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10 16:18:11
新華社長春11月10日電 題:一場與冬天的賽跑——吉林永吉災區重建見聞
新華社記者褚曉亮、段續、張博宇
秋末冬初的吉林大地,第一場雪如約而至,永吉縣口前鎮黨委副書記馬宇馳舒了一口氣:“總算是把冬天跑贏了,讓受災的老百姓在入冬前住進了新居。”
2017年7月,永吉縣一周內接連遭遇兩次歷史罕見的強降雨,20余萬人受災,1600多戶居民無家可歸,1616戶房屋需要重建,近6000戶房屋需要修繕。7月中旬受災,10月末就會天寒地凍。“重建必須快,一分鐘都不能耽擱。”于是,上千名干部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夜以繼日地忙碌在施工現場。一場與冬天的賽跑在災區無聲地進行著。
走進受災嚴重的永吉縣口前鎮歪頭村,路邊仍然可以看見被洪水沖毀的殘垣斷壁。風裹著雪花透出陣陣寒意。但在受災戶朱晶復的新家里,卻是溫暖如春。她和老伴韓德榮正在新蓋的瓦房里忙碌。新房子有地炕,熱氣從腳下往上冒,像城里人家的地熱一樣。
繞到朱晶復的里屋,等待安裝的陶瓷坐便擱在衛生間一旁,墻上安裝了新淋浴噴頭,下水直接排到新裝的環保化糞池里,頂棚還裝上了浴霸。
“這房子比原來的強多了,密封好,冬天不受罪。跟城里的樓房條件一樣。”韓德榮說。
擱在3個月前,朱晶復夫婦“死的心都有了”。洪水沖毀了8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值錢的家當都給沖沒了,一時間覺得生活沒了奔頭。
但過了沒多久,朱晶復和歪頭村的村民就展開了愁眉,有黨和政府作堅強后盾,永吉縣開啟了災后重建工作。按照受損程度不同,村民能獲得3000元、5000元不等的補償,房子被沖毀住不了的,政府一次性補償6.3萬元,既可以選擇重建,也能選擇拿錢。“蓋60平方米的房子,63000元足夠了。”村民孫鳳才說。
在歪頭村走訪時,記者見到了包保該村的口前鎮黨委副書記馬宇馳,他已經記不得自己是第幾次來到這里了。村民們對這個敦實的干部熟悉得很,誰家房子上梁、誰家地板鋪磚、誰家缺少建材……他一清二楚。
“一天至少來兩趟,有啥困難找這小伙絕對管用,真好。”孫鳳才說。馬宇馳有些不好意思,“我這算啥,咱村支書才忙,腿腳一刻都不閑著,腳指甲蓋都走掉了。”
鎮村干部頻繁上門,有啥困難馬上辦理,今天落實明天就開工,縣里土地、住建部門入村服務,干部們扎實辛勤的工作深深印在群眾心里。
孫鳳才84平方米的房子8月28日開工,10月4日就搬了進去;朱晶復9月初開始蓋房,中間收割玉米耽擱了倆禮拜,現在也住了進來。許多村民說:以前蓋房至少要半年,現在政府調來鏟車、鉤機,協調工程隊,幫著買建材,速度就上來了。
農村受災戶蓋平房,縣城受災戶蓋樓房。永吉縣住建局副局長劉宇峰說:“針對縣城里的受災戶,我們把棚改和災后重建結合,把棚改計劃提前,受災居民靠前入住,資金最大化利用。”
永安小區是永吉縣中心城區受災群眾的安置小區,小區里干凈整潔,兩棟6層高的樓房8月4日開工,到了10月底,80歲的于淑珍就已經拎包入住了。
“比原來住的破房子強100倍,舒服暖和,干部們三天兩頭就上家里看看,讓我別客氣,有啥需求就提。”于淑珍說,“看我家庭困難,他們集資在廚房安裝了煤氣灶、油煙機等,真好。”
有居民擔心過冬前住不進去,天天跑到工地上看,結果發現工人們從天亮干到天黑,夜里還在馬不停蹄備料,政府監理24小時跟蹤監督,心里踏實了。
“我們拼命往前趕,一定要讓受災群眾在入冬前住上新房。”劉宇峰說。
如今,永吉縣包括棚改在內的受災城鎮居民集中安置178戶,樓房和補償金已經分配完畢。農村分散自建550戶,已全部竣工。選擇貨幣化安置的888戶,也已全部簽訂貨幣安置協議。
記者離開永吉縣的時候,雪花依然在飄著,寒冬雖即將到來,但所見所聞卻無不透著陣陣暖意。當地干部說的一句話一直在記者耳邊回響:與冬天的賽跑只是一場短跑,在為群眾謀利益的長跑賽道上,卻永遠沒有終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