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棗林灣新“綠”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17-10-28 06:55:10

棗為北方特產,長江三角洲頂端驟然出現一片叫“棗林灣”的區域,難免讓人驚喜。

棗林灣全稱儀征棗林灣生態園,由丘陵、濕地、湖泊、森林等多種地貌構成,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丘陵生態園。2018年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和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相繼落戶于此,使這方并不顯眼的水土,引發社會關注。人們不禁會問:“棗林灣”有棗嗎?

史載,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即下令綠化首都,傳諭各地廣植桑、棗,三年內每戶認植桑、棗依次為兩百株、四百株、六百株,各地須造冊回奏,如數上報,有違者充軍邊疆。作為“金陵輔佐”的儀征自然不敢懈怠,在臨江的高崗上留下一片棗林和因棗命名的“棗林崗”。朱元璋對種棗情有獨鐘,自有“棗柿豐年可以賣鈔,儉年可當糧食”的官方說辭,代表備荒防饑的遠見,更深層原因在于他出身寒苦,十七歲流浪乞討,窘困時仰仗野棗充饑糊口,因此,說棗是他的救命恩人并不為過。

民間稱棗為“鐵桿糧食”,事實上,棗林崗那片棗林,在上個世紀天災人禍的年代,的確是解了不少百姓饑困的。后來周邊其他村落易名改姓時,栽植棗林的地方依然以“乳名”喚之,這是人性的感念,更是后人的銘記。

棗,是義士,是恩人,在旱年默默見真情,獻大愛。但倘若百姓歲歲都要仰仗它來“見義勇為”,豈不又書寫著人世“望天收”的無奈悲劇。丘陵山區避荒的根本大計,在于開塘挑河、蓄得來水,保住禾苗。正是有了這樣的認知和渴盼,上世紀六十年代,興修水利的熱潮席卷江淮大地。隆冬季節,滴水成冰,到了蒸饅頭、磨豆腐等備年貨的日子,棗林崗周邊卻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一位后來做過當地領導的詩人在回憶文章中描述道:“天空飄著雨和雪,風像刀子一樣剮人……山上山下都是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找石頭的,搬石頭的,抬石頭的……頭上淋著雪水,身上冒著汗水,腳下蹚著泥水,渾身上下成了泥人。有人跌倒了,爬起來挑起擔子再往前走。幾位中年婦女實在挑不動了,坐在路邊哭罵……”詩人實在看不下去,去找已經“靠邊站”但仍帶領群眾為新建水庫駁石護坡的老書記說情:“還有兩天過春節了,讓群眾在這冰天雪地里挑石頭,太不講人情了,有人罵你呢。”老書記也是一身泥水,正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搖搖晃晃向前走,他沒歇腳:“為了子孫后代,我心甘情愿挨罵。你看看崗上那片棗林,變得越來越稀落了,救人一時,能救人一世嗎?!”老書記在當地一干就是十七年,老百姓稱他“龍王”,半是怨懟半是敬畏,那個被人“罵”的水利工程就是占地一千余畝的棗林水庫。將近半個世紀了,它一直擔負著丘陵山區方圓二十公里的灌溉任務,其它小水庫,眾星捧月,環圍四周,仿佛澄凈的明眸,一起照看著這方用汗水、淚水甚至血水滋養著的土地,護佑它風調雨順,平安無虞。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原籍當地魏家洼的一位老將軍,從報紙上看到了家鄉還比較貧困的消息。這位帶過鐵道兵抗美援朝,被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任十三陵水庫建設現場總指揮的老人,特地返鄉,與扶貧協會負責人促膝長談:一定要讓百姓有路好走,有水好用,過上紅棗般的甜蜜生活。

如今,帶頭挑擔建水庫的老書記已不在人世,記掛故土的老將軍葬在了可以俯視棗林水庫的銅山南麓。棗林灣歷經歲月打磨,四季雕琢,愈發青蔥、溫潤。站在千米長的棗林湖大堤凝望,岸樹參差,濃妝淡抹;云霧氤氳,天開水墨。因為過去交通的相對閉塞,工業的起步緩慢,現代化的洪流擦肩而過,所以,錯落的田疇,簇擁的野樹,自然的濕地,安謐的鄉村,成為這片土地的主背景。

棗林人又開始戀棗了。從棗林漁村的建設到百齡棗園、清風棗園的開發,不是為了荒年充饑,也不僅僅為了采摘體驗,當地百姓說,棗林,棗不成林,稱什么“棗林”?他們要的是名副其實的棗林,渴望的是能夠解困脫虛、提振信心的“棗林”精神。

在清風棗園公園,那些移栽的成年棗樹,表皮皴裂,外干粗糙,根本談不上中看,然而懸掛在樹干上的圖文銘牌,卻宣示著“棗”超凡脫俗的內在品質,吐故納新的蓬勃希望。近年來,這里不僅是展示“棗”主題的鄉土教育館,更是全國唯一以“棗”為主線的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在這里,可以讀到與“棗”有關的古詩文:“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唐·白居易)“外雖多棗棘,內實懷赤心”(后秦·趙整);可以品鑒《吃棗留錢》《肥東古棗》等典故傳說;可以知曉棗葉、棗核、棗根皆可入藥的功效;可以了解棗干小可制作棒槌,大能加工為車輪、上等家具的多種用途;更會莊嚴面對“延安棗園革命圣地”的場景再現,重溫一豆燈光下“為人民服務”的沉厚墨香,傾聽紅棗一樣的碧血丹心在歷史胸膛里的鮮活跳動……優秀共產黨員楷模、縣委書記杰出代表焦裕祿從嚴要求自身和家人,在糧食極其匱乏的特殊年代,一位同事看到他孩子面黃肌瘦、營養不良,帶了一把紅棗丟到他家熬粥的鍋里,焦裕祿向家屬問明情況后,用筷子一顆不漏地扒拉出十二顆紅棗,主動向工作組作了檢討,并賠付了棗錢。棗,能養血、補氣,但更應滋養的是人心,是一個政黨,乃至一個民族根植于大地所形成的自強精神、剛正氣質、樸素情愫和大愛胸懷。

