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心理“幼苗”需全社會共同呵護

來源:健康報

作者:楊金偉 魏婉笛

2025-03-10 14:24:03

原標題:心理“幼苗”需全社會共同呵護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心理“幼苗”需全社會共同呵護

來源:健康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從今年到2027年,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的“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如何加快建設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如何發展精神疾病臨床重點專科,如何抓好精神衛生服務?

3月7日,由健康報社主辦的“兩會精英匯”,以“精神衛生:體系與能力”為主題,邀請衛生健康領域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話“心”聲,對上述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

竇延麗

陳瑋

黃文秀

李秋

堯德中

趙長龍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 黃文秀

從三方面入手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當前,高校大學生人群中焦慮、抑郁、社交障礙等心理問題日漸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應從被動干預轉向主動預防。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提出“培育積極心理品質”的建議,希望加強對主觀幸福感、樂觀、希望、感恩等品質的培養,通過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解決其所面臨的心理困境。

一是建議由教育部牽頭,協同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動實施高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提升行動,出臺加快推進高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指導意見,明確積極心理品質提升的目標任務、政策舉措、實施路徑和保障機制,健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將心理韌性指數、社會責任踐行率等積極心理指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動態心理品質發展檔案。二是建議強化協同培育,將高校培育積極心理品質融入課堂,構建完善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協同培育體系,將積極心理培育體系融入美育、體育、勞動教育。三是建議加強宣傳引導,創新宣傳形式與內容,幫助學生理性看待問題、變消極為積極,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衢州市委會副主委 陳瑋

多元協作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線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形勢嚴峻。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庭往往因認知不足而選擇隱瞞,認為這只是思想問題;學校和老師往往態度謹慎;醫院成了“兜底”的一方。孩子的心理問題被拖延,往往會錯過最佳干預時機。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應聯合教育部等多部門,建立聯合行動機制,通過各方協作,在全社會營造起重視心理疾病的良好氛圍。尤其要強化與民政部門、醫院的聯動,面向新婚夫婦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育兒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同時,加強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社會知識系統建設至關重要。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爭取專項資金,保障專業醫生的薪酬待遇。應在學校全面開展心理篩查,并進行分層管理。比如,浙江省衢州市實驗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采用紅黃綠三色管理法。綠色代表正常;黃色表示老師、家長和專業醫生需重點關注、及時介入;紅色意味著問題嚴重,需投入更多資源、給予更多幫助。此外,家長們在育兒和關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知識儲備不足等問題,急需“充電”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聊城市實驗中學副校長 竇延麗

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需家校社醫協同合作

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對學生的心理篩查必不可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建議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并建立心理檔案。

但是,在大規模對學生進行普測后,后續跟進工作困難不容忽視。一方面,學校老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家長病恥感嚴重,中高度預警學生的家長往往不承認孩子患有疾病。此外,老師開展青少年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時會遭遇身份尷尬的問題。因為不是醫療專業出身,教師群體沒有報考心理治療師的資格。

針對這些問題,我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希望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建立專業委員會,規范心理治療師等領域的考證市場。二是推動將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現在,社會機構開展心理咨詢服務的收費水平一般較高,普通百姓難以承受。若能將其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就既能減輕百姓負擔,又能促使“一老一小”等人群的心理問題診療向專業機構集中。公立醫院有責任有能力承擔這項社會責任。相關部門還需做好對心理治療、心理咨詢和心理康復人員的專業培訓和認證,規范行業發展。這將對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教授 李秋

