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何以濟寧(遺產小道·歷史文化名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本報記者 趙曉霞

2024-12-23 09:07:12

原標題:何以濟寧(遺產小道·歷史文化名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何以濟寧(遺產小道·歷史文化名城)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三皇五帝角逐之地、儒家文化發源地、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水滸文化的發祥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地……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的濟寧有很多標簽。沿著一個個標簽,這座文化名城的畫卷徐徐展開。

文化濟寧

“如何描述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關于這個問題,當地人都能答出不少。

從歷史上說,濟寧是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子思子的故鄉,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發源地;濟寧有曲阜“三孔”和中國大運河(濟寧段)兩項世界文化遺產,有詩仙李白揮灑下諸多傳世佳作的汶上;有孔子誕生地尼山圣境、水滸故事發生地水泊梁山、鐵道游擊隊根據地微山湖等。

目前,濟寧下轄2區(任城、兗州)、2市(曲阜、鄒城)、7縣(泗水、微山、魚臺、金鄉、嘉祥、汶上、梁山)。

曲阜因孔子而聞名于世,因儒家文化而蜚聲中外。位于該地的孔廟、孔府、孔林并稱“三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這里保存著歷代儒家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古跡。

冬日,走進孔廟,從圣時門到大成殿,從綠意仍在的古柏到先師手植檜,從奎文閣到杏壇,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見證了數千年的歷史滄桑與文化傳承,孔子聚徒授業、杏壇講學也有了具象的畫面。

“孔廟為祭祀孔子的本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一起,并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解說人員的講述帶著觀眾穿越了歷史長河。

在不少學者眼中,“三孔”不僅是東方建筑技藝的杰出代表,而且有著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堪稱是一座屹立于世界東方的文化和藝術寶庫,更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三孔”之外,曲阜還有顏廟、周公廟、少昊陵等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余處,闕里、陋巷、五馬祠街等10余條歷史文化街巷。它們承載著先賢哲思,傳遞著悠久深厚的文化意蘊。

數據顯示,濟寧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濟寧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是其中之一,也被稱作武梁祠。作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氏墓群石刻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漢碑、漢畫像石群,《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伏羲女媧像”就來自于武梁祠的漢畫像石。

在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館,記者見到了守護武梁祠10余年的館長朱衛華。在他的眼中,每一塊漢畫像石都生動而富有文化、藝術等價值。朱衛華用方言娓娓道來這些石頭背后的故事:“這里保存的是東漢時期的漢畫像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這些漢畫像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了漢代及其之前的社會生活、典章制度、風土人情等。可以說,它與埃及石刻、希臘瓶畫一同享譽世界,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璀璨星空。”通過朱衛華的講述,仿佛可以看到古人忙碌的身影,聽到他們的歡聲笑語,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

從嘉祥出發到下一站的路上,當地的工作人員感嘆:“濟寧下轄的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比如嘉祥還是曾子故里,汶上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儒家文化、運河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真的是都值得細細品味。”

運河之都

提到濟寧,常用“因河而興”來描述。確實,濟寧的發展與大運河休戚相關。

“一條大運河,千里碧水流,帆船首尾銜,都過濟寧州。”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從濟寧穿城而過。因“居運道之中”,這座古城成為“水陸交匯,南北沖要之區”,也被稱為“運河之都”。

濟寧之于京杭大運河的重要從元明清三代治運司運的最高行政機構常駐于此可見一斑。在明清兩代,濟寧商戶上千家,為運河沿岸七大商埠之一,與淮陰、臨清并列為運河三大名鎮。當時,濟寧作為轉運貿易的主要碼頭,正所謂“百物聚處,客商往來,南北通衢,不分晝夜”,繁盛一時。

因濟寧汶上是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建于明朝的著名的“引汶濟運”南旺樞紐工程就在這里。

如今,在南旺樞紐工程的核心區原址,建起了一座大運河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冬日落日映照下的公園肅穆安靜,站在分水龍王廟建筑群遺址離古運河最近的石階上,汶上縣文物保護中心世界文化遺產科科長盛存奎還原著當年的盛景:“運河兩邊人來人往,商鋪林立。南來北往的船只在此匯聚,帶來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作為當時運河沿岸的商鋪之一,如今在濟寧市仍能見其醒目匾額的玉堂醬園便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在大運河南旺樞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展館內,由展板可見,如果把京杭大運河的地勢畫成縱向剖面圖,就像起伏的山丘,“山脊”就在濟寧的南旺鎮,也被稱為“運河水脊”。