棗林人愛棗,更愛腳下這方因“棗”得名、因“棗”而生的水土。2007年春天,這方遠離喧囂和污染、占地六十八平方公里的丘陵區域被劃定為“棗林灣生態園”。“三山”為骨骼,“五湖、兩泉、一河”為血脈,濕地、緩坡、沖洼為肌膚,草甸、森林為毛發。一處不考核GDP、不接納任何工廠入駐的新“綠”,在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獨樹一幟。河塘全部清淤,莊臺全面整治、美化。中國最大的芍藥栽植、展示基地,華東最大的越野賽車基地,江北重要的櫻花觀賞基地,江蘇首批體育特色小鎮……動輒千畝以上大手筆,潑灑激情和華美。

偶爾和鄉民閑聊,還聽到了一個“鳳還巢”的故事。十五年前,一位自幼家境貧困、吃百家飯長大的英籍華人回來了,他繞著棗林水庫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決定:租下湖畔整片荒山,開發中國最大的山地體育公園,為普通百姓創造“天上飛、地上跑、水中游”的全方位體驗式運動樂園。對于土質赤紅的低矮山丘,他定下規矩:按原狀保護,不得亂動。夢想照進現實,終于,一個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紅山體育公園脫穎而出。在六十歲的慶生晚會上,這位游子動情告白:在棗林灣,棗是紅的,紅山是紅的,赤子的心更是紅的。2016年,來自荷蘭的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主席伯納德先生應中國花卉協會邀請實地考察,當他和同事徜徉于上百公頃芍藥花海中,看到數千張游客的笑臉鮮花般綻放時,不由激動地挽起園主的臂膀高舉過頭頂。當年9月底,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年會全票通過: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在棗林灣生態園舉行。

棗林灣,以綠色的形象,登上了國際舞臺,世界在揚子江北岸發現了美麗中國的生動樣本。

棗林灣的棗是物質的,有形的,也是精神的,無形的。它是一份永恒的綠色福利,滋養子孫后代暢享全面小康。

[責任編輯:楊凡、賀曉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重溫黨史

重溫黨史

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位于距莫斯科市中心40公里處的五一村,19世紀曾是一座貴族莊園。展覽分為“中共六大召開前的形勢”“中共六大的籌備...[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習近平主席特使張高麗出席泰國國王普密蓬葬禮儀式

習近平主席特使張高麗出席泰國國王普密蓬葬禮儀式

當地時間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泰國曼谷出席泰國國王普密蓬葬禮儀式。普密蓬國王勤政愛民,深受泰國民眾愛戴...[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歡度重陽 樂享晚年

歡度重陽 樂享晚年

重陽節期間,“老伙伴們”除了登高遠眺、觀菊賞花,也可以追趕潮流,用豐富多樣的方式歡度節日,樂享晚年。10月27日,遼寧省圖書館舉辦第二...[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廣州共享汽車新規征意見:使用者須具1年以上駕齡

廣州共享汽車新規征意見:使用者須具1年以上駕齡

廣州共享汽車新規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對共享汽車行業的經營條件、承租人要求等方面作出了規定。[詳細]
南方日報 2017-10-28
央視前主播郎永淳醉駕被刑拘

央視前主播郎永淳醉駕被刑拘

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拘并移送檢察機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醉酒駕駛機動車構成危險駕駛罪,應處六個月以下拘役,并處罰金。[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17-10-28
重陽節民俗知多少:登高辭青佩茱萸,賞菊飲酒

重陽節民俗知多少:登高辭青佩茱萸,賞菊飲酒

老人們向孩子贈送重陽節禮物。”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諧音“久久”,古人認為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0-28
重陽節特別關注:這些老年人福利你知道嗎?

重陽節特別關注:這些老年人福利你知道嗎?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2.3億,這一龐大群體面臨的養老問題引起國家和地方層面高度重視。上調養老金、增加養老機...[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0-28

工信部就互聯網套餐轉換問題約談三大運營商 不得限制用戶資費選擇

在國新辦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透露,為方便開展組網和跨廠商的聯調測試,工信部在北京懷柔規劃了30個站規...[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17-10-28

西班牙首相宣布解除加泰羅尼亞自治區主席職務并解散自治區議會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27日晚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解除加泰羅尼亞自治區主席普伊格德蒙特職務,解散自治區議會,并宣布12月21日舉行自治區選...[詳細]
新華網 2017-10-28

拒絕礦山依賴 發展新型產業普洱耕種“綠色經濟試驗田”

站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江邊郁郁蔥蔥的千年古茶樹下,景邁山古茶林誠信聯盟理事長南康感慨萬千。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發...[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國家交響樂團依托實踐基地促進交響樂民族化中國交響 魅力初現(人文中國)

如今,中國的交響樂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同時,交響樂民族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此次在阿拉善建立創作實踐基地,希望形成藝術家們長期采風...[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供應鏈有污點 企業難言綠色(綠評)

■大企業不僅要保證自身沒有環境問題,還要讓供應鏈“綠”起來。近日,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主辦的“2017綠色供應鏈論壇”上,“舍弗勒斷供...[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江畔又聞水潺潺

青竹江清澈,修長,深深淺淺,流水跳下巖石,形成的深潭藍幽幽的,煮起的白泡子沸騰。筏子客,吃不得米,吃了米,要沉底;筏子客,吃不得面...[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0-2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