將提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納入國家戰略

當前,兒童青少年的各類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形式和原因有以下幾類。

身心發育失衡。兒童青少年身體發育度早于心理成熟度,生理與心理發展的不匹配易引發心理偏差。數字代際鴻溝。兒童青少年作為“數字原住民”,面臨現實社交能力退化問題。他們和家長、老師代際間的“數字鴻溝”進一步加劇了情感疏離。醫療資源配置失衡。目前,我國少有專門設置精神專科的兒童醫院,兒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基層醫生資源匱乏。此外,雖然國家要求中小學校普遍配備心理輔導室,但不少學校缺乏專業人員,學生心理問題難被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對此,應將提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納入國家戰略,各方合力完善服務體系、優化資源布局,重視對基層醫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強化人才與學科建設,擴大精神、心理專業研究生培養規模。推動建立“精神醫學﹢”交叉學科培養體系,強化家、校、醫、社協同機制。通過科普宣傳強化公眾認知,減少、消滅將精神疾病污名化的現象。同時,尤其注重對困境兒童、留守兒童提供關愛。

全國人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中國—古巴神經技術與腦器交互“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教授 堯德中

加速研發腦器交互干預治療技術

目前,我國精神衛生干預治療以心理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主,物理干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當前,精神衛生領域的物理干預技術,如一些醫院已經開始使用的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重復經顱磁刺激(TMS)等技術,存在效果參差不齊、標準不一、個體差異大等問題,需要引入新的觀念和技術,尤其需要推動技術突破與跨學科融合。對此,可以從中醫思想角度來思考精神健康問題。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而腦機接口其實就是大腦與外界環境器械的交互端口,是天人合一的技術體現。因此,可以將基于腦機接口的閉環物理干預技術納入精神醫學體系。此外,中醫還提出形神合一的思想,也就是心身醫學系統觀,要同時考慮腦—器官的交互。現有的藥物治療也可以算是腦—器官交互形式之一,其他的外周干預治療技術也屬于腦—器官交互技術之一。將這兩種交互整合起來,或基于中醫的大系統觀,形成的就是基于腦器交互(腦環境器械交互和腦器官交互)的多途徑、多因素干預治療技術,形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診療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一級巡視員 趙長龍

補齊精神衛生服務雙重短板

當前,精神衛生服務存在“費用”與“能力”上的雙重短板。為補齊短板,在維持醫院運營與醫保基金可持續運行之間找到平衡點,建議利用大數據等技術科學合理測算醫保報銷比例,避免醫保基金穿底,同時,適度提高相關項目醫保報銷比例,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在醫療技術層面,應緊跟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提高診療效率。

精神障礙對兒童青少年成長發育不利。建議加強社區醫生對危機青少年、風險家庭的識別,為社區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務。加大兒童精神科醫生培養,提高兒童精神科醫生待遇以吸引更多優秀的醫生、醫學生從事這項工作。加強心理健康科普宣傳,讓社會各界正確認知學生精神健康問題,消除病恥感。針對有心理問題和有問題風險的兒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以及精神障礙早期干預、危機干預等一系列支持服務。

消除患者的病恥感,需要全社會協同消除,縮短患者未治期,推動心理健康服務普及。精神衛生工作需要政策、技術、文化多管齊下,構建有錢看病、有能力看病、有意愿看病的良性生態。

聲音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主任 付強:

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從黨的十九大將其納入健康中國戰略框架,到黨的二十大將其深化為社會治理核心內容,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其提升為現代治理體系關鍵環節,這項工作得到持續推進與強化。

著眼當下,心理、精神衛生工作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對此,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提出“立足醫、擴大防、構建網”的工作思路。“立足醫”是指堅守心理、精神疾病防治本職;“擴大防”是強調心理、精神衛生與多領域的工作緊密聯系,需要多部門協同;“構建網”是突出心理健康促進的社會化,應將相關工作融入社會治理的整個體系和網絡。為實現這些目標,中心將從融入基層、融入公衛、融入社會治理三方面發力,讓心理、精神衛生服務更普及、更貼近大眾。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 楊甫德:

