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4-15 08:15:04
原標題:山東濰坊: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原標題:山東濰坊: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文化中國行】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在清明小長假期間,山東濰坊市文旅局、濰坊市博物館以“濰坊象”化石為創意來源,設計研發的“濰坊象”毛絨玩偶等文創產品受到游客的熱捧,成為獨具特色的城市禮物。
濰坊象化石出土于1979年濰縣望留公社(今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望留街道)武家村,它是唯一以中國城市命名的猛犸象種類,也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體形最大的象。
2024年底,濰坊博物館舉行了“盛世吉祥——濰坊象化石展”,這是濰坊象化石出土以來首次向公眾展出。“濰坊象是濰坊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濰坊市博物館館長介紹,如今,以“濰坊象”為原型的四座大象雕塑——朝陽象、安定象、望海象、迎恩象成為矗立在濰坊東風橋上的城市符號。
近年來,濰坊將文化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相連,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光彩,更為濰坊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進濰坊市寒亭區西楊家埠村的楊紅衛工作室,濰坊風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剛剛制作完成了“中古友誼之龍”龍頭蜈蚣風箏,這是她應邀為中國和古巴建交65周年定制創作的主題風箏。這一風箏的腰節設計為65個,象征著中古建交65周年,也寓意著中古友誼長長久久。
“‘銀線連四海,友誼達五洲’,風箏不僅是傳統技藝的展現,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楊紅衛說,希望通過這只風箏,為兩國之間的友誼添彩。
濰坊風箏、楊家埠年畫、高密剪紙、濰坊核雕……這些非遺傳統技藝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載著濰坊人對生活的熱愛與智慧,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
如今,在濰坊深入推進文化“兩創”的過程中,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碰撞出了絢麗的火花,濰坊的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同時,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當游客走進濰坊,在十笏園文化街區,既可以欣賞到傳統的建筑藝術,也可以品嘗到地道的濰坊小吃;在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既可以了解傳統風箏的制作過程,也可以選購精美雅致的風箏冰箱貼等文創產品;在坊茨小鎮,既可以感受山東近現代工業變遷的百年滄桑歷史,也可以在頗具年代感的老街巷漫步拍照……
“濰坊深入推進文化‘兩創’,不僅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濰坊的文化影響力和城市軟實力。”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5日 16版)
[ 責編:李伯璽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