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0-28 10:16:10
原標題:科學幼小銜接 跨越成長之“坡”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科學幼小銜接 跨越成長之“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教育是一個復雜工程,它沒有“建成封頂”的那一刻,也沒有明確的“出廠時間”,這一點在幼小銜接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東關中心幼兒園(以下簡稱“東關園”)是一所有著50余年歷史的幼兒園,早早跳出了以知識儲備為主的學前教育思維。近年來,東關園以幼小銜接為突破口,注重長效、全學段銜接,將學前教育科學化、教研化、體系化,形成了具有可推廣價值的“3+4+N”模式,有效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踐,減緩了幼小銜接“坡度”,逐漸走上了內涵式、品牌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全園教研
用科研的態度研究幼小銜接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幼兒成長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東關園教師團隊用科研的心態來研究幼小銜接,從幼兒的成長規律出發,致力于建立科學的幼小銜接機制,幫助幼兒從身心、社會、生活、學習四方面做好銜接準備,并指向生命的可持續成長。因此,科學的幼小銜接不僅要幫助幼兒從幼兒園平穩過渡到小學,還應關注幼兒后繼的可持續發展。東關園的關注點不止于學前教育,也不止于幼小銜接、小學教育、中學教育,而是關注幼兒生命成長的全過程、自我發展的延續性,為幼兒成長為終身學習者做好多方準備和長期準備。為此,東關園提倡全園教研,不僅要培養“有準備的幼兒”,還要培育“有準備的幼兒園”。
特別是近幾年,東關園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梳理了四項準備的行動框架,建構了分層分段、菜單式的教師培訓機制。全園還以“如何解決幼小銜接問題,怎樣減緩銜接坡度,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為研究重點,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享、集中研討等多種活動形式,深化對幼小銜接理念的再認識和再研究,形成銜接共識,讓幼小銜接逐漸走向科學化、同步化、生活化、游戲化的“四化”軌道。
東關園聯合濟南市歷下區歷山學校、濟南市歷下區解放路第二小學,以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為主體,成立研訓共同體,建立幼小銜接的專題研修平臺,通過機制保障,聚焦共性問題,組織專項研討。同時,東關園還主動進行雙向銜接,積極踐行,開展教學共研活動。例如,東關園教師走進小學課堂,親身感受小學課堂的模式,小學教師觀摩東關園的半日活動并進行研討等,還通過定期入校(園)診斷指導,進行常態化、有針對性的專題學習和研討,確保銜接教育更科學。
在全園教研的氛圍下,具有東關園特色的“3+4+N”模式逐漸成形,這一模式立足小、中、大班三個階段,圍繞幼兒入學所需的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有效凝聚了家長、幼兒園、小學、社會教育合力,打造出以幼兒為主體的多維度銜接新舉措,讓幼小銜接越來越有效。
開門辦園
用開放的思維對待幼小銜接
在東關園的“3+4+N”模式中,“N”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一種開放的教育思維,幼兒園絕不是教師和幼兒封閉的成長樂園,而是園、家、校、社等各方一起經營的教育芳草地。
在協同育人過程中,東關園主動了解家長對幼小銜接的困惑,緩解他們的壓力與焦慮,幫助家長提升科學銜接意識,形成科學銜接教育共識,逐步構建園、家、校、社“制定目標—研究計劃—落實協同—評價反饋—反思調整”的有機協同育人機制,保持各方在育人過程中的一致性,確保幼兒獲得綜合發展與成長。
東關園特別重視家庭對學前教育的影響,搭建了“幼兒園—小學—家庭”信息共享平臺、共研平臺、課程共享平臺,每一個平臺都把家長引入進來。東關園成立的“禾育家長學校”被評為首批“濟南市百所家長學校示范校”“濟南市優秀家長學校”“濟南市中小學(幼兒園)‘百佳家長委員會’”“濟南市家園社協同育人實踐基地”。
以家長學校為主要途徑,東關園的家庭指導教師會發放幼小銜接調查問卷,了解家長所需,圍繞“自我管理、社會適應、學習準備、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內容,錄制幼小銜接專項課程,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緩解家長焦慮情緒。學校還有針對性地制定幼小銜接專題課程,例如,邀請專家學者進入東關園,開展“如何做好科學的幼小銜接”的專題講座;定期推送家長易理解、可操作的銜接方法,實現家園同頻;針對隔代養育課程,以情景短視頻方式提供幼小銜接小妙招,在根源上逐步更新幼小銜接教育理念,有效配合家長做好幼小銜接。
開門辦園不是把園門敞開,而是思維和心態上的開放,東關園在持續不斷地向內挖掘。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幼兒園的課程不是按照成人的想法進行設計,而是主動蹲下身子去,傾聽幼兒的想法,因為幼兒的真實想法就是好的課程資源。
基于幼兒視角,東關園在每學期開展幼小銜接“研學月”活動。從一日生活到課程內容,從環境的轉變到新朋友的相識,東關園打破銜接常規,突破環境界限,多方位、沉浸式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幼小銜接研學活動,讓愛更有力量,讓銜接更有質量,為幼兒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東關園還會組織開展數月的幼小銜接系列主題活動,從幼兒心中的小學出發,通過學習活動、游戲活動、家庭活動、生活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生活,并愿意做好入學準備。例如,開展幼兒、家長訪談活動,鼓勵家長帶領幼兒去小學采訪小學生,了解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邀請小學生走進幼兒園,與幼兒進行交流互動,深入了解什么是課程表、怎樣做眼保健操等;圍繞“課間十分鐘是多久”開展探討實踐活動等。
正是從幼兒的視角出發,東關園堅持以“綠色生態”為辦園特色,打造“陽臺生態園”“草莓種植園”“花箱蔬菜園”“雞兔同籠養殖園”等,以項目探究為主要方式,開發主題式生命科學特色課程。通過開展種植、飼養活動,引導幼兒去觀察、去探索、去勞動,體驗從種植到收獲的幸福。
多年來,東關園深耕科學的沉浸式的學前教育,為學前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生命不能倍速成長,只有尊重幼兒成長規律,讓他們像竹子一樣一節一節生長,讓教育充滿生命的后勁。
(本文系山東省學前教育學會研究課題“幼小科學銜接機制的構建研究”[課題編號:2023XQJYXH032]階段性成果)
(邵婷婷 李錦錦 史俊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