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2-04 09:29:02
新華社福州2月4日電 題:千里連線話脫貧——記三個貧困家庭的別樣春節
新華社記者林超、王成、劉姝君
從溫暖如春的福建,到滴水成冰的黑龍江,各地春節的習俗雖然不盡相同,但脫貧攻堅都是繞不開的話題。貧困戶的這個年咋過的?還有啥困難?未來怎么辦?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福建、山東、黑龍江農村的地頭、炕頭,體驗幾位貧困戶的春節。
福建省南平市南山鎮桐坑村,47歲的童良貴坐在家門口一條長板凳上,曬著太陽,看著遠處山腰上的一排新房。
他現在住的,是已經住過了好幾代人的木頭瓦片房,木梁上一些裂紋的“年紀”比童良貴還要大;而那排新房是2016年新建成的整村搬遷項目,2層半的小樓寬敞氣派。童良貴說:“今年過年就有盼頭了,早點兒搬進去,就不怕下雨了。”
桐坑村是地質災害點,童良貴家的老房子挨著山,隨時可能有泥石流。2010年夏,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泥石流,埋掉了童良貴家的廚房,此后每逢大雨夜晚,童良貴一家人都不敢合眼。
窮,讓童良貴的安居夢有些遙不可及。孩子上學、父親生病、妻子殘疾,一家四口人全指望童良貴去工地當搬運工賺錢。他說:“去年活少,只夠開銷的,哪敢想蓋新房。”
“村民情況都差不多,早就都想搬了。但要不是趕上好時候,一個石頭也搬不了。”村委會主任童子欽說,從2014年起,桐坑村陸續申請到精準扶貧異地搬遷、舊村復墾、土地增減掛鉤、造福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籌集到上千萬元用于整村搬遷,像童良貴這樣的貧困家庭,一分錢不用掏就能住上新房。
對于喪失勞動力的家庭而言,類似的政策“兜底式”扶貧,讓他們在這個冬日里感受到了濃濃暖意,山東省萊陽市照旺莊鎮大陶漳村村民王科雷對此更有體會。
王科雷在5年前遭遇重大車禍,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生活中大量時間在輪椅上度過。在這個離異家庭中,王科雷上有年逾古稀的老母親,下有正在讀初中的女兒。他說:“當時,要不是老鄉們給我捐了3萬多元,政府又給了那么多好政策,日子真不知道怎么過了。”
如今,王科雷既是村里核定的貧困戶,還享受低保戶的待遇。低保金,女兒的助學金,母親的幫扶金,再加上政府給的慰問金,一年下來的幫困資金有4000多元。
在王科雷家的廚房,灶臺上擺著各種花樣的膠東傳統面點,雪白的大棗饅頭上,點綴著每年只在春節時才會噴上的“腮紅”。這個年,王科雷一家過得有滋有味。
“除了政府幫,咱們自己也得想辦法,增長點收入。”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東風村村民趙武對記者說。
今年春節,趙武家特意殺了一頭豬,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在自家炕頭和記者拉開了話匣子:“過去農民的收入只有種地這一份,還得看天。現在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再出去謀個差事,輕松就有四五萬元。”
趙武口中的合作社是當地村民自發組織成立的水稻專業合作社,已流轉土地1.3萬畝,涉及村民80余戶。
趙武掰著指頭給記者算著致富賬:村民將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可賺到三筆收入:一是合作社為社員定下的保底租金,每流轉15畝地即有7000元到9000元;二是水稻的收成分成能有3000多元;三是外出打工一年平均下來有3萬元。
政府幫忙、百姓自強。記者看到,還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家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人人都在為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標而努力著。
“搬了新家,如果沒有收入還得過窮日子,下一步就得發展產業了。”桐坑村村支書童忠喜給記者描繪著未來的藍圖:桐坑村產高山桃,又甜又脆,可以打造成一村一品項目。另外,一條通過村子的新高速公路馬上就要修好了,借著春天的百畝桃花,發展休閑旅游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