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5-04-14 08:56:04
原標題:天空出現“血紅太陽”和什么有關?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天空出現“血紅太陽”和什么有關?
來源:中國婦女報
前幾天,云南的天空中一輪赤紅如血的太陽懸于天際,引發廣泛關注。還有廣東、江蘇、山東的網友也紛紛曬出自己拍到的“血紅太陽”。畫面中,太陽褪去平日的金色光芒,化作一團深紅的光暈,讓人聯想到莫奈筆下的《日出·印象》。小朋友們一定好奇,“血紅太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大氣層、光線與地球環境共同編織的奧秘。
大氣層為太陽“施魔法”
要揭開“血紅太陽”的奧秘,首先要了解大氣層光學,看看光與塵埃演繹的魔法。
太陽光本是由七色光譜組成的“白色光”,而大氣層如同一個動態的“濾鏡”,通過散射與折射改變其顏色。
當陽光穿過潔凈的大氣層時,短波長的藍、紫光容易被空氣中的微小分子(如氮氣、氧氣)散射,形成蔚藍天空,而紅光因波長較長,穿透力強,可以直達地面。正午太陽高懸時,光線穿過的大氣層較薄,藍光散射顯著,太陽呈現白色。
當大氣層中存在較大顆粒物,如塵埃、煙塵、水滴時,散射模式轉變。這些顆粒對短波光的散射效率更高,而紅光因波長較長,受散射影響較小,成為主導顏色。
據云南天文臺專家分析,云南出現“血紅太陽”就是由大氣散射與折射導致。這種現象和我們常見的火燒云原理相似:夏天雷雨過后的日落時分,當天空中水汽充足,陽光穿過時被散射、折射,就會形成滿天紅霞。
另外,光線路徑的“加長濾鏡”。傍晚時分,太陽接近地平線,陽光需穿過更厚的大氣層。路徑越長,短波光被散射的概率越高,紅光占比隨之提升。若此時大氣層中顆粒物濃度“恰到好處”,便會將這一效應放大,形成罕見的“血紅太陽”。
自然與季節因素的“多重奏”
看到這兒,一定有小朋友認為:是不是空氣質量差、污染嚴重才會出現血紅色的太陽?
不完全是哦!當大氣層中存在較多比空氣分子大的微粒如塵埃、水滴時,短波長的光被大量散射,紅光得以保留。但這些微粒可能來自自然過程,比如地表揚起的塵埃、水汽凝結的小液滴,不一定是污染。
針對這次云南出現的情況,專家推測正是大氣中顆粒物“恰到好處”!
每年三四月,云南受干季氣候影響,逆溫層頻現,導致污染物在近地面聚集,天空灰蒙蒙的。而前幾天受局地降水和風力作用,讓空氣中的水汽和塵埃含量升高,加上太陽處于低角度,光線路徑長,才讓紅光被放大。
所以,當大氣條件“湊齊”,就可能上演一場光學奇觀。不過,有不少小朋友擔心:“血紅太陽”會不會和地震有關?對此,專家明確回應,目前并無證據支持此類關聯。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看待自然現象,避免傳播未經證實的猜測。
“血紅太陽”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震撼,更是一次科學啟蒙。從極光到彩虹,從海市蜃樓到“血日”,這些現象無一不是光、大氣層與地理條件碰撞的結果。
這猶如一堂生動的自然課,它提醒我們,宇宙的浪漫奇觀往往藏身于物理或化學原理中。當我們下一次仰望天空時,或許又會多一分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與好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