精神衛生防治領域面臨“三高一低一重”(患病率高、復發率高、自殺率高、治療率低、疾病負擔重)的挑戰。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我國抑郁癥治療率僅從5%升至10%,凸顯了相關服務能力的不足。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定價體系不合理,住院患者醫保支付標準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收費過低、康復項目醫保覆蓋不足,導致醫院運營困難。應當在國家層面完善定價機制,增設康復項目并提高收費標準,同時將心理治療師高級職稱晉升路徑規范化,解決人才流失問題。另外,應當樹立“篩查必干預”的理念,避免心理健康篩查形式化、加劇歧視風險。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 趙敏:

在心理治療師培養方面,現有的心理治療收費標準較低,導致醫院“養不起”高端人才。為此,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探索“心理治療師規范化培養方案”,借鑒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通過社會化路徑降低相應的培養成本,計劃每年培養20人并擇優留用。

在兒童心理健康領域,家校社協同十分重要,不應過度依賴醫院。與其他國家的心理服務模式相比,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效率較高,但需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可以借鑒香港專家委員會機制,統籌項目規劃與資源分配。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神經精神醫院院長 王高華:

精神衛生問題是醫療問題,同時是公共衛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問題,僅憑醫療機構的力量不可能完成所有任務,需要多部門協作協同形成合力,共同攻克難題。近年來,我國精神科的醫生數、床位數快速增長。下一步應注重量質并重,一方面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長,另一方面要保證質的有效提升。在醫療服務價格方面,要理順價格體系,應當綜合考慮醫生、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等人員的崗位勞動價值,合理定薪定酬。此外,還要規范診療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只有精神科醫師有資質明確診斷,嚴禁非醫療機構濫用心理量表進行疾病診斷。同時,在部門協作基礎上,心理健康教育應關口前移,推動學校心理老師專職化、專業化。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 李濤:

我國地域遼闊,區域發展差異明顯,心理、精神衛生工作的開展及體制機制建設要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示范模式,避免“一刀切”。

心理、精神衛生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依賴政策保障、資源投入與人才培養。國家衛生健康委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處、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的成立可為我國心理精神健康工作提供有力指導。盡管面臨一些現實困難,但通過進一步完善協作機制,依托政策文件推動任務落實,強化專業人才供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鼓勵地方政府專項支持,并由專業機構開展工作并尋求多方資源,相信可以形成“政府主導﹢專業引領﹢社會協同”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為全國心理健康體系建設提供多元樣本。

南京腦科醫院院長 趙太宏:

近年來,南京腦科醫院在提升心理健康、精神衛生服務能力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醫院借助世界衛生組織等平臺,每年舉辦兩期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生骨干培訓,累計培養超千名專業人才。此外,在心理障礙早期識別和精準干預研究方面,醫院構建學校、社區、專科醫院協同干預體系;建立江蘇省家校一體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數據隊列研究,調查樣本量約為6萬人次;建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隊列,5年隨訪約17萬人次。醫院還開展青少年精神疾病臨床隊列研究,樣本量約為1萬人。醫院基于超大規模心理健康隊列研究,形成完善和專業的數據集,在心理障礙識別和干預機制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教授 馬寧:

近年來,我國精神衛生服務工作在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然而,精神衛生服務也面臨諸多挑戰。服務需求與資源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多學科團隊人員不足,社區精神衛生服務仍然薄弱,服務質量和數量在地區、機構間差異明顯。精神衛生資源雖數量大幅增長,但床護比、醫護比不合理,服務負擔重。兒童和老年專業病房及床位占比偏低,難以滿足需求。服務保障方面也存在不足。門診報銷起付線、封頂線限制較多,心理治療費用報銷比例低或有些項目未被納入醫保,增加了患者負擔,也限制了相關服務的開展。此外,社會上存在精神障礙患者污名化的現象,影響患者尋求和接受治療。

對此,應加強部門協作,加大投入,持續推進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廣泛開展科普宣教,推動反污名化行動,讓精神衛生服務更好地滿足民眾需求。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 李幼東:

