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1-15 07:36:01
新華社福州1月14日電題:務工專列上的“龍門陣”
新華社記者涂洪長、沈汝發、王成
在長途火車上,乘客之間聊天是常見的事,如果大家是鄉里鄉親且職業身份又相近,聊天的氣氛就更熱絡了。從13日下午開始,記者在一趟由福州開往四川廣安的春運務工專列上隨訪了一天一夜,聽到不少有意思的“龍門陣”。
在福州務工的張維福第一次坐上直達廣安老家的K4186加開專列,這趟專列全程2084公里、歷時近28小時。福州市的外來務工人員大多來自四川、貴州等西南內陸地區,每年春節前,前往西南方向的列車幾乎趟趟滿員。
為增加運力,車廂里原本6個鋪位的臥鋪車改成8座的硬座車,中、上鋪成了臨時行李架。老張上車后打開一個塑料桶,里面裝著方便面、餅干和水杯。一眼望去,記者發現這些表皮上印著“昆侖機油”“郫縣豆瓣”的塑料桶為數不少,這既是他們的食品包,也是他們的硬座椅。
還有半個月才過年,許多工廠還沒有放假,所以K4186上的乘客不少是和老張一樣的建筑工地農民工。放置好行李,騰挪好座位,大家都松了口氣,車廂里素不相識卻又地緣相近的人慢慢打開了話匣子。
打工收入和保障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年63歲的唐通茂已在福州打了10年的零工,“今年的毛收入有4萬多元,比在家種地強不少”,老唐的兒子也在廣州的一家制衣廠做裁剪工,老板包吃住一個月工資5500元,兒媳婦和兩個孫子留守在四川蓬安老家。
“政府現在的政策硬氣喲,老板都不敢拖欠工資了!”四川萬源人王清培一邊大口吃著湯紅味足的酸辣粉一邊說。他已經在福州務工20多年,去年在馬尾建筑工地上出了一年力,銀行卡上增加了近5萬元。
來自湖北襄陽的建筑工吳吉祥說,現在工地上比以前住得好多了,兩個工友住一間活動板房,空調、熱水器、洗衣機都配上了,生活很方便,而且“夏天中午最熱的3個小時不出班,加班一個小時算一個半小時的工錢”。
列車繼續前行,晚飯時間到了,但來餐車上用餐的人卻寥寥無幾。隨車的南昌鐵路局福州客運段滬寧車隊黨總支書記劉理軍說,為了照顧農民工兄弟,餐車上主打的是15-20元的蓋澆飯,還加了麻辣川味,但不少人為了省錢,還是用方便面湊合一下。
晚飯過后,大家又聊起了房子的話題。張維福的兒子今年22歲,老張已經開始謀劃他的終身大事,去年在老家縣城花了35萬元買了一套商品房。首付25萬元是老兩口這些年的所有積蓄,剩下的10萬元銀行貸款分5年按揭,每月還1800多元,由在廣州打工的兒子支付。
18歲的李國還在跟著父親學木工手藝,今年就在建筑工地上賺了3萬多塊。他風趣地說:“明年定一個小目標,我跟老爸加把勁干,掙個十萬八萬,能在渠縣老家先買套小房子。”
13日一晚,老張在車廂里和工友們擺了半宿的“龍門陣”,夜里靠在過道上睡得挺沉。第二天一早,車已到湖北境內,大家互相交換著自帶的干糧、零食,又聊了起來。
老張說:“我們這一代愁吃飯,兒子這一代愁房子,沒房子媳婦都不好找,現在日子好過多了,但后生們的壓力也不小呢。”
31歲的王相權現在福州福清市一家新材料生產企業跑運輸。他說,自己的父親從上世紀70年代就外出打工,現在年紀大了,還在老家縣城一家飯店里干后廚。而他本人的經歷也很曲折,14歲起輾轉各地打工,“北京鳥巢建設的時候我就在工地上呢。”
王相權的女兒王心彤在福清當地鄉鎮中心小學讀二年級,學校里四分之一以上都是務工人員子女。談到未來,王相權說,希望通過幾年的積累,能夠自己創業,組個貨車車隊攬活多掙一些錢。
9歲的王心彤依偎在王相權的懷里,她是第一次坐火車回重慶梁平老家,書包里裝著送給爺爺奶奶的特殊禮物:一本5年來在外生活的影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