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5-02-25 08:31:02
原標題:心隨戰(zhàn)鷹一起飛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心隨戰(zhàn)鷹一起飛
來源:解放軍報
空軍工程大學教員崔榮洪(左)給學員講解飛機外部構造。胡超騰攝
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中等身材,皮膚因常年奔波而略顯黝黑,言談舉止間既有軍人的嚴謹干練,又有學者的儒雅氣質——這是空軍工程大學教員崔榮洪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開學第一課,崔榮洪將《飛機結構強度》課程的講臺,搬到了裝備實習場。站在戰(zhàn)機前,他向學員們拋出了一個問題——
“同學們,假如戰(zhàn)斗明天打響,我們能做什么?”
剛剛還因為第一堂課就看到戰(zhàn)機而興奮的學員們,一時間都陷入了沉思?!澳銈儾挥眉庇诨卮?,等課程全部結束的時候,我想大家內心會有答案?!?/p>
“走出教室不僅是為了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作為機務人,走近飛機、觸摸飛機,才能切實感受到肩負使命之重。”崔榮洪說。
一身迷彩,責任在肩;一聲教員,重若千鈞。扎根崗位20余年,崔榮洪牢記報國初心,潛心攻克打贏難題,奮斗在為戰(zhàn)育人一線。作為一名機務教員,他工作時常常埋首案頭,但內心始終朝著更高更遠的目標,以時不我待的狀態(tài)砥礪前行,將人生夢想放飛在藍天之上。
“我愿為此奉獻一生”
每當跟朝氣蓬勃的學員們在一起,空軍工程大學教員崔榮洪,總能看到自己青春年少時的影子。
崔榮洪的家鄉(xiāng)在山東日照,緊鄰沂蒙山區(qū)。小時候,他總聽父輩講述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也很喜歡在放學后跟小伙伴們玩“打仗”的游戲。從軍夢想,早早種進了他的心里。
年幼的崔榮洪對軍兵種沒有概念,直到高二時聽歷史老師講起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斗,他被志愿軍飛行員將自己化作“第201發(fā)炮彈”的英雄氣概震撼,內心對加入空軍部隊產生了深深的向往。
走在放學回家路上,崔榮洪反復在心里問自己:“假如戰(zhàn)斗明天打響,我能做些什么?我能不能也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繁重的學業(yè)壓力沒有讓崔榮洪放棄思考。一年之后,他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高考成績全縣第一名的崔榮洪,堅定地報考了空軍工程大學。
談及當年的情況,崔榮洪笑著說:“填報志愿時,我一眼就看到了‘空軍’兩個字,還以為大學是設計制造飛機的?!?/p>
盡管不能成為一名飛機設計師,但崔榮洪從軍報國的熱情分毫不減,決定以另一種方式目送和守護戰(zhàn)鷹高飛。
以優(yōu)異成績接連完成本碩博階段的學習后,崔榮洪留校任教。多年來,無論教室還是實驗室,都是他軍旅人生中重要的舞臺。直到幾年前,轉改文職政策出臺,他又一次面臨選擇。
為了能繼續(xù)在部隊工作,保持科研攻關不斷線,崔榮洪決定轉改文職。退役儀式那天,他穿著筆挺的軍裝,對著鏡子照了又照,滿眼都是不舍。
“雖然身份變了,服裝換了,自己還是姓‘軍’,還是干教學和科研工作,職能任務沒有變,使命擔當沒有變,初心信念更不會變?!贝迾s洪在心里給自己立下規(guī)矩,絕不因身份轉變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即使是軍事訓練成績,也依然要保持軍人的優(yōu)秀標準。
如今,面對新的挑戰(zhàn),崔榮洪帶著學員們潛心科研,緊盯部隊一線創(chuàng)新攻關?!安筷犈囵B(yǎng)了我,我也熱愛部隊,戰(zhàn)機結構研究是事業(yè)更是使命,我愿為此奉獻一生?!彼f。
“做科研就是要為部隊解難題”
在學員和其他教員眼中,氣質儒雅、謙虛寡言的崔榮洪,是團隊的“破題先鋒”。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以來,他的選題方向始終緊貼實戰(zhàn)化,數次挑戰(zhàn)“不可能”。
那年,面對某科研難題,崔榮洪決心帶隊攻關。此前,業(yè)界已有多個團隊進行過研究,但均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受領任務初期,崔榮洪和團隊成員查閱大量文獻、開展廣泛調研,先后提出了10余種假設,但無一奏效。一時間,團隊士氣陷入低谷。
崔榮洪深知,影響戰(zhàn)斗力的難題不是“選做題”,而是要堅決迎難而上的“必答題”,早一天解決,就早一天掌握決勝戰(zhàn)場的主動權。他不斷激勵大家:“科研工作本身就充滿未知與挑戰(zhàn),想把潛心鉆研的事業(yè)做出成績,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作為團隊負責人,崔榮洪奮勇當先,帶著大家反復修改方案、測試驗證,奔波在部隊、工廠和實驗室之間。實驗進度最緊張的時候,他就睡在儀器旁邊,利用儀器預熱的間隙休整一會兒,待儀器預熱好了就趕緊起來繼續(xù)實驗。
崔榮洪的辛勤付出,深深感染、鼓舞著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皽y試有時候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嘗試,取得結果往往就在一個關鍵值的調試之后,今晚我們再重新來一次。”大家振奮起精神,日夜連軸轉,再次向著目標發(fā)起沖鋒。