當前,兒童青少年心理、精神疾病在基層的診斷還不夠規范。不少孩子輾轉多地,卻依舊遭遇誤診、漏診、過度用藥等問題,且很多家長也存在知識盲區。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為所有入院患者設置虛擬心理病房,并在這里由精神醫生與管床醫生為全院有身體疾病的患者提供心身共診共治。但是,醫保收費目錄中尚未設置心理首診診查收費標準,醫院只能使用“首診精神科檢查”項目標準收費,而“精神”二字容易引起患者誤解與投訴。

希望未來,國家能考慮增加“首診心理評估檢查”收費項目;重視對新藥與新技術的研發與臨床應用,為療效較好的產品科學確定使用權限與應用范圍;同時加大心理、精神衛生知識宣傳力度,消除患者病恥感。

株洲市三醫院中西醫結合心理科主任 譚立夫:

當前,心理、精神衛生工作的開展仍面臨一些問題。

精神專科醫生隊伍存在高齡化與斷層化特征,新畢業、剛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的年輕醫生和公立醫院退休醫生居多,中堅力量匱乏。

醫保報銷范圍有限。目前,湖南省醫保只能覆蓋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病等幾種精神疾病,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雙相障礙等患者的治療無法享受醫保報銷;患者康復費用未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在重性精神疾病門診中,慢性特殊病患者待遇水平較低。

心理治療師崗位存在職業認同危機。湖南省尚未將心理咨詢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精神科醫生開展相關服務的積極性有待提升。

弱監護或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醫保費用超支現象普遍。相關監管機制亟待完善,醫療機構醫療成本控制面臨挑戰。

本報記者楊金偉 魏婉笛 門雯雯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獻言獻策、共謀發展!央媒聚焦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兩會好聲音

獻言獻策、共謀發展!央媒聚焦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兩會好聲音

多家央媒聚焦住魯全國人大代表兩會好聲音,從教育科研到產業創新,從營商環境到改革開放,他們暢談履職心聲,彰顯使命擔當。[詳細]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 2025-03-10

青島西海岸新區“花開西海岸 旅居好時光”春季旅游系列活動啟動

3月7日,記者從青島西海岸新區“花開西海岸旅居好時光”春季旅游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西海岸新區2025年春季旅游系列活動全面啟動,30余項春季...[詳細]
中國日報網 2025-03-10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詳細]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25-03-10

鄉村振興,蹚出強農致富路(獻策復興)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詳細]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3-10

“了解中國是當今世界的‘必修課’”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開幕會上,各國駐華使節齊聚人民大會堂;開放日、記者會、三大通道……大批外國記者穿梭于新聞發布現場與代表委員駐地。...[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5-03-10

山東省濱州市市長李春田代表:打造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

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優質高效的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是營商環境的試金石,直接關系到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發展信心。??近年來,濱州聚...[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10

“泰山+”激活文旅發展新引擎

近日,在山東泰安泰山景區,來自濟南的游客王先生利用登山助力機器人,輕松地攀登泰山,引來不少游人圍觀。??近年來,泰安市圍繞培育“泰...[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10

為育齡女性提供更多適宜就業崗位

本報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委員建議,在政策保障和就業崗位及就業支持方面給予育齡女性更多呵護。雷杰說,近年來濟南市高...[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5-03-10

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精神內核

本報訊“電影《哪吒2》的成功,為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供了生動范本。”今年全國兩會,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委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作品...[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5-03-10

漢江謠

??看著北方日漸干旱的城市和鄉村,不禁悵然。??南水北調工程,2002年12月開工,2014年12月全面通水,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10

荊州王家嘴簡《詩經》書寫制度初探

湖北荊州王家嘴798號戰國楚墓竹簡《詩經》,是早期《詩經》文獻的最新重要發現。該批竹簡總計約300支,內容涵蓋傳世本《詩經·國風》部分。...[詳細]
光明日報 2025-03-10

“數字+中醫藥”大有可為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主任田海濤表示,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數智化成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發...[詳細]
經濟日報 2025-03-10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