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4-16 09:46:04
原標題: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拓展鄉村振興增量空間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拓展鄉村振興增量空間
來源:中國商報
胡建兵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是指農戶利用自有院落及周邊閑置空間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模式,其低成本、靈活化經營優勢,是農戶增收的“微引擎”。多地發展庭院經濟,通過合作社或企業統一技術、銷售,破解農戶“單打獨斗”困境。通過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公共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從單一種植向加工、文旅延伸,提升庭院經濟附加值。例如,山東鮑溝鎮食用菌庭院經濟,依托合作社推廣“統一菌種、統一制棒、統一銷售”模式,農戶在庭院種植平菇,由合作社回購并拓展全產業鏈,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銜接;上海奉賢區“柘樹下”庭院經濟品牌,整合村民庭院蔬菜,結合電商與社區團購拓展銷路,提升產品溢價;浙江常山縣“一戶一株柚”項目,通過政府引導,利用庭院種植胡柚,實現“美麗庭院”向“幸福庭院”轉型。
不僅如此,發展庭院經濟還可以利用地理優勢、傳統技藝等要素,打造區域品牌,提升產品溢價能力,破解“小散弱”困局,推動產業規模化。庭院經濟與林下經濟、民宿經濟等形成互補,融入鄉村文旅融合和綠色種養戰略,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增強縣域經濟活力。通過合理規劃院落空間,將生產生活與環境美化相結合,既保留鄉村野趣又增添文化內涵,為鄉愁提供載體。電商和數據技術幫助突破地域壁壘,激活“長尾市場”,通過反饋調控生產規模、降低滯銷風險,推動庭院經濟融入全國大市場。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庭院經濟作為“縣域富民產業”的定位,強調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延長經營權等保障措施,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支撐。庭院經濟通過激活家庭單元的經濟潛力,在促進農民增收、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小而美”的撬動作用,成為共同富裕的重要實踐路徑。
發展庭院經濟要科學規劃,明確發展路徑,需求與資源評估先行,結合村莊整體規劃,充分評估本地自然資源、勞動力水平、市場需求及政策支持方向,優先選擇符合區域特色的產業類型。各地要利用庭院及周邊閑置土地、房屋資源,避免占用耕地或違規建設,確保符合土地、環保等法規要求。圍繞“一村一品”目標,挖掘傳統技藝、地理標志產品或生態優勢,融合種植、加工、休閑服務等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推廣“合作社+農戶”“企業+訂單”模式,通過統一技術指導、品牌銷售等,解決農戶技術短板和市場對接難題,引入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渠道,突破地域限制,擴大產品覆蓋面。提供免費技術培訓,推廣良種培育、生態種養技術。建立產品質量標準和安全追溯體系,提升市場競爭力。
發展庭院經濟要市場導向與品牌化運作,對接城市消費需求,發展訂單農業、定制化服務。要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通過包裝設計、文化賦能提高產品附加值。強化保障機制,政府統籌資金、基礎設施等資源,優先支持示范村鎮建設。加強風險防控與動態調整,建立保底收購、農業保險等機制,降低市場波動影響。定期評估經營效益,靈活調整產業方向。總之,庭院經濟需以科學規劃為前提,通過特色定位、組織化經營和技術賦能實現高效管理,同時依托政策保障與市場機制推動可持續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