經過不懈努力,多次測試之后,崔榮洪帶領團隊終于取得成功。
“做科研就是要為部隊解難題。”在崔榮洪的指導下,學員李小濤多次深入某航空兵部隊進行調研,帶回了第一手數據,并結合自身興趣點最終選定畢業(yè)設計選題。
李小濤不是個案,崔榮洪帶過多位研究生,無論論文選題還是科研項目,他都強調要秉持“戰(zhàn)斗力標準”這把標尺。這些緊貼一線需求的研究,為學員們赴部隊后的實際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大家有需要隨時聯(lián)系我”
寒假時分的校園顯得分外安靜,剛從部隊一線回來的崔榮洪行李都沒來得及放回家,就直接去了辦公室。
他趁熱打鐵,開始對調研報告進行梳理,將新鮮的案例融入教案之中。透過鏡片,崔榮洪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屏幕上的字符、公式和圖片上。暖色的燈光下,他鬢角的頭發(fā)顯得更加灰白。
自己的課有沒有用上最新的部隊案例?部隊有沒有技術難題需要解決?這是崔榮洪經常思考的兩個問題。
“要想解決難題,首先要成為行家里手。”之前到部隊掛職鍛煉,崔榮洪主動要求前往機務中隊,跟著基層官兵一起晝夜保障飛行。他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給技師們遞扳手。
崔榮洪放下了自己的學歷,天天捧著數據背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老班長們請教。他在工作和生活上和大家打成一片,很快掌握了基層裝備的使用和維護情況。
作為多種主戰(zhàn)機型課程的授課主力,開展技術巡講,也是崔榮洪的主要工作之一。憑借對基層的熟悉,他了解一些官兵實踐經驗豐富而理論缺乏的實際,于是每到一個部隊先開展“受眾情況摸底”。在教學中,他精心選擇適配度高的真實案例進行講解,帶動官兵主動思考,一起探討不同的解決辦法。
“好的教員,就是他講一遍我就聽懂了。” 一位聽過崔榮洪授課的老班長這樣說。
課后,崔榮洪不僅把課件、資料全部分享給官兵,并將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留給他們:“大家有需要隨時聯(lián)系我,有好的想法也歡迎和我一同交流?!?/p>
一開始,官兵們還以為“隨時”只是一種客氣的說法,但和崔榮洪熟悉起來后,才發(fā)現他服務部隊不講“下班時間”。
“崔教員研究飛機抗疲勞,他自己也很‘抗疲勞’?!闭勂鸫迾s洪,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某部的一名工程師滿口稱贊。
一次駐訓期間,一架戰(zhàn)機發(fā)生故障。凌晨時分,在場人員都束手無策?!霸趺崔k?找誰能解決這個難題?”距離戰(zhàn)機起飛只剩不到5個小時,該工程師第一時間想到了崔榮洪。
接到電話,剛剛睡下的崔榮洪趕忙披著衣服趕回辦公室,遠程指導部隊研判處置。他結合研究成果給出可能故障點及處置方法,經過2個多小時的“線上診療”,故障被成功排除。黎明,戰(zhàn)機迎著朝霞順利升空。
近兩年,崔榮洪又開始探索裝備教學的新路子,將課堂搬進了機場,讓不同身份的學員都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新裝備,使人才培養(yǎng)更加緊貼一線。
“把每項工作做到極致”
長期從事機務相關工作,“極端負責”這一理念早已成為崔榮洪的行為準則?!鞍衙宽椆ぷ髯龅綐O致?!笨蒲猩希麜洺榱艘粋€數據的精準,熬上通宵。教學上,他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018年,崔榮洪做了半月板手術。因為不想延緩課程進度,他剛手術完就回去上課了。崔榮洪堅守三尺講臺的身影,贏得了學員們的尊重和信賴。
“崔教員較真,寫作業(yè)時小到一個計量單位都不敢錯!”偶爾,學員們也會偷偷“抱怨”崔榮洪的嚴厲,但他們也時刻牢記教員說過的話——機務工作人員一手托舉著國家的財產,一手托舉著戰(zhàn)友的生命,對工作一定要極端負責,極致求細,才能搭建好通往飛行安全、作戰(zhàn)勝利的天梯。
為了讓學員更好地理解教材中基礎知識的圖文敘述,崔榮洪想了很多辦法:向上級申請裝備零件、自費購買教具模型、利用電子技術建?!?/p>
一次,為了讓學生理解機輪剎車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崔榮洪和幾位年輕教員花費一周時間,做出了模擬仿真的小教具??吹綄W員們愛不釋手地研究教具,那一刻,他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崔榮洪想搭建一個平臺,除了讓更多學員直觀了解裝備之外,還可以為部隊官兵提供技術支持。
經過多方協(xié)助和團隊教員的共同研究,他們利用越來越成熟的軍內網絡資源,創(chuàng)新實施了“三網融合、多方聯(lián)動”的教學改革:將課堂與部隊、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真正打通,教員可以聯(lián)系共建部隊,學員可以查詢各型飛機的具體信息,部隊可以在輔助教學的同時獲取技術支持。
現在,越來越多的課程已在院校與部隊實現裝備技術云共享??吹皆絹碓蕉嗟娜艘驗檫@個平臺而受益,崔榮洪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攀登科學高峰和培養(yǎng)人才的道路上,我們永不止步?!焙蛨F隊教員一起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榮譽后,崔榮洪這樣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