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16 08:54:01
原標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形成優秀教學成果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形成優秀教學成果
來源:中國教育報
魯東大學按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符合學情的課程思政建設規劃,在深挖課程思政內涵、豐富課程思政手段、建設課程思政體驗基地、完善課程思政評價等方面進行連續建設,推出一批優秀的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形成一套系統的代表作,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成功打造了一個以課程思政為中心的教學研究與實踐體系,在課程思政建設改革與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充分發揮了課程思政建設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并通過示范輻射將有益經驗推廣到更廣泛的領域。
建強中心示范推廣
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魯東大學積極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2022年獲批山東省普通高等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圍繞課程思政的工作體系、教學改革、評價機制、實踐育人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通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門和山東省教育部門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意見,形成校院兩級課程思政研究和實踐的工作格局,全面推動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改革與發展。在中心的引領下,學校構建了“一核五維”的課程思政育人模式,該模式以課程思政為核心,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五大維度出發,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體系。一方面,中心制定了“三三三”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該體系包括三個評價層面(課程目標、教學過程、學習成果)、三個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同行專家)和三個評價維度(思政元素融入度、學生滿意度、教學成效),以確保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此外,中心還實施了政策引領與績效引導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思政建設。通過設立專項經費、優先支持教改項目、推薦優秀教師參加各類評選等措施,有效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中心的推動下,學校已成功舉辦多場課程思政與“金課”建設系列研討會,邀請了眾多校內外專家和優秀教師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研討。中心獲批多項省級思政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和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課程思政重點項目,并設立了省級思政課教學名師工作室。同時,中心積極推動與其他高校和教育機構的合作交流活動,共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深入發展。這些合作與交流活動不僅提升了學校在課程思政建設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鑒和參考。
依托中心,學校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了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網站,展示魯東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新成果和動態信息,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案例分享平臺。通過該網站,廣大教師和學生便捷獲取各類課程思政教學資料和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包括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優秀案例、教學經驗分享等,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該網站還設有在線交流互動區域,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實時溝通與經驗分享,有助于課程思政建設持續改進和創新發展。此外,學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和研討會等,助力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升。
總結經驗形成案例
促進課程思政建設
為了總結和推廣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與成果,魯東大學組織編寫多本專著和課程思政案例集,系統闡述課程思政的理念、要素、方法和評價等核心內容,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示不同專業和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實踐探索和創新成果。《高校課程思政探究》一書詳細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基本理念、要素、方法和評價等核心內容,從不同專業和課程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和創新方法,如在文學類課程中,通過引入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價值和社會責任;在理工科課程中,結合專業知識和技術應用,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和創新精神等。通過自編的調查問卷,對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情況以及大學生視角的課程思政效果進行深入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高校教師普遍認同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實踐課程思政的理念與方法。同時,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接受度和滿意度也較高,認為課程思政有助于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魯東大學課程思政優秀案例集》精心挑選了來自不同專業和課程的160余篇優秀教學案例,展示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創新實踐和寶貴經驗。案例涵蓋了文、理、工、農、師范等多個學科領域,體現了學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多元化和全面性,通過詳細介紹課程的基本情況、思政元素融入點、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育人效果等方面內容,幫助讀者深入了解不同專業和課程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實踐探索和創新成果,從而汲取有益的經驗和啟示。
打造系列示范課程
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為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魯東大學積極打造一系列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促進教學質量提升。2021—2024年,學校獲批山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0門。以新文科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為例,“中國史”課程是魯東大學面向歷史學本科專業開設的必修課程,通過構建“12345”課程思政體系,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挖課程思政內涵;發揮“中國史”課程在傳承“兩種基因”(中華文明基因、紅色基因)中的獨特優勢,“古代史”課程重在傳承中華文明基因,“近現代史”課程重在傳承紅色基因。通過對接“三全育人”體系,打造“課堂思政+社會思政+線上思政”體系,做到人人重育人、環環有思政,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學生健康成長培根鑄魂。同時,將“五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納入課程思政體系,增進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促進青年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程團隊注重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結合,深挖課程思政內涵、豐富課程思政手段、建設課程思政體驗基地、完善課程思政評價等,通過研究性學習,教師由“思政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通過深挖“中國現代史”課程的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改革達到師生雙受益的目的。近年來,團隊獲批“中國共產黨創立的百年記憶”專題論壇主題宣傳類國家社科項目5項。團隊既重視通過社會實踐善用地方資源構建“大思政”格局,又主動走向社會、走到百姓中間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形成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良性互動的局面。
未來,魯東大學將繼續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政策,深入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激勵教育工作者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和創新力,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孫舒揚 張興曉 向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