“南旺樞紐正是為了解決大運河跨越水脊難題而建設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水運樞紐,是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價值的節點之一。它以漕運為中心,相繼興建了疏河濟運、挖泉集流、設柜蓄水、建湖泄漲、防河保運及建閘節流等一系列結構縝密的配套工程,從而有效保證了京杭大運河暢通。”盛存奎說。

南旺樞紐工程也被視為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一大創舉,不僅因為它工程浩繁和發揮的重要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運用了高超的水利科學技術。后來因各種因素,南旺樞紐工程逐漸廢棄。直到21世紀初,通過兩次考古工作,南旺樞紐工程遺址的分布范圍、結構布局、保存狀況逐漸清晰,同時發現了石駁岸、斗門、石砌分水口、運河磚砌河堤、碼頭、分水龍王廟建筑群基址等一系列重要遺跡,用實物證實了文獻中對南旺樞紐工程的記載。

一河攬千年,文脈通古今。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三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濟寧段的會通河(南旺樞紐段)、小汶河等河道,分水龍王廟遺址、運河磚砌河堤、柳林閘、十里閘、寺前鋪閘、徐建口斗門、邢通斗門等遺產點包含于大運河世界遺產中。這些古老的遺跡以另一種方式向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

紅色印記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在大江南北傳唱的電影《鐵道游擊隊》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描繪的是在抗日戰爭的烽火歲月中鐵道游擊隊英勇斗爭的故事。

從濟寧驅車約兩個小時,換乘輪渡穿湖而過登上微山島。在島上的中部山麓,鮮活的人物群雕、莊嚴的紀念館、高聳的紀念碑組成了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其中的每一塊展板、每一個人物雕像、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讓在抗日戰爭時期奮戰于微山湖區的魯南鐵道大隊、微湖大隊、運河支隊等革命武裝創造的英雄事跡變得鮮活而生動。

“橫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這是陳毅1943年過微山湖時留下的詩篇。當時在微山湖區開辟了一條秘密交通線,旨在保障延安與華中、山東的交通暢通。通過這條交通線,游擊隊員和人民群眾安全護送劉少奇、陳毅、朱瑞、蕭華等1000多名黨政軍領導干部往返于蘇北、魯南、延安等地,傳送了大量的情報,為抗戰勝利作出突出貢獻。

“上世紀40年代,以微山湖為根據地的微湖大隊、運河支隊、魯南鐵道大隊等革命武裝,在蘆葦蕩中和鐵路線上,開展了機動靈活的游擊戰爭,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鐵道游擊隊紀念館講解員介紹道,“也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用生命守護家園,保護群眾,樹立了不朽豐碑。”

留在濟寧的紅色印記并不只鐵道游擊隊紀念園一處。作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地,濟寧的每一處革命舊址、紅色遺跡,都是一座“紅色基因庫”。位于鄒城市太平鎮南亢阜村的魯南人民抗日游擊總隊隊部舊址;金鄉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梁山獨山戰役遺址、曲阜紅二師遺址、湖西及鄒東抗日根據地遺址等,都包蘊著極為深厚的紅色印記。

活化利用

從尼山到曲阜,從汶上到梁山,從鄒城到嘉祥……濟寧的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如今,這片土地正立足豐厚優秀傳統文化優勢,持續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高地,迸發出新的活力。

據記者了解,該市探索博物館“館館共建、館校共建、館企共建”3種模式,策劃推出“李白禮贊孔孟之鄉”等系列社教活動。同時,制定《濟寧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方案》,謀劃園、館、址、岸、段、遺、品、文等8大類項目,建成孔子博物館、中國教師博物館、濟寧市博物館、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等文博新地標,文物的文化價值逐步“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8月,第五批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公布,濟寧市9家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5家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截至目前,濟寧博物館一級館、二級館、三級館共20家。

其中,位于濟寧市任城區的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于今年7月正式開放,是集保護、展示、研究、休閑、旅游于一體的遺址類公園,展示了元明清三代河道管理的歷史、運河的變遷等。

