊福林受賄案一審宣判

經審理查明 2001年至2020年,被告人楊福林利用擔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黨委常委、副師長,兵團農十四師黨委書記、政委、師長,兵團第(...[詳細]
人民法院報 2023-04-1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