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3-08 18:04:03
新華網北京3月8日新媒體專電 題:課后服務新規出臺,如何化解“下午3點半難題”?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羅江 趙剛 郭敬丹 高一偉
中小學生放學早,下午3點半、4點半接孩子,成了不少家長的頭疼事。在學校課后服務普遍缺位的當下,商業托管機構的出現“解放”了一些家長,但魚龍混雜的市場也埋下諸多安全隱患。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校內托管”和“社區托管”,進一步推廣仍待制度保障。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的主渠道責任。專家認為,做好學生的課后服務工作還需要教育部門協調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等多方資源,并保障教師待遇和科學選擇課后服務內容。 (小標題)家長接娃“分身乏術”催熱“托管班”
為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教育部日前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中小學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此前,已有多地進行了相關探索:2014年起,上海市公辦小學普遍向家庭看護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課后免費看護服務;今年初,江蘇省南京市下發通知,所有公辦、民辦小學實行“彈性離校”制度,為小學生免費提供延時照顧服務……
然而,仍有不少學校表示不具備提供課后服務的條件。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學校長林保培介紹,針對無法按時回家的學生,學校每天會安排3至5名教師在校門附近集中照看。“我們提倡家長按時接學生,不能長期占用教職工的休息時間。經費有限,難以聘請人員組織各類課后活動。學校面積本身就不大,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后擴建了教室,各類功能室相應減少,課后活動缺乏場地。”他無奈地表示。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小學副校長涂劍龍認為,課后服務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對教師的補助機制還有待完善,專項經費短缺也限制了課后服務質量的綜合提升。“我們想增加體育、藝術教育的課后服務項目,但無論在管理還是師資方面都要大量投入。”
學校、家長“管不過來”,商業性“托管班”應運而生。河北省任丘市的張維平告訴記者,自己下班晚不能及時接孩子,上初二的兒子每天放學去托管班吃飯、上自習,晚上8點半再接兒子。
“托管班”解決了一些家長的后顧之憂,但一些黑托管“乘虛而入”也埋下諸多隱患。“學校周邊有10多個托管班,大部分是無證經營。”林保培說,學校曾要求這些機構出示工商營業執照、餐飲服務許可證等證件,但能完整提供的僅一兩家。另外,很多托管班在民居內,人員密集且缺乏消防設施,一旦出現事故難以及時疏導。 (小標題)“公益性托管”填補課后服務“真空”
針對確實不具備條件但有課后服務需求的學校,《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協調學校、社區、校外活動中心等資源,做好課后服務工作。
為破解“3點半難題”,一些學校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公益性托管”。上海愛心花園公益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朱旭明介紹,該機構自2013年起與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合作,每天3點半放學后由志愿者組織學生,以志愿服務的形式進行集中管理。
“每個教室安排30到40名學生,由2名志愿者輔導學生做作業,也可以利用操場帶孩子們打籃球、做游戲等。”朱旭明說,孩子在學校家長很放心,學生也很樂意在熟悉的環境里學習和游戲。
自2012年起,廣州市海珠區昌崗、赤崗、華洲、鳳陽四條街道對轄區內的20所中小學校開展社工駐校服務,每周一次派社工到各學校,組織品格教育、心理輔導、人際關系交往引導等活動。昌崗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馬文錦介紹,駐校人員都是專業的全職社會服務從業者,需持有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認定,或具有大專及以上的社會工作專業學歷。
“沒有經費支持,很多學校不具備開展校內托管、社工駐校等課外服務的能力,而課后托管也不是社區的常態工作。街道和社區有較為繁多的日常行政事務,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接托管。”馬文錦同時指出,廣州市各社區視本社區需求和人員、場地和經費等條件決定是否開展社區托管,目前開展相關工作的社區中有的是每天開班,有的則是一周開放2到3天,自由度較大。
化解“3點半難題”尚需多方聯動
《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參與課后服務的學校、單位和教師給予適當補助,嚴禁以課后服務名義亂收費。專家認為,這明確了課后服務的資金來源,將推動學校更加積極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課后服務。
朱旭明說:“放學后學校空蕩蕩,社區本身也有學生‘晚托’的需求,卻苦于沒有場地。如果教育部門、學校、社區、社會組織三方聯動,由政府來購買社會服務,用好學校的場地和設施,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
馬文錦等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可采取“教育部門監管,學校出資購買,專業社工機構提供服務”的模式,開展常態化的校園社工服務,聘請社工長期在校工作。此外,建議民政、教育等部門制定具體規范,引導社區托管模式普及推廣,并建立低償機制補貼志愿者用餐、交通等基本支出,形成長效機制。
新規同時對課后服務的內容作出了界定,包括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以及娛樂游戲、拓展訓練、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并堅決防止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學校做好課后服務關鍵是要科學選擇服務的內容,政府給予學校財政保障的同時,鼓勵學校自主探索,提供各類免費服務供學生和家長選擇。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李保強指出,“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屬于教育福利范疇,是“學校社會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表現形式,不能將其作為教育上的“補課”行為和“贏利”策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