“我每天清晨都來這里溜達,因為我原先就住在老址附近,現在一看,真是煥然一新,來這里的外地人也不少。”居住在當地的74歲老人袁巖軍說。

“哇,這個視野,太酷了!”12月初,一群來自濟寧醫學院的外國留學生被展覽館二樓的VR尋古設備所吸引,通過設備可以遠眺河道總督署三路五進院落。

在濟寧市任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孟建立的眼中,建設這個公園,不僅承載著保護傳承運河歷史文化遺產的重任,更肩負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使命。

在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措施清單上,濟寧還可以列出長長的一串——2021年,開始沿古運河打造“運河記憶”歷史文化街區,通過整合東大寺竹竿巷片區、鐵塔寺總督府片區和濟安臺片區三個運河文化富集區,形成京杭大運河歷史文化風景廊道;截至目前,通過持續深耕濟寧深厚的文化資源稟賦,《孔子六藝》《畫意濟寧》《濟寧運河文化長卷》等20余個項目實現了科技、文化等的跨界整合;策劃孔孟文化修身之旅等9大精品線路;發展文物研學、考古研學、博物館研學等……這座滿載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城市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延伸閱讀

濟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87處;登錄可移動文物130多萬件,其中館藏珍貴文物13657件/套;全市博物館72家,其中國家三級及以上博物館數量20家;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9個、省級非遺項目102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0名、省級非遺傳承人64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多元模式扎實推動理論宣講走深走實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著力探索多元理論宣講模式,不斷優化宣講生態,讓宣講更具傳播力、穿透力,推動全區理論宣講工作走深走實。??微視頻云...[詳細]
光明日報 2024-12-23

服務“全齡職工”模式受青睞

本報訊“走,到工人文化宮上課去。”初冬時節,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工人文化宮開辦的職工公益課熱度驟增,職工爭相“蹲點”“搶單”。如今,...[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3

尋找“希望”,一場跨越24年的相見

“希望”與李家姐妹倆緊緊相擁。12月15日上午,天空澄碧,空氣中透著涼意,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山北路2號,小妹李文娟、大姐李萍娟與“希望”...[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3

【工會愛新餐,暖胃又暖心】“一碗‘暖心面’下肚,全身都暖和了”

近日,山東省煙臺興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小餐廳內,剛完成清掃任務的幾名環衛工人三三兩兩走了進來,拿出芝罘區總工會發放的“暖心面兌換券...[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3

《“冀”高一籌》讓“職工明星”成“頂流”

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是否只能線下舉辦。對此,河北省總工會給出了答案——把技能大賽搬上電視熒屏,這樣的技能大賽更精彩、更吸引人。截至目前...[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3

“家”文化節擦亮“美麗庭院·幸福家”品牌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姚建□王丹青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小河東村,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紅色小院”。不久前,在嶗山區首屆“家”...[詳細]
中國婦女報 2024-12-23

父母變“同學” 親子共成長

去夜校上課的風潮,正在青年群體中流行開來。中國兒童中心聯動各地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創新打造家長成長課堂,面向家長群體設計課程,通過在...[詳細]
中國婦女報 2024-12-23

基層婦聯主席的“紅賬本”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姚建在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372個村婦聯主席手中,每人都有一個“紅賬本”——汶上縣基層婦聯組織維權工作臺賬,記錄...[詳細]
中國婦女報 2024-12-23

沈陽:擦亮“不太冷、不太遠、不太貴”的冬季旅游新名片

已是冬至,但遼寧省沈陽市文旅市場持續“升溫”。今年冬天,沈陽推出六大板塊、總計300余項的文體旅系列活動,歡迎國內外游客到沈陽體驗冬...[詳細]
人民日報 2024-12-23

砥礪中國學術的他山之石

2024年,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迎來出版1000種這一里程碑。42年,1000種,累計銷量數千萬冊……作為我國現代出版史上規模宏大...[詳細]
人民日報 2024-12-23

黨建鑄魂 文化培根 實踐塑品

在齊魯理工學院校園內,有一座山東黨史館,它是集黨史展示、黨建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展館。??近年來,齊魯理工學院堅持“黨...[詳細]
光明日報 2024-12-22

構建藝術視覺體驗新場景

日前,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人智時代——第三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詳細]
光明日報 2024-12-22

山東青島:村級美術館用藝術滋養鄉村

日前,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街道徐村,在村美術館舉辦了當代藝術展,展出的油畫、國畫、雕塑等藝術作品,吸引了鄉親們紛至沓來。徐村023...[詳細]
工人日報 2024-12-22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