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02-20 09:40:02
“法者,治之端也”。在日內瓦,各國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就政治安全、貿易發展、社會人權、科技衛生、勞工產權、文化體育等領域達成了一系列國際公約和法律文書。
——習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
“法者,治之端也”,意為法律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是實現大治的起點。此語出自《荀子·君道篇》。荀子認為,一個國家嚴守法紀,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國家一定會衰弱敗亡。針對荀子的這個觀點,東漢王符作了進一步引申:“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儒家講究德治、禮治。而作為儒學的后繼者,荀子有其學術獨創的新思想,具體表現就是在德治、禮治的基礎之上,又吸收了法家思想,從而形成了“禮法合治”的思想。在荀子看來,禮義、法度是為了節制人的欲望、規范人的行為而制定的制度性規章,這些規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荀子提出“法者,治之端也”,表明他認識到了法度的基礎性作用。也正因為荀子將儒家的禮制強化到了法統的程度,“以法護禮”,處事不逾矩,才使得他本人成為令人信服的德行標桿。荀子在齊國三度被推選為“祭酒”,每當國家有重要的典禮時,都由他出面行祭酒的禮節。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關于“何為法”,有著非常相近的說法。《管子》認為:“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墨子》說:“百工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故百工從事,皆有法所度。”《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商君書》說:“法者,國之權衡也。”這些都道出了“法”之特性:典范、公正。而法之所以公正,就在于它的繩墨和規矩作用。沒有法的制約,治理國家就會失序。一只兔子在田野里奔跑,有成百的人追趕搶要,是因為規則和所有權沒有確定;而成群的兔子堆在市場上,行路的人看都不看,是因為規則和所有權已經確定下來。所以說,規矩的形成是為了滿足人們共同生活的需要,是為了建立良好的秩序。可以設想,一個人如果單獨生活在月球,也許不需要任何約束和規則,因為他的一切行為不會對他人產生影響。但要達到整個社會的共同“大治”,規矩就是必需的:十字路口,要遵守交通規則;售貨窗口,要遵守排隊規則;辦公室里,要遵守單位規章;學校里,要遵守課堂秩序。倘若沒有規矩的規范、失去法度的控制,社會秩序就無從保證,生存發展環境遭到破壞,人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
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組織,都有嚴明的法紀作后盾,以期實現既定目標。楚漢之爭,劉邦先入關中約法三章,使社會安定的同時,也收獲了民心。韓信曾明確提出,漢軍與楚軍的明顯不同就是嚴守百姓利益的法度。依靠“奉公法,廢私術”的思想,劉邦最終戰勝強大的項羽。三國時曹操馬踏麥田,割發代首,更體現了管子“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之精神,可謂深諳治軍之道的典型,遵規守紀自然而然成為其立業之基、成事之本。
法,即規矩,即紀律,沒有任何個人和組織可以凌駕于其上,它是約束全社會的共同準繩。能去私欲遵規矩的就會民安而國治,能除私行守紀律的就會兵強而敵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因此齊桓公并國三十、九合諸侯;楚莊王滅國二十六、啟地三千里;燕昭襄王敗齊、平中山;魏安釐王攻燕救趙,威行天下。但最終,這些國家的后來者違反法度,不守規矩;他們的臣子百姓都去做使國家亂而不是使國家治的事情,如同“負薪救火”,致使國家衰亡。
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散,國不以規矩則亂。但現實中,權力場、名利圈,極易讓意志軟弱者迷失心性,讓動機不純者喪失底線。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時,不僅是法紀和規則的尊嚴受到傷害,自己也將墜入法律的天網。明朝馮夢龍《醒世通言》“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就是告誡人們要正心誠意,遵規守紀。在法度之下,任何人不能心存僥幸,不能指望法外施恩;在紀律和規矩面前,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
規矩,是良治的開始。人有規矩,始有好修養;家有規矩,始有好家風;黨有規矩,方有凝聚力。作為執政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管好掌握公權力的人,就為構建良好政治生態、建設廉潔政治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一個擁有8800多萬成員的大黨,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伊始便把規矩視為生命線。“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多處涉及組織、保密和財經紀律,奠定了“以規矩立黨”的基石。嚴明的黨紀黨規,是黨創建、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是全體黨員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繩。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環境里,把對黨員干部的管理納入遵規守紀的大系統,能使之更好地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而有力推動整個依法治國進程。
有哲人曾說:“規章是穹隆頂上的拱梁,而慢慢誕生的風尚則是最后構成那個穹隆頂上的不可動搖的拱心石。”律條和規章,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每個人的心里;守規則更不是僅靠掛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中,成為全民的信仰。作為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在實踐中貫徹守法合規思維,知行合一,帶領全社會共同構建“遵守規則得利,破壞規矩受罰”的良性生態。(李自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